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隐态度研究方法综述

内隐态度研究方法综述

内隐态度研究方法综述黄霞妮摘要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许多学者对内隐态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测量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上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常用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有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ST-IAT、SC-IAT、AST、EAST以及Go/No-go联想测验(GNAT),最近几年发展出来的新方法有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BIAT)和SA-IAT。

文章对以上研究方法的原理、操作和发展进行了探讨,虽然各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对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字内隐态度内隐联想测验Go/No-go联想测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1前言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稳定性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社会心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反应了一个人内部的心理特征,对行为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根据态度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研究者把内隐态度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1998)等人在分析了大量研究材料的基础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即过去经验痕迹虽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但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然会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内隐态度概念,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的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1]。

在此基础上,Wilson和Lindsey 等人提出了双重态度模型[2]。

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间接测量的方法被借鉴到社会认知领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Greenwald等人于1998年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在其之后,很多学者对其又进行了发展,产生了很多变式,如GNAT、ST-IAT、SC-IAT、SA-IAT以及BIAT。

这些变式继承了内隐联想测验的一些优点,克服了内隐联想测验的部分缺点,为内隐态度某些内隐成分的测量隐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测量方法。

同时,这些变式也存在着某些问题。

2内隐联想测验Greenwald所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可能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测量方法。

我们以Greenwald关于内隐联结测试的文章中所提出的“Flower一InsectIAT”为例,对其程序做简要介绍。

该实验设计呈现出内隐联结测试的典型特征,此后的研究大都遵循该程序。

实验中通过计算机分别呈现花的名字(Rose,Tulip,Marigold)、昆虫的名字(Bee,Wasp,Horsefiy)、积极词汇(Peaee,Freedom,love)和消极词汇(Rotten,Filth,Siekness),研究者要求被试对这些刺激进行分类,并按照实验要求按键做出反应。

实验中主要考察被试在两个联合任务中的反应。

在联合任务1中,被试对花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如按A键),对昆虫的名字和消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如按5键),在联合任务2中,被试对花的名字和消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对昆虫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

IAT程序记录下从呈现刺激材料到被试按键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以毫秒为单位,同时记录下被试反应的正误情况[1]。

可以看出,内隐态度的测量的是目标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结强度。

因为IAT同时测量的是两个相对的态度目标,实验设计中使目标词和属性词的关系处于相容和相反的两个极端上,增加了敏感性,扩大了效应的大小。

但也正是因为它使用了相对的目标类别,在测量对象和对测量结果的解释方面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在测量对象上,由于很多态度目标找不到明显的比较类别,难以用标准的IAT范式进行测量,就不得不引入一个并不太恰当的比较对象。

Jong等(2001)[3]试图用一个中性的词语作为目标概念的对比概念,以实现对单一对象的态度测量。

但是,因为中性词的选择标准很难确定,而且中性与否往往因人而异,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并没有被证实。

Brendl等(2001)[4]用伪词代替中性词,但在伪词/害虫IAT中却发现被试对害虫的评价比伪词积极。

由此可见,IAT对单一的态度目标进行测量的结果是不稳定的。

在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上,较高的IAT效应可能是因为被试对两类态度目标分别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态度,但也可能对两者都是积极的或都是消极的态度,只是程度不同。

这样就会出现解释的多种可能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无法获得关于被试态度的可靠信息[5]。

3 Go /No-go联想测验Go/No-go联想测验是Brian Nosek&Banaji(2001)在IAT基础上发展的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方法。

GNAT本身不是对IAT的否定,而是对IAT的有机补充。

GNAT考察的是目标类别(如Fruit)和属性维度(如积极和消极评价)概念之间的联结强度,弥补了IAT实验设计中需要提供类别维度,不能对某一对象(如Flower 或Insect)做出评价的限制。

GN灯吸收了信号检测论的思想,实验中包括目标刺激(信号)和分心刺激(噪音),如目标类别(Fruit)和积极评价(Good)作为信号而将目标类别(Bugs)和消极评价(Bad)作为噪音,当呈现Fruit和Good时被试批空格键做出反应(称为Go),当呈现Bugs和Bad时被试不做出反应(称N小Go)。

GNAT可以补充IAT他通常采用反应时作为测量指标的局限性。

GNAT和IAT都属于反应时任务,对于以个体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心理任务而言,个体在反应速度上的增长会导致总体反应精确性的降低,速度一精确性平衡是每个研究者所主要关注的问题。

