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 ppt课件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 ppt课件

➢ 脂肪栓塞综合征:成人
骨折处髓腔内张力过大 骨髓被破坏 脂肪滴进入破裂V窦内-
➢ 周围神经损伤:肱骨中下1/3交界
易损桡神经;腓骨颈骨折易损腓总N
16
4、骨折临床特征 --并发症
➢ 脊髓损伤:
多见脊柱颈段、胸腰段骨折或脱位 损伤平面以下截瘫
➢ 骨筋膜综合征:多见前臂掌侧和小腿
肢体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 导致缺血性肌痉挛甚至坏疽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
2018.3
学习本章节的目标
• 掌握:骨折的康复治疗,常见骨折有哪些? • 熟悉:骨折康复的评定法;骨折的临床表
现,骨折的愈合。 • 了解:骨折的概念。
骨折(fracture)
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创伤性骨折:直接或间接暴力
肌肉牵拉、累积性劳损 病理性骨折:骨本身-疏松、破坏 临床骨折命名-股骨干.粉碎性.开放性
5
1、骨折常见原因
3.累积性劳损(疲劳性骨折) 长期、反复、轻微外力—特定部位骨折
如:部队行军-2、3跖骨骨折,腓骨下1/3骨折 特点:骨折与修复同时进行 4.病理性骨折:如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
轻微或无外力条件下,也可以发生骨折 最常见--骨质疏松造成病理性骨折
6
2、骨折愈合分期
1、血肿机化期(2-3W) 骨折端附近骨内外膜深层成骨细胞活跃增生 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肉芽组织增生, 纤维化,由远离骨折逐渐向骨折处延伸
对关节周围肌力进行评定
23
7、骨折的康复--评定
➢ 肢体长度及周径测评
1.上肢长度:肩峰至桡骨茎突 2.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3.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 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 5.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侧间隙 6.小腿长度: 膝关节内间隙至内踝 7.肢体周径 : 两肢体取相应同一水平测量
26
7、骨折的康复—作用
➢ 骨折后康复的作用
➢ 下肢V血栓形成:多见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
长期缺乏运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17
4、骨折临床特征 --并发症
➢ 坠积性肺炎:多发生于骨折长期卧床
➢ 压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压疮 ➢ 骨化性肌炎:关节附近骨折,
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机化
18
5、骨折愈合--标准
➢ 局部无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 局部无反常活动 ➢ X-ray:骨折线模糊,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 上肢向前平举1kg重物1min ➢ 下肢不扶拐平地连续步行3min,且不少于30 ➢ 最后一次复位后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骨肿瘤、骨髓炎、骨结核…) 轻微外力作用而致骨折
11
3、骨折的分类 —骨折稳定程度
1、稳定性骨折:复位后经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 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
2、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发生再移位,常需手术 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 股骨干即使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牵拉力 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
12
4、骨折临床特征
➢ 症状 ➢ 体征 ➢ 骨折后功能障碍 ➢ 骨折的并发症
13
4、骨折临床特征 --体征
➢ 畸形:如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 反常活动 ➢ 骨擦音或骨擦感
15
4、骨折临床特征 --并发症
➢ 重要血管损伤: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近侧骨折端伤及肱动脉 股骨髁上骨折,远侧骨折端伤及腘动脉 胫骨上端骨折可伤及胫前或胫后动脉
2、原始骨痂期(4-8W) 骨内外膜形成外骨痂(膜内化骨) 断端间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 钙化.骨化—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软骨内化骨) 骨痂加强-抵抗M收缩.成角.剪应力.旋转力时 ----达到临床愈合
7
2、骨折愈合分期
3、骨性愈合期(8-10W) 骨折临床愈合后:骨痂密度及范围逐渐增加 骨小梁数量增加,排列渐规则,死骨清除完成 新骨完成爬行替代过程 原始骨痂被改造成板状骨-坚强的骨性连接 骨髓腔为骨痂封闭
常伴有M、Lig、N、血管等软组织损伤 康复贯穿骨折治疗的全过程。
促进骨折愈合、减轻功能障碍
4
1、骨折常见原因
1.直接暴力:着力部位+常合并周围软组织损伤 撞击、挤压、火器伤
2.间接暴力:纵向传到、杠杆作用、扭转作用 肌肉猛烈收缩—远离外力作用点的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传导) 锁骨骨折(杠杆) 髌骨骨折(股四头肌收缩)
9
3、骨折的分类 —骨折的程度
完全性骨折: 横形骨折 斜形骨折 螺旋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骨骺分离
不完全性骨折 裂缝骨折 骨质裂隙,无移位 青枝骨折 骨质骨膜部分断裂 可有成角畸形
10
3、骨折的分类 —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
1、外伤性骨折: 骨折结构正常 完全因暴力引起骨折
2、病理性骨折: 骨质原有病变
21
6、临床治疗原则 --固定
➢ 外固定:
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 持续牵引、外固定器
➢ 内固定:
切开复位后,用金属内固定物 接骨板、螺丝钉、可吸收螺丝钉 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
22
7、骨折的康复--评定
➢ 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评定
病史、体检、X片--对位对线骨痂形成情况
➢ 关节活动度评定 ➢ 肌力评定
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24
7、骨折的康复--评定
➢ 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轻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
图形觉、实体觉、重量觉)
25
7、骨折的康复--评定
➢ ADL评定 ➢ 影像学检查 ➢ 电生理检查
感觉和运动障碍患肢进行电生理检查
19
6、临床治疗原则
复位 固定 功能锻炼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临床治疗原则 --复位方法
手法复位:及时、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 力争一次手法整复成功, 粗暴、反复、多次复位-增加软组织损伤 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
大多数骨折可用手法复位治疗 切开复位:手术切开骨折部软组织,暴露骨折段
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切开复位只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4、骨痂塑型期(1-2年) 应力作用下,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 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骨髓腔再通 逐渐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8
3、骨折的分类 —骨折处皮肤黏膜完整性
1.开放性骨折 由内向外形成:耻骨骨折,尾骨骨折 由外向内形成:刀伤、枪伤 特点:创口污染,易继发感染
2.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 不与外界相通 特点:没有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