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
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1《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叙事在教学本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浮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
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
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
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
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
这时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精忠报国”。
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质疑,一面则以快速的思考应对,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
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
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黄海在我国海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邓世昌为什么坚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与战舰共存亡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第三小组考察黄海及朝鲜半岛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事实来告诉同学日本侵略的史实。
第四小组,考察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历史过程,要求把海战中的路线、措施、经过、结果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
就这样,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是有一定弹性的,这就为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和机会。
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敢于并善于利用这一空间和机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盘考虑,整体筹划,具体安排,细心组织,就一定能处理好新教材的使用,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并发挥出自己的教学特长,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当前历史新课程的实验中,需要的就是教师教的活,学生学的活,教材用的活,教学搞的活。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2谁不希望发展?谁不希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为了探讨日常历史教学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要义,我曾采用座谈讨论、问卷调查与现场听课的方式,了解他们教学行为方式的更新达到何种程度,试图去透析问题的“根”“本”,从中获得一点滴水穿石般的启示,促进广大农村历史教师加快自我更新、专业发展的步伐。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在座谈讨论、走访问卷中看得更多的似乎是教师疲惫而无奈的背影,有不少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仅仅把教育当作一个职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历史教学活动很累,而且累得被动,很少有对历史教学活动的情感投入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教育日新月异,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从追求教师数量向追求教师质量转变,从维持教师现状向追求教师卓越转变。
一方面是教育学者普遍认为持久的、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是一所学校发展及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广大历史教师觉得教师生活太苦、太累又枯燥,这似乎成为一种新的矛盾。
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及新的矛盾,如何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实现他们的专业发展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新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依托教师的教育实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赶不上城区的初中历史教师。
如何引导广大初中历史教师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我认为必须把“教育教学叙事”研究作为引导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内在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的动力,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叙事”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总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所谓教育教学叙事,是指通过教育教学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教学事件,以使教育教学行为和活动得以诠释的意义建构方式,让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撰写教育教学日志,记录教育教学痕迹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成长档案的重要内容。
诚然,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指教师专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还要看如何在实践行动中体现历史素质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实践行动不应回避教育培训,而应看到“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既能在立足具有“校本”特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群体的共同专业发展,又能用这些鲜活的教育教学实例引领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进一步生成教育智慧。
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建构为手段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寻求改进教学、发展自我的突破口。
三那么,该如何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必须摆正滴水穿石与自我更新的关系,在形成新的教学观、学生观的同时,在践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零距离接触”,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其关键在于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重新定位自我。
1.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与新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一次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要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转化为每一个农村历史教师自己的信念,需要一个从思想认识到思维习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何推进?可以用教育教学叙事研究的方法,促进自身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并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呢?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绝不只是简单地换了一套教科书,其实质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是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师的作用已不只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帮助学生努力构建,在于注意培养学生多层次与多角度的思维,给学生以更多的赏识,从而让学生“潜能”中最本质的“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的需求”得到满足。
由此看来,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如能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就能在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更新等方面逐渐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既让历史课改取得真正成功,又促使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更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超越教材。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为广大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平台,而且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广大农村历史教师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智慧,在对教材不断拓展与补充的过程中使教材更显生机与活力,在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造的过程中使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地区苏中地区腹部的宝应,受到运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双重滋润,正从运河时代进入高速时代,农村历史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无视身边的这些变化,只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将丰厚的历史闲置一旁,势必会造成鲜活的优秀历史资源的浪费,久而久之,会使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慢慢丧失。
3.以一个历史教育行家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追求。
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从而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广大历史教师一旦投身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就会明显感到新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从表面看难度降低了,但涉及面更宽,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并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教材增加了许多图文和问题讨论,每个历史教师都必须思考“历史课怎么上”这一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才能从容自如地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学科乃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而每个教师从教后都会面临年龄逐渐增大、工作任务偏重、教育观念滞后、知识逐渐老化、教学方法手段保守等问题,是听之任之还是不断追求,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来促进更多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早日成为行家型历史教师。
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关注日新月异的社会,让历史课堂尽快贴近充满活力的生活,才能促进历史教学与生活同步,而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更会使广大历史教师在日常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加快自我更新步伐。
时代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做到再学习,而这个再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一般层面上的拓展,还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
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在“再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在坚持不懈的过程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使自身的历史教学实践成为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历史课堂多一些人文精神的光彩,使学生多一些创新的思维。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3学习了专题讲座《初中中国历史教学的难点及其教学策略》,我感受颇深。
特别是这句话:“教学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同样一个问题,对某些学校和班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而对其他学校和班级的学生就不一定是难点”。
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初中中国历史教学的难点及其教学策略》的前后自己在教授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的几点体会。
国培学习之前的教法:1.教师可以提问: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让学生依据自己听说的传闻或者教材的叙述来回答问题。
应该注意纠正学生回答中出现的不符合史实的传闻。
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