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鱼小强,万茗,徐江波,张红霞,唐丹峰,王英全,赵文英(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摘要: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自2009年设立以来,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5个循环产业集群。
但从总体上看,循环产业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集群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竞争优势不明显。
加快商丹园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要采取规划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完善协作配套环境、实施名牌战略、发挥政府作用等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商洛市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既是革命老区和全国14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保障区和关中生态屏障。
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一区六县,总人口240 万人,总面积1.96 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8%。
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及旅游资源,素有“秦岭药库”、“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之美称,“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享誉全国。
现已探明矿产资源60 余种,潜在价值超过3400 亿元,处于我国280 多个地级市的第一台阶。
改革开放后,为使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商洛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探索,矿产资源开发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但因工艺技术落后,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尾矿、矿山和冶炼渣场319 座(处),其中尾矿库118 座,占陕西和全国的 38.4%和1%,堆积量达4600 多万吨,既占用大量土地,又污染环境。
加之商洛地处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区,这些尾矿及尾矿库长期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
如何把握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能加快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又能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消除、尾矿安全隐患,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目标,商洛市委、市政府以《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建设了全省第一家省级循环工业园——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取得了较大成功,2012年,园区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园区”称号。
课题组多次深入园区管委会和企业,实地调查了解园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以下研究报告,以期为商丹园区乃至陕南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概况商丹园区位于商州至丹凤丹江河谷“黄金”川地,西起商州区刘湾南秦河,东至丹凤县商镇老君,南起沪陕高速公路,北沿312国道,长75公里,南北平均宽1.3公里,控制面积98平方公里,涉及2个县区、8个乡镇、2个办事处、约8万人,呈带状“V”型布局。
2009年4月2日,被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工业园区,5月13日正式揭牌成立,随后又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得到确认,从而使商丹园区成为关天经济区最东南端增长极。
商丹园区按照“一区多园”模式,主要规划建设三大工业园,即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
重点规划了光伏产业、盐化工与水泥、氟材料、锌及锌合金、钒材料、钼材料、钛材料、镁材料、钢材料、煤电10个循环产业链61个项目,并与7县区、11个工业园、47个项目构成互相结合、左右支撑、关联配套、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
目前,规模以上入园企业达到58户,初步形成了比亚迪、陕西尧柏、陕西延长、陕西有色、西部天成、陕西投资、中国国电、天士力等企业集团投资建设光伏及汽车零部件、盐化工与水泥、氟材料、锌及锌合金、钼材料、煤电及钒矿低热煤发电、现代中药等产业链部分项目的产业发展局面。
二、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产业集群的基础分析(一)发展现状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200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赋予市级经济管理职能;2009年6月,含商丹园区在内的商州、丹凤、洛南、柞水四个县区划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范围,从而使商丹园区成为关天经济区最东南端的增长极。
园区设立以来,在商洛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园区管委会按照“大项目支撑、产业链布局、园区化承载、循环化发展”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广泛招商、借势发展”的思路,先后完成了《商洛市新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发展规划》(2009—2025年),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新材料工业园、商棣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等四个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商丹园区总体规划,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思路,策划了太阳能光伏、水泥建材、氟材料、锌及锌合金材料、钒材料及新能源、钼材料及钼金属制品、钛材料、镁材料及汽车零部件、钢材料、煤电及钒矿低热煤发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12条循环产业链共61个产业项目。
初步规划,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至2020年累计完成800亿元,园区初步形成与周边的7个县区、11个工业园、47个项目形成“互相结合、左右支撑、关联配套、循环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如下:1、园区部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循环产业链雏形初具。
