《有趣的图形》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单元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单元教学课时:8课时单元教学准备:钉子板、七巧板、各种图形的放大图、橡皮筋等。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通过摸、画、找、拼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多样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创设情景,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设计理念:1、把操作活动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2、使学生们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合作交流,参与学习活动3、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活动一、借玩具熊引入新知课件出示:“小朋友、大家好,我是‘胖尼小熊’,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师:请你摸一下它们的表面,看有什么感觉?师:那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滑滑的或很光滑的平面图形吧!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来的(出示长方体)师:你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实物分离出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师:你还能从桌上的物体中找到长方形。
师;小朋友真能干,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找找看。
(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其他图形。
)师:哪一组来告诉大家你们找到了什么图形?生:我们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结合学生汇报演示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并板书;从三棱柱上拿下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
)评析: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取知识,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
课件出示: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哪你能不能用老师提供给你的材料获得你想要的图形呢?(小组合作想办法,并用不同的方法获得自己喜欢的图形)活动四:实践运用。
(课件出示)胖尼小熊:其实这些图形就在我们生活中,不信找找看。
评析: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
活动五:图形拼组。
(课件出示)师:胖尼小熊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师:你们能不能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呢?(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由于时间关系没能最后一组拼完)活动六:小结并延伸出示胖尼小熊:这节课你学的怎么样?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样?说说看。
认识图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数图形个数。
教学准备:几何体(三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印章、圆柱体),交通标志牌的挂图,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1、师:我这里有一块积木(出示三棱柱),你能看到这块积木上面的面吗?(教师边摸边说)怎样才能看到这个面呢?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
2、师:如果不能转动这快积木,你前面说的方法也不行,怎么办?(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引导学生拿三棱柱往沙土里一摁,使三角形印在沙土上。
3、师出示三角形图,贴在黑板上。
认识三角形,并板书。
二、认识圆1、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印章,看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拿印章在纸上盖印,再交流汇报。
2、在学具盒中找出你发现的图形,教师把圆形贴出来,板书:圆。
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1、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物体有没有你们认识的图形?2、如果不能转动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大家知道上面或下面是上面形状的?请你想办法把这个面画下来,并说说这个图形叫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长方形、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
4、在学具盒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四、尝试练习1、连一连。
(书本36页)2、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请你列举。
教师再出示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认一认,说说这些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五、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书本37页的练一练,然后再汇报交流,允许同桌之间商量。
难点是第4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要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
六、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习的?学得怎么样?动手做(一)(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在钉板上围图形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基本图形的位置、大小、边的简单认识。
学习难点:图案的设计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师出示钉子图: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看!漂亮吗?其实它们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设计出来的,你能找到哪几种?二、活动一1、你能用一根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吗?围出来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小朋友围的有什么不同?每种图形各有几条边?(教师出示合作要求)2、全班交流。
(1)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长度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
(请学生数一数)(2)图形有大有小。
(请学生围一个比刚才大一些的正方形,或说说伙伴中谁围的图形大,谁围的图形小)(3)图形有不同的围法,位置不一样。
(请学生围一个位置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备注:交流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学生有发现的,就让全体试一试,加深印象。
三、活动二1、出示教师围的四边形、五边形,问: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2、师:你猜还会有几条边的图形?请你围一个四边形、五边形,再围一个六边形。
3、拿几个学生围的图形展示,看看同样是四边形,围成的样子有不同,五边形、六边形也是有不同的样子。
4、试一试,围出38页第1题中的图形。
同桌相互检查,纠正。
四、活动三1、下面来看看上课一开始的图案,它们像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
2、自己当设计师,围出或画出你最喜欢的图案。
(可以用一根或多根皮筋)3、交流欣赏。
要求学生说出围的是什么,有哪些图形组成。
五、活动四1、出示39页第2题的图案,说说每组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请你画的话可以怎么画。
2、自己找一个伙伴合作完成一个图案。
六、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是怎么学到的?学得怎样?七、教学反思:本堂课有省教研员斯苗儿和田主任来听,有部分学生在围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时候感觉困难,围得很辛苦,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怎么围”这个问题,时间也不够,第2题没完成,但学生的创意很好。
课上反映出学生还知道菱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看来还可以再放手一些。
动手做(一)(第2方案)学习目标:1、通过在钉板上围图形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发展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围图形。
学习难点:图案的设计学习过程:一、活动一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你能说出哪几种?(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你能用一根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吗?围出来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围的?看看小朋友围的有什么不同?3、反馈交流,达成以下共识。
(1)围的方法:数点。
(教师抓住“你怎么知道围的就是正方形?”来提炼数点的方法,同时在大钉子板大上示范一个)(2)边的条数: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长度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
(请学生数一数)(3)图形有大有小。
(请学生再围一个比刚才大一些的正方形,或者比比同伴中谁的图形大,谁的图形小)(4)图形的样子可以不一样。
(请学生围一个样子不一样的三角形或正方形)注:交流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学生有发现的就让全体试一试,加深印象。
三、活动二1、出示教师围的四边形、五边形,问: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认识名称)2、请你围一围,同桌说说围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它们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3、交流后再请学生围出第38页第1题中的图形,同桌相互检查,纠正。
四、活动三1、出示部分几何图案,其中一个要求学生说出围的是什么,有哪些图形组成。
2、自己当设计师,围出你最喜欢的图案。
(可以用一根或多根皮筋)3、交流欣赏。
说说围的是什么,有哪些图形组成。
五、活动四1、出示第39页第2题的图案,说说每组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请你画的话可以怎么画。
2、自己找一个伙伴合作完成一个图案。
六、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是怎么学到的?学得怎样?七、教学反思:这个设计思路在103班上了,由于抓住学生解决了“你怎么就知道它是正方形?你是怎么围的”两个问题以后,感觉学生在围的方法上更清楚了,围得正确,围得快并且在课上能完成第2题,但有部分学生画的时候是依样画葫芦,没有根据两幅图之间的顺序来画。
设计的图案创意不是很大。
课上反映出学生有许多还认识梯形、椭圆形、菱形等图形。
动手做(一)(第三方案)设计者、执教者:义乌市朝阳小学金淑珍学习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在钉板上围图形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发展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围图形及图形特征。
学习难点:图案的设计学习过程:一、活动一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你能说出哪几种?2、师:你能用一根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这些图形吗?围出来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围的?看看小朋友围的有什么不同?3、反馈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⑴围的是什么图形?怎么围的?⑵有围相同图形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没有围出这种图形的同学,也围一个试试。
⑶如果有教师需要的图形没有出现,就教师围一个来解决。
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要达成以下图形知识的共识:(1)围的方法:数点。
(教师抓住“你怎么知道围的就是正方形?”来提炼数点的方法,同时在大钉子板上示范一个,学生再围一个正方形)(2)边的条数: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长度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
(学生数一数)(3)图形有大有小。
(学生再围一个比刚才大一些的正方形,或者比比同伴中谁的图形大,谁的图形小)(4)图形的样子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