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收益波动率计算(清华 朱世武)
收益波动率计算(清华 朱世武)
ht 01 rt 2 1 ht 1
5.1.2 ARCH和GARCH模型
其中α0、α1和β均为待估的参数,可以用历史数 据估计出。 这个模型的优点在于模型简洁,参数较少,且 对于数据的拟合相当好。 GARCH模型已经成为金融市场时间序列分析 的主要工具。 GARCH模型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是一种非线性 的函数。参数需要通过似然函数最大化估计得 到,并且通过数值算法求出。并且,研究者要 假设测量残差εt=rt/σt服从正态分布。
5.3.4 组合股票数与收益标准差二 维图
改变上段综合计算程序中随机数产生器 RANUNI(&I)中的种子,分别取值RANUNI (28668),RANUNI(13878), RANUNI(10345), RANUNI(190124)得到以下5个组合股票数与收 益标准差二维图形,见图5.8。 观测各图可以得到结论:当组合中的股票数得 到20支以上时,继续增加组合中的股票数加标 准差的减少并不明显,当然,如图显示,当股 票数超过60时,标准差会突增,然后突降。
(3)RANUNI(13878)
port_std 0.15 0.14 0.13 0.12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 10 20 30 40 50 n 60 70 80 90 100
(4)RANUNI(10345)
图5.3 爱使股份日收益时序图
r600652 0.26 0.24 0.22 0.20 0.18 0.16 0.14 0.12 0.10 0.08 0.06 0.04 0.02 0.0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1995-01-01 1996-01-01 1997-01-01 1998-01-01 日期|Date 1999-01-01 2000-01-01 2001-01-01
(1)RANUNI(I)(种子随组合中股票的个数而变化:I=2,4,…,100)
port_std 0.28 0.27 0.26 0.25 0.24 0.23 0.22 0.21 0.20 0.19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 10 20 30 40 50 n 60 70 80 90 100
5.2.3 三种模型结果比较
图5.4为用三种模型求得上证指数日收益波动率时序图, 图5.5为用三种模型求得爱使股份日收益波动率时序图, 其中,蓝色为简单移平均模型结果图,绿色为指数平 滑模型结果图,黑色为GARCH(1,1)模型结果图。 一般的实证结果表明,Garch能最快的反映波动率的变 化,其次是EWMA。比较下面各图,我们可以得到同 样的结论,进一步,如果将图5.4和图5.5按年份画开, 可能会看的更清楚,如图5.6和图5.7为2000年的相关图。 但在实际应用中EWMA方法实现要容易的多,所以 EWMA是一种比较实用测定当前波动率的方法。
5.1.3 波动率估计公式
5.2 波动率计算
5.2.1 计算环境 5.2.2 单个股票波动率计算 5.2.3 三种模型结果比较 5.2.4 多个股票波动率计算
5.2.1 计算环境
需要数据集:全部A股个股票数据集,即目录 STOINDIV下的所有SAS数据集。 需要宏文本文件:全部A股.TXT; 时间区间:1995~2000年; 计算日波动率,计算周、月或年波动率,可以用相应 的收益率计算或直接由日波动率乘以一个相关因子。 对涨跌停板不作处理。 考虑涨跌停板后的波动率计算,涉及比较复杂的方法, 如广义矩方法(GMM),GIBS SAMPLER抽样等。作 者将在以后有关金融建模著作中给出考虑涨跌停板后 的波动率计算程序。
2 t
2 t 1
(1 )[ rt 1 E ( rt 1 )]
2
其中,衰减因子λ必须小于1。
5.1.2 ARCH和GARCH模型
GARCH(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模型称广义自 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或称为广义ARCH模型, GARCH模型假定收益的方差服从一个可预测 的过程,它依赖于最新的收益,也依赖于先前 的方差。 GARCH(1,1)是这类模型中最简单的,用 公式表示有:
5.3.2 实现算法
第一步:挑选出1999年前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即2000 年全年都有交易数据的全部A股股票,这些股票的代码 存于宏文本ALISTEDBEFORE1999.TXT。用于计算这 些股票的收益率; 第二步:对于第一步挑选的股票,计算2000年的日百 分比收益,存于SAS数据集STOINDIVR_A2000中; 第三步:随机抽取一个投资组合,并求出相就的标准 差; 第四步:组合第三步的各段程序,用宏编写综合计算 程序。
