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会计模式
阿道夫· 希特勒名言
•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知道明天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我战败而责备 我, 但那又有什么呢?
维利· 勃兰特
1970年在华沙的"华沙之跪"引起全球瞩 目 为此他在1971年成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 者 勃兰特是名坚强的反纳粹斗士,被希特勒 下令开除了国籍,并到处追捕他,他被迫 亡命挪威 战后返回祖国,作为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家 积极复兴国家 1969年10月,勃兰特以社民党主席的身 份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 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 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欧洲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勃兰特跪下了,全体德国人彻底站起来了
– 政府对银行业监管较为宽松,企业从银行筹措资金较为简便 – 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企业会计记录或真实业绩情况 – 银行认为如果股东掌握真实公司真实盈利情况,就会要求多分股利,从 而削弱企业财力,故不要求对外充分披露
• 大量计提准备——低估利润资产价值 • 对大型公司有广泛披露要求
– 附注被看作是体现真实和公允的手段——体现了会计的国际趋同性
– – – – 更多确认无形资产 母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实体需纳入合并范围 确认递延税项资产 超过初始确认成本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3.4.1 会计服从于法律要求 • 宪法:自由原则与社会原则 – 自由原则:建立维护市场经济制度提供法律前提 – 社会原则:国家适度干预经济合法性 • 会计方面:商法或公司法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报告的 详细规范,并遵循税法 ~ – 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制定会计方案和准则 – 更谈不上民间机构制定准则
3.4.6 1998年以后德国会计体系的变革
– 2005年
• 实施欧盟“国际会计准则法令” • 德国上市公司必须依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 允许非上市公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但法定报表须按照 国内准则编制
3.4.6 1998年以后德国会计体系的变革
– 2007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德国会计现代化法案 • 目标:促进会计法的现代化,减少企业遵循法规负担 • 重要变化:
3.4.6 1998年以后德国会计体系的变革
• 规范德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变化
– 1998年允许在德国上市交易的公司使用国际性会计准则或美国 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
• 新经济板块和小规模板块上市,则必须使用应为国际会计准则或 美国会计准则
– 2002年,主要修订了《商法》中对合并报表的要求
• 提供业主权益变动信息 • 强调财务报表审计 • 推荐使用国际性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
3.4.3 按总费用法编制的损益表
• 利润表可采用“按总费用法”或“按销售成本法”编制。 • 总费用法:
– 传统利润表编制方法 – 利润表中,销售成本包括在产品、产成品以及自用产品 – 高估费用,低估利润,符合极度稳健的传统
• 销售成本法
– 在欧盟内协调而采用的国际通用的格式 – 费用法扣除的只应是与当期销售收入配比的费用
德国印象
• 法西斯 • 而 Fascio 一词,则来源于拉丁文 Fascis,拉丁文原义是指“捆在 一起的一束棍棒,中间插一柄斧头,是古罗马高官的权力标志, 象征着万众团结一致,服从一个意志,一个权力”。 • 因此“战斗法西斯”采用了古罗马执政官前放置的棒束作为标 志和名称。 • 法西斯主义一词源于1919年3月23日在米兰成立的“战斗法西 斯”,这是一个反社会主义的民间军事组织。 • 法西斯主义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德国法西斯
法国国徽
阿道夫· 希特勒
阿道夫· 希特勒家世非常混乱和复杂 儿时成为爸爸的“出气筒” 7岁时想成为一名艺术家 17岁带着父亲的遗产到维也纳艺术学院求学,却以 失败告终 18岁,母亲去世,希特勒成为了孤儿 19岁,重回维也纳,花光了父亲的遗产开始流浪 20岁,由卖画为生逐步开始关心政治 经常阅读大肆鼓吹极端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 义、反犹主义的小册子 25岁,参加一战,成为一名下士,无数次在战争中 死里逃生;并对战争的目的和德国的命运始终极其认 真而敏感,他预言德国必将失败 29岁,开始政治生涯...... 56岁,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开枪自
3.4.4 德国的会计职业界和会计准则建议 • 只有达到《公告法》规定规模的大型企业的财务报告才要 进行独立审计和公告 • 注册会计师协会准则建议不过是对《股份公司法》相应规 定的解释,并无独立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3.4.5 一些独特的会计惯例
• 划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惯用期限是4年而不是1年 • 在合并报表中只合并国内子公司而把国外子公司排除在外
– 只适用于国内公司 – 合并范围的标准 – 1998年,德国以允许跨国经营的集团可以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或 美国会计准则另外编制一套合并报表
• 执行统一的账户表,虽不具有强制性,但是由于应税需要, 企业也乐于采用
3.4.6 1998年以后德国会计体系的变革
• 会计准则的制定、生效及执行 – 1998年成立德国会计准则委员会(GASC),负责准则 的制定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 须经司法部批准并公告后生效
– 2002制定会计概念框架
• 为新准则制定提供依据 • 新出现会计问题提供指导 • 不具有强制性
3.4.6 1998年以后德国会计体系的变革
• 会计准则的制定、生效及执行
– 2004年,成立财务报告执行小组(FREP)
• 监督上市公司会计准则执行情况 • 金融管理局确保上市公司执行准则,具有制裁权
– 只有符合《公告法》规定标准的大型公司,其财务报表才必须进行审计和 公告
3.4.1 会计服从于法律要求
• 公司法
– 包括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有限责任公司法》和适用于股份公司和两 合公司的《股份公司法》 – 后者的会计要求最为广泛
3.4.2 以公司利益为导向——极端稳健和不要求充分披露
• 稳健性实质:合法低估资产和利润,尽可能少提供信息,保护公司利 益 • 环境背景:
3.4.1 会计服从于法律要求 • 德国会计须服从于税法、商法、公司法要求
• 税法
– 强大的压力促使企业为纳税目的而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与对外发布的财 务报表一致
• 商法
– – – – 适用于所有组织形式的企业 对大、中、小型股份公司规定了不同的编报和披露要求 规模越小,报表越简化,披露要求也越低 其目的在于在市场竞争中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