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音史复习

中音史复习

中音史一.名词解释新音乐运动:是将其作为倡导学堂乐歌的终极目标1919年“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曾将新音乐(他谓之“新乐”或“今乐”)用作“旧乐”(指中国传统音乐)的对称。

学堂乐歌:1概念: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2意义:是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的萌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我国群众歌曲的基本定位。

3 内容:宣扬富国强兵、抵制外辱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对象为中小学生的军歌呼吁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宣传新文化,去除旧习俗陆华柏: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在过华中师范大学担任过教员和音乐系主任。

作有歌曲、管弦乐、歌剧等作品。

特别是歌曲《故乡》和管弦乐康藏组曲》最为出名。

大同乐会: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颇有影响的一个国乐社团。

由古琴家郑觐文创办、主持,聘请汪昱庭、苏少卿、陈道安、程午加、柳尧章等为教师,向入会的会员传授中西音乐的知识和技艺,并进行有关中国古乐的仿制和民乐的改革。

以中国乐器进行乐队合奏的试验也是他们作了最初的试探,并创编了著名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

郑觐文逝世后该社的工作由卫仲乐等继任,至1937年抗战爆发后,其活动实际告终。

和平进行曲:赵元任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是公认的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该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心声,是赵元任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完成的。

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

1938年夏作于延安。

1940年曾易名《古城颂》登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音乐》第二卷第3期。

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原名“国立音乐学院”成立于1927年11月27日。

院长蔡元培教授兼教务主任萧友梅。

1929年7月停办,后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两所学校尤其前后的连续性,但在体制,组织结构,师生情况上有显著变化。

国立音专在办学10年左右期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具有高修养的音乐人才,如贺绿汀、周小燕等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办学体制和教学内容:1、基本因袭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提出的“兼容并包”的方针,但主要还是参照欧、美的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以传授西洋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育内容。

2、“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学制和课程设置,基本上仿照欧洲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其建院章程中提出了“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的宗旨;3、到1928年秋,设预科、本科、专修科等。

专业有理论作曲、钢琴、管弦乐器、声乐、国乐等。

4、教师大多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音乐家。

5、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除萧友梅外,黄自等人也为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建立到1949年,历尽苍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音乐家,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为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体操-兵操》:原名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是沈心工创作的曲子。

是中国第一首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

歌曲词曲结合如初一体,语言通畅顺口,形象生动,受到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赵元任:1892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家庭,1910年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哈弗大学留学。

1918年获博士学位。

1923年回国后为清华大学哲学、语言、音韵学教授,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成为话语“四大导师”。

业余从事音乐创作。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独唱《卖布谣》《叫我如何不想她》合唱《海韵》贡献:注重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注重词曲结合,和声色彩的民族化,调性感情,弘扬五四精神,抒发个性。

左翼音乐运动:左翼音乐运动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之左翼音乐小组及其音乐运动。

《可怜的秋香》:作曲家黎锦晖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创作了第一部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

《可怜的秋香》是他对儿童生活的讲述与描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的最初成绩。

文艺工作者改变了轻视民间文艺秧歌的态度,与群众一起,指导改造了旧秧歌,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新内容,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

1943年春节秧歌闹得热火朝天,涌现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秧歌剧,如"鲁艺"的《兄妹开荒》等。

新秧歌运动表现了文艺工作者面向群众、向工农兵普及的实践。

二.填空1、清唱剧《长恨歌》的作者是黄自。

2、首次把西方的“比较音乐学”观点介绍到东方来的音乐理论家是萧友梅。

3、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青主提出来的美学命题。

4、1938年1月,中国音乐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

5、1934年,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获得俄罗斯音乐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中获第一名。

6、20世纪40年代,由贺敬之、马可等人集体创作的“新歌剧”代表作《白毛女》。

7、《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的歌女》是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所做的歌曲。

8、谭小鳞的主要创作领域室内乐作品9、安波的秧歌剧代表作《兄妹开荒》。

10、“以美育代宗教”是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理念。

12、艺术作品《玫瑰三愿》的曲作者是黄自。

13、《卿云歌》是萧友梅的第一首作品,1921年被北洋军阀确定为当时的国歌。

14、中国近现代时期,第一部以《中国音乐史》为名的著作是王光祈编写的。

15、青主的两本歌集分别是《音境》和《清歌集》。

16、刘天华首次将二胡这一民间乐器纳入正规的现代乐器教学体系。

三.简答1.简述马思聪的音乐创作成就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几乎都与中国的民歌音调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现实和生活情趣。

这些作品也大胆吸取了现代西方创作技法的经验和注意充分发挥小提琴的演奏技艺。

因而,它们一直被认为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音乐的经典性曲目,运用于音乐演出和音乐教育。

