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一、重视家庭教育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主要任务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化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化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开拓的前景是广阔的。

例子: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

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

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

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

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我们特别要思考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重视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教育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

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务。

一、习惯培养的途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但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第一,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而且给他做样子。

示范过程中还有一个是榜样。

提出要求以后,还要坚持不懈。

父母的职责也很重要。

有些时候父母做得不好,却要求孩子做好,根本不可能。

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比说教上百次上千次要有用得多。

就是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就是习惯的培养。

这是无形中的培养。

第二,是激励,正强化。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

要无数次肯定,“这样做好,……这样做好……”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

第三,是欣赏。

作为父母,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是起很重要的作用的。

第四,习惯养成要严格。

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孩子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

有的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也有的反之,心情不好就不管孩子,心情好了就对孩子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

第五,习惯养成要坚持。

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第六,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

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且,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

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

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复现象,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

抓住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相信您会有可喜的收获。

第七,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

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

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

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

这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二、关于学习领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课堂学习习惯:(略)(二)阅读习惯:学生对阅读进行自我规划;自我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对阅读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从而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倾听习惯:在倾听中有选择性地吸纳不同人的想法,通过自我思考,重新组合,真正经历一个心理过程,而非机械模仿和生搬硬套。

(四)表达习惯:积极投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经过倾听与思考的心理过程,说出与众不同的思想,不重复别人的话;表达具有连贯性。

(五)作业习惯:自己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依赖老师、父母的监督、指导。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几乎成为所有家长关注的问题,他们也都带着许多美好的愿望在努力地培养和教育着孩子。

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有的家庭教育方法却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致使一朵朵本该绽放的花蕾却因为错误的培育方法而枯萎了。

当他们面对那些跨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们,个个赞叹不已,同时也都很想知道这些优秀学生是如何教育出来的。

一个孩子的成才与否,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也决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相应作用。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最根本、最持久的,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

也就是说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

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引领孩子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让他们的学习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从小进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愿望的培养,才能帮助孩子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有自己的立足和发展之地。

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先看一案例:[案例]1: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绘画,江苏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获得者冯裕,从小就深受书香家庭的熏陶,为他创造了成功地机遇。

他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但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省吃俭用为孩子购买科普及学习方面的书籍,对孩子的学习环境进行了精心设计。

当你走进孩子的小房间,就能嗅到一股与众不同的书香味。

房间里除了书橱、文房四宝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外,还把小冯裕的书法、绘画、作文作品及获得的各种全国、省、市、县的奖状和证书张贴在醒目之处作为装饰等等,他们把孩子的房间营造成学习知识的乐土,展示才能的窗口,精神文明的摇篮。

另外,自从孩子跨入小学的大门,几乎每个晚上一家三口都会聚在一起看书学习,一起探讨作业中的疑难问题,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一起分享学习上成功的快乐。

他们家最大的特点就是父母经常喜欢听儿子讲科学幻想故事,而且像小学生一样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越是这样,小冯裕就越是讲得绘声绘色。

在这个家庭中,孩子是学习的小主人,父母成了孩子学习中的伙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成长中的精神支柱。

他们时常为儿子的成功引以为荣,对儿子取得的成绩充满赞赏。

二、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

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

根据实验调查表明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有意记忆虽然在增强,但无意记忆仍占一定的优势,情绪和兴趣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抓好孩子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有意注意是指儿童主动的、选择性的注意。

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极易受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注意。

因此在孩子做功课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家长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切记不能让孩子“连续作战”,这样并不会出现好的效果。

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意志教育和训练。

第三要引导孩子脑、眼、口、手并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要参与学习,同时投入学习。

2、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是学习知识、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中,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以坚定的眼神鼓励孩子动脑思考,用热情的话语激励孩子敢于攻克困难。

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

要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孩子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励他们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3、培养孩子养成预习新课和复习旧知的习惯4、注重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认真检查的习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言语,家长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以防养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

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力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提高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

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少做了习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