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全文赏析《》的主要的冲突矛盾在于傩送和天宝之间的争取翠翠的事情上。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下面小编供大家带来《边城》的全文赏析。
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他的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
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梗概)提示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
到处是一片宁静与和平。
碧溪嘴白塔下摆渡的老船夫已年过70,老船夫抚养的女儿的遗孤翠翠,转眼间有了15岁。
城里管码头的顺顺,儿子天保和傩送也已长成。
属于这地方男子的勇敢、豪爽、诚实、热情,在天保和傩送身上皆不缺少,他们是“自然” 的儿子。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养育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当年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同一个清绿营屯防士兵“唱歌相熟”,肚子里有了孩子,却“结婚不成”。
——黄罗寨那片林子里,立着那可怜的嫡亲祖母,一个苗族妇女的假坟,一抔黄土埋藏着一个民族的悲剧故事。
——屯防士兵顾及军人名誉,首先服了毒,老船夫女儿待孩子生下后,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也死去了。
老船夫无从理解这悲剧的前因后果。
这些事从老船夫说来谁也无罪过,只应由天去负责。
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不尤人,心中不能同意这种不幸的安排。
到底还像年轻人,说是放下了,也还是不能放下的莫可奈何容忍到的一件事情。
摊派到本身的一份说来实在太不公平!翠翠已经长大了。
这一代人面临的,又将是怎样一种命运?——沪溪城绒线铺里的“小翠”、杨家嘴那个爱好、怀着某种期待的夭夭、沅水流域吊脚楼上的牛保和妓……,正各自接受着摊派到他们头上的一份命运。
正因为翠翠长大了,证明自己已真正老了。
可是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
翠翠既是她那可怜的母亲交把他的,翠翠长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手续清楚,他的事才算完结!然而,人的良好愿望却不免与事实冲突。
边城已不是“改土归流”前的边城,那时,这里的婚嫁,还保留着充分的自由形式。
爱情需要的,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是从心里流出的热情的歌。
老船夫不曾料到,早在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与傩送二老在河边第一次相遇,傩送已爱上翠翠,翠翠下意识里已朦胧生出对傩送的爱恋。
不巧的是傩送的哥哥天保大老也爱上了翠翠。
更严重的,是一座新碾坊又加入了这场竞争——团总将它作女儿的陪嫁,正托人向顺顺放口风,要傩送作女婿!…………另有一个女人便插嘴说:“事弄成了,好得很呢。
人家在大河边有一座崭新碾坊陪嫁,比雇十个长工还得力些。
”有人问:“二老怎么样,可乐意?”又有人轻轻的可极肯定的说:“二老已说过了——这不必看,第一件事我就不想作那个碾坊的主人!”“你听二老亲口说的吗?”“我听别人说的。
还说二老欢喜一个撑渡船的。
”“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船吗?”“那谁知道。
横顺人是‘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爱’,只看各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渡船不会不如碾坊!”在这同时,天保想到翠翠,托杨马兵向老船夫探口风。
老船夫回答说:“下棋有下棋规矩,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
大老若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说。
若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作主,站到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一切由翠翠自己作主!——走“车路”与走“马路”(托媒说亲与唱歌求爱),要碾坊和要渡船(追求金钱和忠于爱情),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发生着强烈的碰撞。
——天保当真请了媒人,走车路向老船夫提亲。
老船夫要让翠翠满意,问翠翠对这事的意见。
翠翠却不做声。
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怦怦地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老船夫思前想后,明白了翠翠的心事:隐隐约约体会到一件事情——翠翠爱二老不爱大老。
想到这里时,他笑了,为了害怕而勉强笑了。
其实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到了这母女二人共同的的命运。
