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天之涯 地之角 一壶浊酒尽余欢 长亭外 古道边 问君此去几时还 天之涯 地之角 人生难得是欢聚
李叔同
芳草碧连天 夕阳山外山 知交半零落 今宵别梦寒 芳草碧连天 来时莫徘徊 知交半零落 唯有别离多
长亭送别
王实甫(元)
一 首 离 愁 别 恨 的 绝 唱
赏析[端正好] :化用了谁的词句?你
能说出原作吗?
《苏幕遮》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 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 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
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 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 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 【端正好】 情感动而变红的,用夸张手法表 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 赏析 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 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 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 碧云天,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 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 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 黄花地, 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 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 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 西风紧, 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 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 北雁南飞。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 的痛苦压抑心情。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 的思想倾向,把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 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 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 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 精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 青年;把深受封建礼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 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人物如红 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 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 《西厢记》的改造。
二、《西厢记》的形成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 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 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 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 称《董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故事梗概
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课 前 检 测
• • • • • • • • • • •
筵( yán )席 玉骢(cōnɡ ) 迍( zhūn)迍 揾( wèn )泪 chuàn) 靥( yè )儿 金钏( 暮霭( ǎi ) 蹙( cù )眉 xún 拾芥( jiè )寻( )思( si ) 谂( shěn )知 玉醅( pēi ) 憔( qiáo )悴( cuì ) 绣衾( qīn ) 青鸾( luán ) xī nɡ 白泠( lí )泠 胸臆( yì )谨赓( ɡēnɡ ) 凄凄惶( huánɡ )惶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 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 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 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 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 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 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 添了好感。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 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 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 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
选取了哪些 意象?艺术效果 如何?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 【端正好】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其中这些诗句有何词语用得精炼?为什么? • 紧 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 紧紧地揪着 • 染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 人的愁苦 • 醉 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拟人化,由静变动, 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样不能自持。 • 泪 一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
• 元杂剧角色上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 多扮演中年男子。正末指剧中的男主角。旦,扮 演妇女的角色。正旦指剧中的女主角。净,扮演 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通称花脸。杂,扮演杂 差、百姓等人物。 • 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 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 小旦等。 •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 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 请在预习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本折戏的 内容,并用一个词概括本折戏的情感基调。 • 内容:这折戏描写了莺莺、红娘、老夫人 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践行 的情景,突出表现了莺莺送别时的复杂心 绪。 • 基调:哀怨
• 文本从“晓来谁染霜林醉”到“一鞭残照里”, 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 时间顺序 • 赶赴长亭: •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 长亭饯别: • 【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 【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 【四煞】【三煞】【二煞】 • 惜别目送:【一煞】【收尾】
① •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 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 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 悲欢聚散一杯 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2 [正宫]3[端正好]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 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5
赏析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 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 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 绝唱: 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因景生情
赏析
【滚绣球】 恨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 恨 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 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 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 恨 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 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 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 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 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 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子,一本 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四部分,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折”类似 “幕”,限用同一种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 子。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 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长亭送 别》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共二十折五楔子 • 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 白(说白)。 •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之作,被称 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那么它的剧本构成有何 特点呢?
[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 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 挂、迍迍、快快、早、松、 减等。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 《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 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 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 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 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 共同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 “妖孽”, 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 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
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 就把莺莺嫁给谁。” 张生挺身而出,写 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 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 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 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 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 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 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
• ① 这是“科”或“介”是元杂剧中关于动作、表情、 效果等的舞台提示。舞台动作往往具有夸张性、象征性。 • ② 这是“白”。也叫“宾白”“说白”,是剧中人物 说的部分。人物上下场时宾白多为韵语,内容是概括剧 中重要情节,并对剧中事件表明态度,“白:有独白、 对白、旁白等 • ③ 这是“宫调”杂剧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的。五个宫 调为: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元杂 剧每一折限用同一宫调,每个宫调都包含一套不同曲牌 的曲子。 • ④ 这是“曲牌”。它是元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曲词 要求押韵。 • ⑤这是“曲词”或“唱词”。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 内容多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 这场送别戏由崔莺莺主唱, 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复杂 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 请用文中一个字概括赶赴长亭路上崔莺莺 的心情,并说明理由 • 恨【滚绣球】这里的“恨”更多的是指对 相见得迟,归去得疾的无奈、怨恨。表现 了莺莺为离别而百转愁肠的怨恨心绪
• 鉴赏诗词:除了这些明显的情感字眼外, 文本中如何表达莺莺的情感的? • 一切景语皆情语,抽象的感情总要通过具 体的形象来表现。 • 文本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其实是内心的外化。
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课 前 检 测
• • • • • • • •
挣( zhēnɡ )扎 挣( zhènɡ )揣 n )凉 荫(yīn )蔽 荫(yì 吁( xū )气 呼吁( yù ) dǎ )扮 一打(dá) 打( 闷( mēn)热 沉闷( mèn ) 揣( chuāi )手 挣揣( chuài )
• 宫调是古代戏曲中音乐的各种调式。古代音乐有 七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周德 清在《中原音韵》中说正宫的声情是“惆怅雄 壮”,《长亭送别》用正宫,可见这一折的音乐 应是惆怅悲壮的。 •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等等,每 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不同的曲牌 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曲词是按一定 曲牌填写的文字,一般要押韵,讲究对仗。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 《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他的作品抒情记》全名为《崔莺莺 待月西厢记》,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 情 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 故事,共5本21折,该 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 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 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