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基础知识
三、主要大气污染物
1.悬浮颗粒物 2.氮氧化合物:NOx 3.一氧化碳:CO 4.二氧化硫:SO2 5.臭氧对流层臭氧问题
1.悬浮颗粒物:来自多种排放源的有机和 无机物质的混合物。 粗颗粒(直径大于2.5µm):土壤碎粒 和道路及工业扬尘。 细颗粒(直径小于2.5µm):硫酸盐、 硝酸盐和硝酸盐粒子
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性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 不断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同时又把生活 和生产中产生的废物排入环境之中,从 而使环境 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特征发 生一些不良的变化,影响人类健康及生 产和生活,或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现象。 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称为污染物。
油污染
船舶油污水的来源、污染原理及危害 1.事故排放 2.舱底水(机舱水) 3.压舱水 4.洗舱水 5.其他油污染来源
第二篇 交通运输与大气污染防治
交通运输与大气污染是指交通运输过程 中,车辆、船舶等运载工具排出的烟、 尘和有害气体,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 间都超过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和允许标 准,使人们和生物等蒙受其害。
一、道路交通水环境污染及防治 二、船舶污水对水域的污染及防治
一、道路交通水环境污染及防治 道路施工期间 施工废水 大桥施工期间 生活污水 加强监管, 道路建成后投入营运期间 向水体弃渣;向水体跑、冒、
采用先进施工工艺 滴、漏有毒有害物质
服务设施 路面径流
二、船舶污水对水域的污染及防治 主要包括:水域污染,烟气污染和噪声 污染
5.臭氧 对流层臭氧问题: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 的一次污染物,而是由一系列一次污染 物在大气中经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 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性污染物。 区别: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四、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对植物的影响 三、对器物的影响 四、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五、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广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 4.污染容易,治理难
污染物种类: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3.远期危害
(1)致癌作用 (2)致突变作用:环境污染物能引起生物细胞 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
一、 环境概念
环境,总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不同 的中心事物,其环境的内涵有所不同。 中心事物是人类 “环境”: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生存环境:作用于人类这一中心事物的 所有外界事物与力量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 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 体,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等”
环境的分类
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从环境要素考虑:大气环境、水环境、 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按照性质分类:物理环境、化学环境、 生物环境
三、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 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 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 响问题。
1.按形成过程分类 一次污染 反应性污染物 非反应性污染物 二次污染
1.气体污染物之间。 2.在催化剂作用下气体污染物之间。 3.颗粒状污染物表面的化学物质与气体污染物之间。
2.按存在状态分类 颗粒物:除水以外的任何一种正常状态 下,以பைடு நூலகம்态或固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 物质。
气态物:以SO2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 NO,NO2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化合 物、碳氢化合物等
第一章 大气污染与控制概述
内容: 1.大气的成分与结构 2.大气污染及污染物 3.大气污染的影响 4.大气质量控制标准
一、大气结构与组成
(一)大气层的结构
均质层:从地球表面向上大约80km的高度之
间的大气层。特点: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氧和 氮的组成比例几乎没有变化。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国外几次烟雾事件情况表
年月 国家 地点 主要污染物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人) (人)
1930.12
1948.12 1952.12 1962.12
比利时 马斯河谷
美国 英国 英国 多诺拉 伦敦 伦敦
SO2烟尘
SO2烟尘 SO2烟尘 SO2烟尘
数千
6000 -
60
17 4000 750
第二章 交通环境与水资源污染
不定成分: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三、大气污染及污染物
大气污染: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有害气 体和颗粒物质远远超过正常本底含量, 累计到超过空气自净过程(稀释、沉降 作用)所能降低的程度,对人体、动物、 植物及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交通废气 (机动车排放)
二、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环境问题
分为三类:
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过环境承载力, 使生
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如大面积的 生态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森林面积锐减, 土壤退化及荒漠化等;
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
染和破坏,如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化学品的污染 及越境转移
臭氧层耗竭、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枯竭及污 染等
非均质层:在80km以上。特点:气体的组成
随高度升高有很大的变化。 分为电离层、外层(逸散层)以及氮层、原 子氧层、氦层和氢层,再向上宇宙空间。
二、大气的组成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 0.93%+微量氖、氦、氪、氙 可变组分:二氧化碳0.02%~0.04%+水 蒸气4%
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 (二)城市大气煤烟型污染 (三)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严重 (四)城市噪声(城市光污染)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
四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 展。 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 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 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