事实证明了老船夫的担忧:端午节龙舟竞渡,团总女儿随母亲来看热闹。
“其实是看人,同时也让人看”。
而且,这母女二人被安排在顺顺家吊脚楼上“两个最好的窗口”——老船夫自然明白一座碾坊对翠翠的威胁:“十六岁姑娘多能干,将来谁得她谁福气!”“有什么福气?又无碾坊作陪嫁,一个光人!”为了翠翠的幸福,老船夫愿意让翠翠自己作主,因此没有直接答应天保的.提亲。
待天保明白傩送也爱翠翠,同意傩送提出的公平解决办法:兄弟俩轮流对翠翠唱歌,谁唱动了翠翠的心,翠翠便归谁。
结果,天保自知不敌傩送,赌气乘船下行,不料不小心被竹篙弹入激流淹死了。
顺顺家以为这事与老船夫有关,傩送也以为他做事“弯弯曲曲”,不爽快,面子上对他冷淡了许多。
为了求得人对自己命运的自主,老船夫陷入了不为人理解的孤独。
傩送父子的冷淡,中寨人关于傩送决定要碾坊的谈话,翠翠外柔内刚的脾性,当年女儿悲惨的死,全都综合在一起,“命运”仿佛给了老船夫当胸一拳,他终于无力再抵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伴随白塔的坍塌而死去了。
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及的许多事。
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又被逼着接受那座碾坊,因此赌气下行。
祖父的死因,又如何和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情,如今可全明白了。
翠翠把事情弄明白后,哭了一个晚上。
翠翠终于独自守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关注文中描写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的文字,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三、名段助读1、茶峒风情【情节概要】茶峒凭山依水筑城。
贯穿各个码头的是一条河街,街上的吊脚楼是茶峒富有特色的建筑。
春水上涨时,茶峒人便搭了梯子进城,待水退后再从城门口出城。
若大水特别猛,茶峒人便在城头上呆望,若见水中有被飘起的人或物,茶峒人便急急地敢去救起。
茶峒很美,白河清澈,两岸多山,山中翠竹丛立。
河边住户自然随意,黄泥墙,黑瓦顶,与周围环境极其调和。
边地风俗淳朴,即便是妓,也做得很义气,相熟了有钱无钱都无所谓,如果遇见相爱的,便会全身心地投入。
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虽然有钱,却对经过的“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兵士、游学文人”,“莫不尽力帮助”。
老船夫便会装出生气的样子,实在推辞不掉,便会买来烟叶送给渡人,或者买来茶叶泡出茶水供过渡人消暑。
【内容解读】一方水土一方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一种不为世俗所沾染的淳朴自然美。
茶峒人也具有最原始的自然淳朴的品格。
面对无法抗拒的春水上涨的考验,茶峒人或安之若素,或从大水中救人救物。
顺应自然而又勇敢义气。
作者将边城写得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美,寄托了自己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
更令人向往的是边城人的仗义淳朴,即便做妓的也让人生不出一丝的鄙夷之心。
而老船夫的不收钱、买烟叶、买茶叶的行为也许更让喜欢斤斤计较的世俗人感到羞愧。
这样的风俗人情、自然美景,才会孕育出翠翠、傩送这样纯美至善的湘西儿女。
2、端午初遇【情节概要】端午节,翠翠和爷爷一起进城看赛龙舟。
祖父因记挂着家中替他摆渡的朋友,便打算赶回去换那朋友也来看看热闹。
但回去后朋友却愿意一起喝酒,两人喝得醉倒了。
爷爷便不能进城接翠翠了。
天渐渐黑了,人们也回去了,可翠翠还不见祖父,又从喝酒的船上听到水手传来的一些粗鄙的谈话,心中有些着急。
这时二老傩送从水里捉鸭子上岸看见了翠翠,便让她去自家的楼上等爷爷。
但翠翠因为刚才听到了船上谈的有关楼上妓的闲话,便误解了傩送的好意,轻轻地骂了傩送。
傩送只好便和她开玩笑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边走回去让家里的伙计送她回去。
从伙计口中翠翠才知道刚才邀请她的是二老傩送。
想起刚才骂他的话,翠翠又惊又羞。
回去后便沉默了一个晚上。
【内容解读】这是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
作者凭借高超的写作技巧将男女之间无意中发生、朦胧含蓄而且纯净似水的爱情美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翠翠即将与傩送碰面之前,作者先安排她“无意”中听到两个水手关于男女之事的“鄙夷字眼”。
为下文翠翠误解傩送而“骂”傩送作铺垫。
更为下文翠翠得知自己“骂”的是“岳云二老”后又惊又喜的心理作铺垫。
而傩送被“骂”了却安排伙计送翠翠回去,更烘托了傩送的善良和仗义。
正是有了这些情节,翠翠才有了“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心事,并且让她“沉默了一个晚上”。
而且经过两年的时间之后翠翠仍然觉得新年的热潮“总不如那个端午节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3、心挂青浪滩【情节概要】又是一个端午节。
上一年端午节和傩送相遇的情景一直是个甜美的记忆珍藏在翠翠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