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热疗PPT课件
.
25
3-1电容式射频机
电容极板
电容极板
.
26
3-2感应式射频机 线圈 涡流电磁场
.
27
.
28
.
29
.
30
.
31
4,热循环(灌注)机 5,全身热疗机
.
32
(七)一些相关的问题
测温的问题 (1)有损测温:刺入温度感受器 有创操作,测温准确,难进行
(2)无损测温:(最终理想) 目前大多通过体模(动物、琼脂等)实验
获得间接温度资料,用模拟运算方法得出目标区温度 的近似值.
.
33
肿瘤细胞的热耐受问题
所谓热耐受是一种由热休克反应中存活细胞产 生的不具有继承性的一过性热抵抗.
热耐受的发生与热休克蛋白合成增加有关.
癌细胞暴露于<43℃环境中2—3小时可以产生热耐 受,但是当温度超过43℃即丧失这种功能。当温度 由43℃降至37℃后,细胞在此后的8—10小时将具有 热耐受性.因此,如果两次热疗的间距过短,随后进
过感应接受能量产热)
.
21
.
22
2, 超声波发生器:(0.5MHz~5MHz) 特点:波长较短,穿透力强,聚焦后能量集中
(>80’C) 缺点:只能在液体环境传播,不能透过气体和骨骼
目前应用:超声聚焦刀等
.
23
.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射频热疗机: 射频:频率<100MHz的电磁波(由电磁震荡产生) 特点:穿透深度大,能透过所有人体组织. 缺点:所有介质均匀受热(皮肤,脂肪过热)
.
16
3,高温改变了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原来 在37℃时细胞毒性的药物,40℃时出现更明显毒 性(DDP-40’C, ADM41~43’C, BLM41~43’C, BCNU-41.6~43’C, CPT42’C, 5FU40~43’C, CTX42’C, MTX-42’C)。
④在有效热度下,对药物产生耐受的细胞,敏感 性随之提高,阻止耐受性产生,并可抑制热休克 蛋白的合成,阻止热耐受发生,在丝裂霉素、博 来霉素、顺铂等药物中都已得到证实。
.
5
(二)肿瘤热疗的概念
肿瘤热疗是用加热方式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即 利用有关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聚集)而产生热效
应,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 段时间,以杀死癌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细胞的一种治
疗方法。
.
6
(三)热疗生物学
分子效应 细胞毒作用机理 热疗的生物学合理性
.
7
热疗生物学合理性
.
19
局部热疗 体外辐射 组织间(刺入辐射)热疗 腔道内热疗 灌注热疗(腔内,血管内)
全身热疗
.
20
(六)热疗设备
1,微波发生器:(300+MHz~2000+MHz) 特点:频率高,波长短,穿透浅(<3cm) 缺点:在肌组织中衰减迅速,难以进行深部热疗. 目前应用:浅表肿瘤 “自凝刀”等(微波天线植入瘤体,通
行的治疗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
34
.
35
最适热疗频度: 1----2次 / 周
加温梯度 step-up heating:逐步加温,则热的细胞毒性逐步
.
1
肿瘤热疗介绍
Hyperthermia for tumor
.
2
(一)发展史
我国传统医学----炙术、火针、火罐等 西方:1866年德国医生Busch首先报告 1例经病理证实的面部肉瘤,因两次感染 丹毒,高烧后肿瘤消失,患者存活。1881 年Bruns报告1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 因感染丹毒高烧数天后肿瘤消失,随访8 年,仍无复发、转移。 COLEY:38例晚期癌,12例治愈,2例长期生存.
肿瘤的血供特点:
1,血管丰富,但扭曲、杂乱,血流阻力大;
2,肿瘤毛细血管壁无弹性外膜,脆性大,在 高温作用下易破裂;
3,血管内皮间隙大,肿瘤细胞突入血管内, 进一步增大血流阻力;
4,肿瘤毛细血管网贮存大量血液;
5,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高温敏感 性差!
.
8
.
9
可见,肿瘤组织储血量大,而血流量低,一般只有临 近正常组织的1%~15%。
(高血流区)高氧区
放疗敏感区(热疗 抗拒区)
(低血流区)乏氧区
热疗敏感区(放疗 抗拒区)
.
13
.
14
热疗与化疗联合---增效
①高温改变了毛细血管的血流灌注,因而改变了药物 在组织中的分布,使原来药物剂量达不到的地方药物 浓度增加。
.
15
②高温破坏了肿瘤细胞的稳定性, 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容易进 入细胞内,增加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同 时,使细胞膜的功能障碍、乏氧、无氧糖 酵解进一步增加,导致PH值降低,药物 在酸性环境中增加了活性,增强了灭活 癌细胞的效应。
血流量与散热量成正比!储血量与储热量成正比!
所以,在热作用下,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的温差 能达到5~10℃。
.
10
“热”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呼吸,在低氧状态下, 增强无氧糖酵解,使环境酸度增高,在酸性环境中, 容易激活溶酶体的活性,抑制DNA、RNA和蛋白合成, 使细胞膜破坏,骨架散乱,细胞功能受损,最后导致 癌细胞死亡。
.
3
1975年第1次国际加温治疗癌症 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1978年9月美国癌症协会召开第1 次美国加温治疗癌症会议,此后每年召 开一次。 1978年我国首先由河南省肿瘤医 院李鼎九教授与有关单位协作开展了微 波加温治疗癌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4
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推动了高温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世界 各国学者对分子热生物学、细胞热生物 学、血管热生物学、热剂量测定法、加热 技术、测温技术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大 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使高温治癌 取得了飞速发展,显示了高温治癌的独 特优点,成为肿瘤治疗充满希望的重要 手段之一。
加热使血管内血栓形成,瘤床纤维化,减少了瘤细胞 的血液供应,瘤细胞缺乏营养而导致死亡。
.
11
一般来说,42℃温度持续2小时即可杀灭癌细胞
正常组织可以长时间耐受42℃~43℃的温度
目前,广泛认可的肿瘤热疗温度为
42℃.
.
12
(四)热疗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的联 合热疗作与用放疗联合----互补
.
17
热化疗最适温度: 40~42.C
.
18
(五)热疗分类
1,汽化热疗: 作用温度>200’C (电弧)
2,固化热疗:作用温度 60’C~100’C
(“超声刀”等)
3,常规热疗: 41.5~45’C
通常 42.5~43’C 持续40~60分钟
4,亚高温热疗:39’C~41.5’C
1~6Hr
适合全身热疗,热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