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蒙娜丽莎之约》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蒙娜丽莎之约》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蒙娜丽莎之约》课堂实录激趣导入,检查预习师: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令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画面中人物那稍纵即逝,难以觉察的微笑,500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

1963年,这幅画远赴重洋,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者王克难先生有幸看到这幅画,并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共同感受蒙娜丽莎的迷人的风姿,感受作者那细腻的笔触。

(师板书课题,读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里的几个字音,容易读错,老师摘录了出来,(多媒体出示)谁来读?(生读:肖像。

脸颊。

悄然。

难以捉摸。

矜持。

)点评: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

明确学习任务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编者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学习建议,你们读读连接语中的内容,看一看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生: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再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对照插图多读几遍。

要求进行学习。

(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生:(读)“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点评:紧扣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

给学生留下了较为充足的时间,读、悟、批注,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

感受魅力,领悟写法师:分享是快乐的,我们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

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一句写出了这幅画的魅力。

师:你很善于发现,这几句话没有直接介绍画作,而是通过描写参观的人多衬托出画作的魅力,这样的描写方式我们称之为——生:侧面描写。

师:还从哪些这样描写的句子中看出画作的魅力?生:“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这是个比喻句,把参观队伍比作长龙,从前来参观的人之多,场面之盛大可以看出画作具有魅力。

师:你对语言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生:“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永远面带微笑的‘蒙娜丽莎’!”我从“诞生”这个词可以看出来,只有人出生或国家成立才能说诞生,而《蒙娜丽莎》是一幅肖像,也用了“诞生”,所以我觉得画作很有魅力。

’师:你抓住关键的词体会,值得学习!生:“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珍贵,由此可以体现出她的魅力。

师:作者不光从侧面进行描写,还直接介绍了画作,直接介绍画作的描写方式又叫——生:正面描写。

师:你们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直接介绍了画作?生:我认为是第五、六、七自然段。

师:那我们就重点交流这一部分,谁先说?生:第五自然段中“她的脸颊泛着红光……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蒙娜丽莎她一头乌黑的头发,柔和的眼神和真实的嘴唇,一切都像真的一样。

(多媒体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语句)师:你谈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就这部分内容,有补充吗?生:读着第五自然段,看着画面,我觉得蒙娜丽莎像真人一样,看着我们。

师:如果说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达·芬奇把这幅画画得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生:似真亦幻。

生:逼真。

生:惟妙惟肖。

生:栩栩如生。

师:理解了这些内容,谁愿意读读这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师:你们再看看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生:他先写了随着队伍慢慢走近它,从远走到近观察这幅画。

(板书:远一近)师:你抓住了文章的细节进行交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第一句话“那幅画不大……”,看一看,这是写了画面的——生:整体。

师:先从整体人手,又介绍了局部,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描写。

(板书:整体一局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弄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老师还希望大家动情地朗读屏幕上的这段话,谁愿意读?我先起个头:“她的脸颊泛着红光——”生: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第六、七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语句表现出画作的魅力呢?生:我觉得还有这句: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这是作者想象蒙娜丽莎的内心世界。

师:你是在提示大家关注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吗?生:作者采用想象的表达方式。

师:你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方向。

我们就来关注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

同学们,当你面对着这样的微笑,读着这段文字,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生:那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师:你是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生:我想说的是作者能观察得这么细致,说明他对《蒙娜丽莎》非常喜爱。

生:蒙娜丽莎的微笑耐人寻味和难以捉摸,我觉得这种感觉不是—般的画家所能表现出来的。

达.芬奇具有高超的画技,画出这幅非常有魅力的画。

师:同学们,我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位同学说第七自然段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生命力”,有了背景的衬托,使画中蒙娜丽莎人物的形象更加具有生命力。

师:蒙娜丽莎温婉端庄,在她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美的光辉,她的美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性别,超越了地域,难怪作者会这样激动地、动情地、大声地说——生:“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点评: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本环节中,孟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第五、六、七自然段。