在IAT中研究者通常使用反应时作为考察指标,从而可丧失错误率所包含的信息。

通过信号检测论我们可以区分出两个指标和d,其中d运算中包含着错误率,能有效地表明个体的分辨能力。

在GNAT中通过对不同任务中d 值的比较,对个体记忆中类别与不同评价间的联结强度[7]。

与IAT相较,GNAT具有一定的优点。

一方面,GNAT较为灵活,适用范围非常广,可以对某单一对象进行评价,如考察被试对吸烟的态度,因为没有适宜的比较对象,可以采用GNAT研究方法。

其次,GNAT可以用来考察个体对同对象的偏好,而保持反应竞争任务的优点,如考察个体对群体外和群体内员的评价(如积极评价),另外对于那些包括不同特征的对象,而没有明显的比较类别对象的时候,如女教师或老教授等采用GNAT较为合适[6]。

4 AST与EASTDe Houwer(1997)在SimonTask基础上发展出AST。

在AST中,被试在词语的非评价性属性基础上做出积极/消极反应。

实验结果发现,当刺激的消极职极属性和个体反应(消极/积极反应)一致时,个体所花费的时间较少,当刺激的消极/积极属性和个体反应(消极/积极反应)不一致时,个体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做出反应。

De Honwer(1997)采用AST来测量个体的内隐态度,发现对同一态度对象进行积极或者消极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差异可以作为评估个体内隐态度的指标[8]。

EAST是De Houwer(2003)发展出来的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实验方法,结合了TAT和Honewe r本人所提出的AST的特点。

在EAST中个体依照所呈现的白色词汇的评价性特征〔积极或消极)做出判断,并分别做出反应,使得原先中性的掀键反应获得了积极或者消极的意义,对于彩色目标词汇(蓝色或绿色),个体则依据其颜色进行区分,原先中性的掀键因为被赋予了积极或消极意义从而影响了个体对目标刺激的颜色分类反应。

这一实验安排使得个体不需要对目标刺激做出评价性反应,减少了个体对反应过程的有意识控制,反应了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实质[8]。

DeHouwer(2003)对EAST和IA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在EAST中个体在白色刺激的评价性基础上做出反应,态度对象可以依照特定实验要求进行选择,此外EAST可以在白色刺激非评价性的基础上进行区分,如研究者希望考察男女在“自信”上的差异,则实验者可以要求个体在与男女性别相关基础上对白色词汇做出反应,而与自信相关的词汇则以彩色形式呈现。

IAT中实验使用同一概念的不同样例作为实验材料,使得实验者只能对两个目标概念进行比较,而EAST 则可以同时对不同目标对象做出评价,只需在实验中设计彩色词包括这些不同态度对象,因此EAST又表现出高效性[6]。

5 ST-IAT 、SC-IAT和SA-IATST-IAT 是Wigboldus 等人于2004 年提出的对于内隐联系测验的又一修正版本, 目的是测量单一目标类别的内隐评价联系(Bluemke, & Friese,2008)[10], SC-IAT 是Karpinski 和Steinman (2006)提出的对传统IAT 的另一种修正方法, 它同样用来测量和单一态度对象之间的联结强度[11]。

ST-IAT 具有IAT和SC-IAT 的特点, 和SC-IAT 在概念上是同一的,只有较小的程序上的差异。

SA-IAT 是Penke, Eichstaedt 和Asendorpf (2006)提出的一种比较新的修正方案, 它借鉴了ST-IAT 的思想, 但是选择的不是单类目标概念,而是选择使用单类属性概念[12]。

下面简单介绍比较常用的SC-IAT[9]。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它不仅能对独立的态度目标进行测量,并且被证明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的避免测量中的虚假反应和自我掩饰现象[5]。

SC-IAT 与IAT的原理、使用和解释方法都非常相似同的是,IAT中有相对照的两类目标词而SC-IAT中只有一类。

所以,在施测程序上SC-IAT对IAT的两个主要阶段进行了修改:其中一个阶段,目标词与积极的属性词相结合用同一个键作反应,消极的属性词单独用另一个键反应;另一个阶段,目标词和消极的属性词用一个键反应,积极词用另一个键反应,以这两个阶段的平均反应时之差作为被试内隐态度的指标。

Karpinski等通过四个不同领域的实验考察了SC-IAT的信度、效度以及对虚假反应和自我掩饰的敏感性。

研究者认为,SC-IAT能对单一的目标类别进行测量,获得个体对该对象独立的而非相对的信息;将两个对应的SC-IAT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获得与IAT类似的效应。

SC-IAT对IAT进行了修改,将相对的两个态度目标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对象进行测量,这种方式的确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但它降低了测量的敏感性,信度和效度等指标均低于IAT[5]。

6 简式内隐联想测验Sriram和Greenwald(2009)对传统内隐联想测验进行了最新修正,提出另一种内隐态度测量方法: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BIAT)。

BIAT要求被试只需要记住其中一类目标词和属性词,使用“是”键("yes" responsekey)作出反应,其他所有的非目标均用“否”键("no"responsekey)做反应,并且只对“是”键的反应时进行记录和统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