马思聪将大型器乐创作的交响性思维贯注于这一形式:(1)减少了乐章的数量(一般为4至5个乐章);(2)删去了独白的朗诵、加强了各乐章间在主题音调上的内在联系。

成功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音调为基础,自由运用多种现代多声写作技巧和小提琴语言、特殊演奏技巧、表现出具有深沉广博的中国民族精神和淡雅的个人抒情风格。

2.写出黎锦晖的儿歌音乐作品名称五首《落花流水》《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毛毛雨》《好朋友来了》3.写出歌曲《松花江上》和《嘉陵江上》的曲作者,并描述你欣赏后的感受《松花江上》曲作者张寒晖描绘性音调加抒情性,九一八事变后,部分国土沦丧,唤起人们的共鸣。

以倾情哭诉的音调,表现流亡关内的东北同胞还念故乡、渴望打回老家去的悲愤感情,其哀叹“流浪”和呼喊“爹娘”的歌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嘉陵江上》作者贺绿汀此曲以类似于歌剧中的咏叹调与宣叙调相结合的手法,写成了一首既富于抒情性,又带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倾诉了对被敌人侵占的故土家园的思念和流亡徘徊在异乡的哀伤,并表达了收复实地、打回老家去的坚强决心,成为国难题材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4.写出五首广东音乐的代表作品5简述刘天华的国乐改进思想二胡原来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伴奏乐器,刘天华在先辈音乐家的传授和民间音乐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革新和创造,将二胡由伴奏地位提高到独奏地位,并将二胡纳入高等音乐学府与院校的乐器教学之中。

刘天华编写了最早的47首二胡练习曲和教本,10首二胡独奏曲,开创了民族器乐科学的教学体系。

并参考了西洋乐器的构造原理经过长期的演奏时间,对二胡、琵琶等乐器进行了科学的改造。

6简述江文也的音乐创作成就江文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突出的多产作曲家。

共创作15部大型管弦乐曲、1部钢琴协奏曲、4部歌剧及舞剧、6部室内乐、17部钢琴曲集、10部歌曲集、4部宗教音乐,以及相当数量的艺术歌曲及台湾民歌改编作品以管弦乐、钢琴、声乐作品为主。

代表作有管弦乐《台湾舞曲》、《北京点点》、《孔庙大晟乐章》,交响诗曲《汨罗沉流》。

曲调优美,意境深远,富于幻想性的东方风格,对传统作曲技法有新的突破7 写出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曲作者,并描述你欣赏后的感受曲作者聂耳。

8 简要介绍20、30年代外籍音乐家在中国的音乐活动情况1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于1923年改建了上海工部局管乐队,并担任指挥2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在中国举办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比赛,发掘中国风格的作品,并在世界各地演出宣传中国民族风格。

3世界著名音乐家鲁宾斯坦,波兰钢琴家戈多夫斯基。

4 上海英租界的外国侨民创建了“上海公共管乐队”5 北京海关总务司赫德创办了赫德乐队9 简要介绍“五四”时期关于发展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民族音乐在科学性、艺术水平和发展程度等方面,都已远远落后于西洋音乐,必须“以西为师”,用以改良国乐,使之达到世界音乐的水平,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蔡元培、萧友梅等人。

另一种以王露为代表的“中西音乐归一说”。

认为中西音乐因有地异时异情异之别,不能强使二者统一,中国只有恢复“大乐”——封建礼乐和古乐,然后才谈得上研究“异域之乐”,反映了一种复古主义的音乐观。

持第三种观点的人都程度不同地提出了既要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但又不能固守陈规,要借鉴俄国“民族乐派”的发展经验,在容纳外来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闯出一条新路来。

其中以刘天华、赵元任等人为代表。

此外,傅彦天、张若谷等人的“民族主义的艺术”观,也对当时和以后我国音乐的发展,不同程度地产生过影响。

10 简述萧友梅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成就1 创办了北京大学音乐系传习所2 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3 编写了一系列音乐教材4 音乐理论的研究5 音乐创作主要作品《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管弦乐《霓裳羽衣舞》,中国北洋政府国歌《卿云歌》11 简述贺绿汀的音乐创特点贺绿汀的音乐注重民族化与大众化,潜心研究中国民族风格,在民族特色和声功能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曲调形象生动,贴近老百姓生活,所以广泛流传和演唱。

特别是钢琴曲《牧童短笛》在俄罗斯作曲家在中国举办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中获金奖。

电影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也被广为流传。

贺绿汀在音乐理论如和声理论、音乐批评等方面也有所建树。

12 简要介绍《台湾舞曲》的创作背景并描述你欣赏以后的感受《台湾舞曲》的作者江文也,潜心探索中国的文化遗产。

从早期追求西方现代音乐转向追求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研究中国纯粹的民族风格音乐。

跟随俄罗斯作曲家齐尔品先生学习作曲。

《台湾舞曲》是一首成功将日本曲调与中国风格相结合的音乐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