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回顾整体,揭示课题师:你们的精彩朗读让我感动。

我们再看课题,课题是《蒙娜丽莎之约》,明明是作者欣赏画,为什么课题当中要用一个“约”字?生:排队的人那么多,想要见到《蒙娜丽莎》,需要预约。

生:我觉得作者想体现出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只有和真人在一起才能用“约”字。

师:把蒙娜丽莎当真人看待,也可以说这幅画画得逼真形象,就像跟真人一样,还有别的理解吗?生:第七自然段说蒙娜丽莎非常具有生命力,作者说蒙娜丽莎之约就好像他和蒙娜丽莎是朋友,要约在一起相聚一样,看出了蒙娜丽莎的生命力。

生:作者看到这幅画心里非常激动,是心灵之约。

师:好一个“心灵之约”,画面的美对作者的精神引领,也尽在“约”字之中。

师:画面散发着魅力,同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散发着魅力。

请大家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感受画面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的笔触。

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言背下来,开始。

(生读课文并试背)创设情景,介绍画作师: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与蒙娜丽莎相约。

假如中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够远渡重洋来到宁夏,就在我们上课的现场展出,假如说你就是这幅画作的解说员,你会怎么样用语言把这幅画作介绍给老师?介绍的过程中,可以介绍画面的局部,可以整体介绍,还可以结合资料进行介绍。

(学生准备后指名说,教师指导。

)拓展延伸,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师: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

(多媒体出示画像)他具有多样的才华,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杰作,我们一起来看。

(配乐展示画作)(学生观看)师:画中人物是如此平静,一幅幅画作融入着达·芬奇的理想、智慧以及他的精神追求,一幅幅画作是达·芬奇才情魅力的展示,最后的这幅画,是最后的晚餐,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也是我们今天作业里面的一项内容。

师:今天的作业是:第一,搜集这幅画作的资料,欣赏这幅画作。

第二,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可以是《蒙娜丽莎》,可以是达·芬奇的其他画作,还可以是我们喜欢的画作。

第三,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

这三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下课!点评: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作业没计也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供学生自主选择,突出了重点。

总评:一、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略读课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提倡给予学生更多自读和交流的实践机会。

孟老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前的“连接语”,设计了统领全文的大问题:“你从文中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潜心感悟、动手批画。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虽然也融合运用了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之处、精彩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品味,但始终紧紧围绕主问题展开,主线明晰,凸显重点。

二、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运用孟老师将画作和文章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观察画作、赏析语言、品味写法。

在短短的略读课上,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朗读、背诵,还创设了小解说员介绍画作的情境,鼓励运用,完成了语言“吸收”与“倾吐”的过程,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

三、渗透了方法的指导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画作魅力的同时,渗透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发挥想象”“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四、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为突出本单元的“感受艺术的魅力”的主题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的训练重点,通过播放、欣赏达·芬奇的其他画作和有层次性的自选作业,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构建了课内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欣赏画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最后,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特别希望能引发孟峰老师以及自身素质较高的老师们的共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适当地退避、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赛课感言:真心交流,和谐课堂孟峰比赛第一天,在紧张的备战之余,我在会场的角落里听了福建省何捷老师的课,何老师所用学生,是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我来听课,一方面是想和我的学生一齐感受南方省市优秀老师的魅力,另一方面想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何老师面带笑容,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开始了谈话。

他让学生用“不一样”造句,我班的张馨同学站起来说:“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您上课比我们老师上课时要慈祥。

”尽管这句话没人在意,周围的几位老师也并不知道台上的学生是我所带的班里的,可我的脸还是红了。

这名学生的话在我心头萦绕。

是什么蒙蔽了对自己所带班里学生的笑容呢?他们可是我最亲近、最倾心的学生啊!想想我自己上课的经历,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优质课、示范课,还是这次参赛磨课的过程,因为是“借班上课”,上课时总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很珍视学生的发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