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的类型和模式
平等性互动
面对面互动
发展模式
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人有潜力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
能够意识到他人的价值、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
积极参与原则
“使能者”原则
小组的类型
类型
宗旨
举例
教育小组
通过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
广泛用于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
成长小组
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发展
提升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发展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
培养小组领袖
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一致
治疗模式(不常用)
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
个人的社会关系与社会适应方面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得到治疗和康复,改变有问题、有缺陷的行为方式,习得适应社会生活的经验,由此获得自我发展,改变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综合性原则
建构性原则
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
互动模式
在组员互动中增强社会功能、提升发展能力
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
小组是个人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的有效场所
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发掘组员自身的潜力,增强他们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的信心,知识和能力
开放性的互动
“体验小组”,青少年的野外拓展训练营
支持小组
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个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单亲家庭自强小组
癌症患者小组
针对吸毒人员的“同伴治疗小组”
治疗小组
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或其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
帮助组员了解自己的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利用小组的经验交流和分享,辅以一定的资源整合或社会支持网络,以达到对小组组员的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的治疗。
为吸毒人员提供服务的“美沙酮治疗小组”
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的“星星点灯小组”
小组工作的模式
工作模式
宗旨
理论假设
实施原则
社会目标模式(不常用)
培养公民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
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
通过小组一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开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