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动脉高压PPT课件

肺动脉高压PPT课件


慢性肺心病病因
胸廓运动障碍疾病:
严重胸廓畸形或脊柱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
肺血管疾病:
慢性肺栓塞、肺小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 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其它: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先天性口咽畸形等
肺心病发病机制
四、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是肺心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三)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见呼吸衰竭)
肺心病临床表现
五、临床表现
包括: 原有支气管、肺、胸疾病表现, 逐渐出现的肺、心功能障碍, (进展缓慢) 其他器官损害征象。
肺心病临床表现
(一) 肺、心功能代偿期
症状:(1)肺胸基础疾病症状;
(2)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 乏力、劳动耐力下降。
肺心病临床表现
肺心病 并发症
(三) 心律失常
常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具特征: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肺心病 并发症
(四) 休克 原因:感染中毒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肺毛细血管楔压 <15 mmHg 或左心室舒张末压 <15 mmHg
毛细血管后性肺A高压 平均肺A压(mPAP) ≥25 mmHg 肺毛细血管楔压 >15 mmHg 或左心室舒张末压 >15 mmHg
肺心病的分类: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分为: 急性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肺心病占住院心脏病的5-35%,治疗效果差。
慢性肺心病病因
三、病因(Etiology)
支气管、肺疾病:最常见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 肺血管疾病 较少见 其他:
慢性肺心病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
以COPD最多见,约占80 - 90%, 其次为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 尘肺、特发性与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肾小动脉收缩
血液粘滞度
水钠潴留 血容量
肺动脉压
肺心病发病机制 - 心脏病变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室舒张末压正常,
右室肥厚
右心室失代偿期:右室舒张末压增高,
右室排出量下降 右室扩大,右心衰竭。
肺心病发病机制 - 心脏病变
少数可出现左室肥厚、左心衰竭:
原因: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 相对血流量增加等
肺源性心脏病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P110
肺循环示意图
定义:简称肺心病
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病变 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右心结构或(和)功能的改变
肺循环示意图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的定义:
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 毛细血管前性肺A高压 平均肺A压(mPAP)≥25 mmHg
缺氧
高碳酸血症
缩血管的活性物质 肺血管收缩、阻力
肺动脉高压
呼吸性酸中毒
血清H+
白三烯、5-HT PAF、AT-Ⅱ等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1)炎症累及→肺小动脉炎症 (2)肺气肿时肺泡内压↑→肺泡毛细血管受压;
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毁损; (3)肺血管的重塑:
缺氧→肺血管收缩,管壁张力↑; →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壁增生。
肺心病发病机制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较为重要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1.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二大因素: 缺氧:是肺A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慢性肺心病定义
一、定义
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 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 排除其他心脏病(先心病、左心病变)
二、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在我国是常见病(患病率约0.48%),下列情况升高:
✓ 地区:寒冷,高原,北方,农村; ✓ 季节:冬春季节易发; ✓ 年龄:40岁以上; ✓ 吸烟者易患。
体征:
(1)原有肺胸疾病体征:
如发绀、肺气肿征等
(2)肺A高压和右室扩大体征:
P2 > A2 , 三尖瓣听诊区SM, 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
肺心病临床表现
(3)胸内压增加致颈静脉充盈, 膈肌下移致肝下界明显下移。 不要误认为是右心衰表现。
肺心病临床表现
(二)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常有头痛, 睡眠倒错,意识改变。
体征:明显发绀 高碳酸血症表现:球结膜充血水肿 皮肤潮红多汗
肺心病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
以右心衰为主(原有疾病症状基础上出现) 症状:气促加重,心悸、腹胀、纳差、恶心。 体征:发绀明显;
右心衰体征,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少数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
肺心病 并发症
六、并发症
肺性脑病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心律失常 休克 消化道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深静脉血栓形成
(4)血栓形成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慢性炎症
肺泡内压
肺泡壁破裂
肺小动脉血管炎 肺泡毛细血管受压 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
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肺血管重塑
肺血管阻力 肺动脉高压
反复肺微小 动脉栓塞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慢性缺氧
继发性RBC
醛固酮
教学要求
1.掌握: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发病机制;肺心病 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2.熟悉:肺心病失代偿期的治疗;肺心病缓解期 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3.了解:肺心病失代偿期常见的酸碱失衡及其处 理。
教学内容
定义 流行病学 病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预后
肺心病 并发症
(一) 肺性脑病
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 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常继发于慢阻 肺。
肺心病的首要死因。
肺心病 并发症
肺性脑病主要诱因:
A 急性呼吸道感染; B 严重支气管痉挛; C 痰液阻塞气管; D 吸氧及镇静剂使用不当等。
肺心病 并发症
(二)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常为呼吸性酸中毒(简称呼酸) 治疗前:常呼酸合并代酸、高钾血症。 治疗后:易转为呼吸性酸中毒 合并代碱,低钾、低氯血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