园区内陕西有色控股陕西锌业集团商洛炼锌厂,已经基本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微循环。
2010年9月,商洛炼锌厂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产,至此企业的废气、废渣、废水、余热等“四废”全部做到循环利用。
而且,炼锌厂与周边的几个水泥厂、化工厂等也形成了一个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产业链条。
炼锌厂附近的东梓化工厂,其原料全部通过利用炼锌厂的含锌废渣来提取硫酸锌,硫酸锌又可用于锌冶炼,开始形成企业之间的循环。
目前,除了炼锌厂以外,其它企业的循环经济项目也正在推进。
2、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入园,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园区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果,吸引了一批上亿元的投资项目及大企业集团落户园区,部分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奠定了商丹园区建设发展的基础。
中国国电、比亚迪、陕西有色、陕西延长、陕西投资、陕西尧柏、天津天士力等7大集团落户到园区进行开发投资建设。
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陕西省首家外资独资投资性公司马来西亚西部天成也落户商洛。
整个园区呈现出7大企业集团争相投资建设12条循环产业链的局面。
目前,产业规划中的太阳能电池、锌及锌合金2条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氟材料、钒材料及新能源、钼材料及钼金属制品、煤电及低热煤发电4条产业链重点项目已经落实了投资主体。
2009年5月13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举行盛大揭牌仪式,设计总投资190亿元的商洛发电厂、比亚迪汽车安全气囊项目、比亚迪钒酸锂电池材料项目、比亚迪六氟磷酸锂电池材料项目、商洛330千伏张村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西部鑫兴钼深加工项目、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项目、西部超导高品质钒铝合金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氟硅产业园一期项目、商洛炼锌厂10万吨电锌废渣综合回收利用等10个重大项目在园区同时开工,标志着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截止2013年底,园区企业已达58户,其中世界500强1家,中国500强6家。
比亚迪公司投资建设的太阳能电池一期100兆瓦项目、太阳能电池二期400兆瓦项目、100万只汽车安全气囊项目,商洛炼锌厂12万吨电解锌扩建项目、20万吨烟气制硫酸项目、锌冶炼余热发电项目、锌冶炼废渣综合回收利用、3万吨压铸锌合金项目、丹水建材100万吨水泥等10个项目已建成或即将建成投产;比亚迪电解液项目、延长集团氟化工项目、西部鑫兴钼深加工项目、陕西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商洛天野公司钒铝合金项目、商洛健达强力风痛贴保健品项目、盘龙公司食品保健品加工项目、商洛君威板栗深加工项目、商山物流、恒丰园等10个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并将陆续投产;省投资集团商洛发电厂一期2×60万千瓦装机项目即将启动建设。
预计到2011年底,园区的建设区面积将达到6平方公里。
3、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
近年来,商丹园区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园区已陆续完成了中心大道、东西主干道一、二期、亚迪大桥、郭沙沟路堤、园区供水站、比亚迪厂区1千米防洪堤修建等工程,设在刘湾生态工业园东部的商洛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
主要为园区提供电力保障的张村330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已经竣工,移动、联通、电信网络实现全境覆盖。
首期规划了14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2亿元,2010年开始启动。
目前,刘湾生态工业园道路的主骨架形成,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管网建成投入使用。
园区龙头企业比亚迪用工达到1.2万人,为了解决这些人的正常生活需要,策划了一个近1平方公里的比亚迪生活服务配套区,以沙河子镇为中心控制面积15平方公里、颇具规模的亚迪城已初具规模。
4、园区服务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开始起步。
工业化进入中高级阶段后,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工业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2009年6月,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创立之初,管委会就将生产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顺应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规划了由6个子项目构成的平台,包括科技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交易会展平台。
该项目的载体是总建筑面积20400平方米的生产综合服务中心,已获得了核准备案和建设选址,列入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
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陕西省循环经济工程院商洛分院已经开始建设。
作为融资平台的商洛市创业投资公司,已进行正常的运作。
为大项目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已经揭牌成立,并有近10户中小企业获准入园建设。
(二)发展优势商丹园区位于丹江河谷“黄金”川地,西起商州区南秦河,东至丹凤县商镇老君,南起沪陕高速公路,北沿312国道北边坡垣,长75千米,平均宽1.3千米,园区空间布局呈“V”型带状结构。
园区未来建设和产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主要体现为四大优势:一是地理区位优势。
园区位于省会西安东南部,距西安主城区仅105公里,进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具有承接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及关中地区辐射带动的优越地理区位;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南桥头堡,毗邻河南、湖北等中部省份,在关天经济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具有承接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便利区位;属于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被列为陕南突破发展的主体模式,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是交通网络优势。
园区所在的商洛市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312国道、沪陕高速横贯东西,包茂、福银高速和宁西(西安到南京)、西康(西安到安康)2条铁路通贯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