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那么,我就把这一课的核心定位为隋唐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特点在隋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及深远的影响。

原因是,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非常深远;其优点和先进性在隋唐表现的非常突出,它与以后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它也为隋唐特别是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课教材是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创立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我准备通过科举考试的整个过程来整合课本中的三个子目录。

突出隋唐科举制的对士人、对统治者、对社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以及对世界文化制度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前,我准备对两个不同层次的授课班级(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设计见附件一。

对调查结果的预计: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任用官吏的办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明确、不系统。

可能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了解古代帝王是怎样任用人才,但是对选拔人才、官吏的过程不甚了解。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如考什么,如何考等这些细节上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科举制是一项制度,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以及评价会有一些难度。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平台准备
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科举制的创立》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隋朝以前选拔官吏的办法,并与隋朝的科举制进行比较,分析科举制的优点。

对隋统一国家的知识分析,明白隋创立科举制的原因。

2、通过分析、讲授、体验科举考试过程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进一步提高从图片、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科举考试过程,来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比较、置疑、探究的方法,感知科举制创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2、通过对时事的关注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埋下了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伏笔,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

3、通过对史料创造性编辑,把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编辑成一封大家看起来比较亲切的信件,进行分析。

4、通过创设情景以及让学生亲身体验科举考试的过程,感悟科举制的“开创性”、“开放性”和“公平公正”的特点,这些特点又为创造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隋唐时代的考生一种“积极进取”、“奋发”等心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与开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的解决办法:主要通过比较、归纳和概括的方法。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通过创设情景把以前选官的方法与科举制比较,加上隋朝刚统一全国的社会背景来落实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逐渐完善是通过在比较科举考试过程的变化中体现出来的。

2、教学难点的解决办法:主要通过分析和探究的方法来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例子来分析其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
3
5
7
9
板书设计:
第4课隋唐科举制
隋文帝:分科举人原因:①②③
科举制的开创
隋炀帝:分科取士进士科
唐太宗:扩充国学
科举制的完备
武则天:殿试、武举
唐玄宗:诗赋
核心:公平、公正、广泛
科举制的特点
特点:开放
对士人:积极进取、增加入仕途径
对统治者:加强、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繁荣科举制的作用
对文化教育:促进、官员文化水平提高
对社会风气: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对世界:文明传播
科举制的认识:
副板书:报名表、填空、问答、作文、论述、弥封
附件一:关于课前的学情调查
《科举制的创立》的课前调查问卷设计
1、隋唐之前,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选拔官吏的方式有哪些?
2、请举出隋唐以前,国君或者皇帝选拔人才的典型事例,并谈谈你的想法。

3、你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知人善任方面有哪些了解?
4、你对古代的学校和学生学习哪些内容有什么了解?
5、关于《诗经》,你学过哪些篇章?你都背过哪些唐诗,举两例。

6、通过预习本课,你对哪些问题不太明白?你想对哪些问题作深入了解?
附件二:关于课后学情调查
《科举制的创立》的课后调查问卷设计
1、通过本课的学习,解决了你的问题没有?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4、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你没有答出来或者没有做答的原因是什么?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