5.3 等权重组合收益波动率
5.3.1 计算环境与输出数据集 5.3.2 实现算法 5.3.3 实现程序 5.3.4 组合股票数与收益标准差二维图
5.3.1 计算环境与输出数据集
1999年前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 2000年全年的日收益率; 用到的数据集:股本变动历史数据集 COMPULSION.SHARES, SAS逻辑库STOINDIV下所有A股 个股票数据集。 投资组合:随机抽股票组成投资组合,每个组合包括的股 票数分别为:2,4,…, 100。每个组合各抽一次。 投资组合收益率:等权重收益率。 输出数据集:计算组合日收益率2000年的标准差。该过程 可以重复5次,分别得到5个数据集,每个数据集包括的主 要变量应该有:组合中股票的个数,该组合日收益率2000 年的标准差。 作图:将组合中股票的个数与标准差作图,研究它们的关 系,观测标准差有无随股票个数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port_std 0.026 0.025 0.024 0.023 0.022 0.021 0.020 0.019 0.018 0.017 0.016 0.015 0.014 0 10 20 30 40 50 n 60 70 80 90 100
习题
1. 考虑涨跌停板后的波动率计算。 2. 设计自动程序,运行等权重组合收益 波动率综合计算程序10次,自动输出数 据集中包括变量:N , PORT_STD1PORT_STD10。然后,以变量N为横轴, 其余所有变量有竖轴作一个重叠图。
图5.2 上证指数日收益时序图
r1a0001 0.28 0.26 0.24 0.22 0.20 0.18 0.16 0.14 0.12 0.10 0.08 0.06 0.04 0.02 0.0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1995-01-01 1996-01-01 1997-01-01 1998-01-01 日期|Date 1999-01-01 2000-01-01 2001-01-01
(2)RANUNI(28668)
port_std 0.056 0.054 0.052 0.050 0.048 0.046 0.044 0.042 0.040 0.038 0.036 0.034 0.032 0.030 0.028 0.026 0.024 0.022 0.020 0.018 0.016 0.014 0 10 20 30 40 50 n 60 70 80 90 100
t 1 M
简单移动平均模型是动态模型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假 定要估计今天资产收益的波动率,我们以过去M天收 益的样本方差来估计今天的波动率,即:
t 2 [1 /(M 1)] (rt i
i 1 M
r
j 1
M
t j
M
)2
5.1.1 移动平均模型
0.07
60天移动平均 20天移动平均
图5.5 三种模型求得爱使股份日收益波动率时序图
SMA600652 0.12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0 1995-01-01 1996-01-01 1997-01-01 1998-01-01 日期|Date 1999-01-01 2000-01-01 2001-01-01
图5.4 三种模型求得上证指数日收益波动率时序图
SMA1a000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00 1995-01-01 1996-01-01 1997-01-01 1998-01-01 日期|Date 1999-01-01 2000-01-01 2001-01-01
第5章 收益波动率计算
经管学院金融系 朱世武
5.1 波动率估计法
5.1.1 移动平均模型 5.1.2 ARCH和GARCH模型 5.1.3 波动率估计公式
5.1.1 移动平均模型
表5.1 移动平均法估计波动率
等权重
ˆ 1 M (rt r ) 2 M 1 t 1
指数加权
ˆ (1 ) t 1 (rt r ) 2
0.06
0.05
波动率
0.04
0.03
0.02
0.01
0 1997-6-19 1998-1-5 1998-7-24 1999-2-9 1999-8-28 2000-3-15 2000-10-1 2001-4-19
时间
图5.1 波动率的时间曲线
5.1.1 移动平均模型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依赖参数,称为衰减因子(decay factor),些参数决定估计波动率时各观察数据的相对权重。 在表5.1中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估计量中我们用 到了以下的近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