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情绪情感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情绪情感教育


The Limbic Systems
The fight/flight system and the H-P-A Axis
The Basal Ganglia
Nucleus accumbens and the pleasure pathway
Dual-process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 human brain (LeDoux,1996)
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2、一段式发展还是阶段式发展?


思考:所有儿童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的发展模 式还是有许多建立在情景基础上的,即个体 和环境的独特结合的基础上的其他可能的模 式?发展是兼备了同特征和个体及所在环境 的独特之处? 阶段理论家认为任何一个地方的儿童都遵循 着同样的发展顺序,因为儿童有着相似的大 脑和躯体,切生活在令人兴奋的环境中。

具体运算阶段(7 ~ 11、12岁) 守恒、可逆性思维、形象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2 ~ 14、15岁) 抽象逻辑思维

2 柏曼以生理标准(内分泌腺功能优势)的分期 胸腺期(幼年) 松果腺期(童年) 性腺期(青年) 3 弗洛伊德的(以里必多的投放部位)分期 口唇期(0 ~ 1岁) 肛门期(1 ~ 3岁) 前生殖器期(4 ~ 5岁) 潜伏期(6岁 ~ 青春期) 生殖期(青春期)
青少年心理发展 与情绪情感教育
陶新华
博士 副教授主讲
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动力: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心理发展的历程 要点: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与连续论(领会) 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理论依据 要点: 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 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发展阶段(识记) 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识 记、领会、应用)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领会) 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领会)
“人们的能力是得自遗传。”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华升 行为主义心理学: 教育万能论 “给我12个健全的体形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
自己指定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 机抽取任何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 任何一类专家。”
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和可变 性

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不良倾向可以通过环境的 作用得到防止和纠正;人们也可以利用环境 来促进良好遗传的发展方向。
二、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 身高和体重(快速期) 第一发育高峰期——0 ~ 1、2岁 第二发育高峰期——青春期 第一个增长曲线交叉 第二个增长曲线交叉 非匀速(快速发展阶段 ——发育高峰期)
11 13
15
2 儿童生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规律

身体发展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各生理系统发展不平衡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 年期和老年期。
二、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 身高和体重(快速期) 第一发育高峰期——0 ~ 1、2岁 第二发育高峰期——青春期 第一个增长曲线交叉 第二个增长曲线交叉 非匀速(快速发展阶段 ——发育高峰期)
11 13
15
(二)遗传机制缺陷 1 发展障碍 先天愚型(唐氏综合症) 性别发育不正常 苯丙酮尿症(PKU综合症) 2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亨廷顿氏舞蹈症
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
身心症状: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症、肠道运 动失调、神经性食欲不振、不安神经症、口 吃、厌学、失足行为、自杀
二、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特点 形式运算水平:抽象逻辑性 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抽象逻辑推理能力 可以离开具体事物,用抽象的符号进行推理
Genetic
Brain
Reproductive
Mother
Feelings
Psychological Propensities
Thoughts Behaviors
Father
Experiences
Family Peers Community
Age 0
2
5
10
15
20
Brain Development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一)遗传及遗传机制
1 遗传与变异 2 遗传机制——染色体、DNA和基因
细胞[染色体1(DNA DNA DNA…)染色体2(DNA DNA DNA … ) …]
基因
基因
Intergenerational Brain-and-experience Model
人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这样的教育环境
性别差异与角色认同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一、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 少年期 (11、12岁~14、15岁)—困难期—危 机期 (一)发展加速现象:作为一代人提早达到成 人的成熟标准的现象 第二加速期 成长加速——身体 成熟加速——性
(二)相应的心理问题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 保护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 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
淋巴系统
神经系统 身高 生殖系统
2 7 11 13 15 18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对遗传和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环境决定论(华生) 相互作用观(近来的主导观点) (二)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 可控性:用食物疗法来治疗苯丙酮尿症(遗 传病) 可变性:现在孩子的身高高于亲代
5 列昂节夫的主导活动分期


直接的情感性交际活动(0 ~ 1岁) 操作实物的活动(1~3岁) 游戏活动(3~7岁) 学习活动(7~11岁) 社会公益活动(11~15岁) 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
(三)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1 心理发展速度的变化 快速期和平稳期 2 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杏仁核 杏仁核
丘腦 丘腦 Hippocampus 海馬
下丘腦 下丘腦
b
a
內分泌系統 (長期抗爭) 內分泌系統 (長期抗爭)
自主神經系統 (緊急應變) 自主神經系統 (緊急應變)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 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人的个体心理发 展规律。
遗传和环境 共同作用 培养健康儿童
健康、纯真 美丽、动人
环境决定论
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1、连续发展还是阶段发展?
思考:儿童发展是技能和行为不断积累的产物还是包 含着质的飞跃和阶段性变化的过程?连续变化和不连 续变化是否代表了儿童发展的特征?

两种观点:一方面婴儿和儿童对世界的反应 方式可以与成人并无二致,他们的技能是在 同一类型上逐渐增加的,他们的发展是连续 的。另一方面,儿童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 面有质的变化,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经历着迅 速的转变,此后就会出现一个平台,就像爬 楼梯。
4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以人格特 征为标准)
信任—怀疑(0 ~ 1.5岁,婴儿期) 自主—羞耻( 1.5 ~ 3岁,儿童早期或学步期) 主动—内疚(3 ~ 6岁,学前期或游戏期) 勤奋—自卑(6 ~ 12岁,学龄期) 同一感—同一性混乱(12 ~ 18岁,青年期) 亲密—孤独(18 ~ 25岁,成年早期) 生殖—停滞(25 ~ 50岁,成年中期) 完善—失望(50岁~,成年晚期)
2 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生理方面:成人感但知识经验的不成熟 心理方面:自我意识的成长与心理能力的滞 后 社会因素:学习的责任感,渴望得到朋友的 接纳和尊重
3 帮助少年儿童顺利渡过反抗期




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待 父母需要转变观念(矛盾的焦点:少年认识超前,父母认识滞后) 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 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 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权
2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 最佳有效期: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 段时间
3 教材和教法应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 论
Hale Waihona Puke 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既不是来源于先天 的成熟,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 是来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 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弗洛易德
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些理论家认为连续发展和不连续发展 都代表了人类发展的特征,并互为补充。 一些理论家认识到人类发展既有共性, 也有因个体及其所在环境造就的个性。 研究者们不在追究“遗传与环境哪个更 重要”这个问题,而是更加精确地了解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是如何共同影响着 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
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3、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
思考:遗传还是环境起决定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如 果两者同时起着主要作用,那么他们是如何共同影响 个体特质和能力的?

一些理论家强调稳定性----儿童们的天资有高 有低,而天资始终不变;另一些理论家强调 早年经历是建立终身行为模式的基础。



如果认为人的发展归功于先天因素,那么想要获 得旨在激起儿童变化的经验将变得毫无价值。另 一方面,如果你坚信早期经历有着无法比拟的作 用,那么你同样可能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刺激 环境和有利条件以保证他们发挥出自机的潜在能 力。 如果认为环境对人的整个发展过程都起着深刻的 影响,那么,你将把其影响范围从早年经历一直 扩展到以后的经历。 由于你深信新的机遇和美好的生活环境能使人从 早年不幸的事件中摆脱出来,一旦儿童或青少年 遇到困难,在任何时候,你都将会给他们提供帮 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