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排便障碍的
间,多数患者在饭后排便,这样即可在饭后 帮助患者使用便盆。如无规律可循,则每隔 2~3小时,让患者使用一次便盆,同时指导 患者试图自己排便,这样有助于帮助患者逐 步恢复其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使用导泻 剂或每日灌肠一次,以帮助建立排便反射。
4.鼓励患者多运动 卧床患者尤其要进行腹
部运动,如仰卧起坐、平卧抬腿及抬起臀部 等,肌肉活动是极其重要的,能够每日站立 和进行训练的病人很少有便秘。自我按摩腹 部,可增加肠蠕动,把大便推向直肠。按摩 的方向:由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 腹。
等无力,加上长期卧床及排便姿势改变使得 排便力量减低或排便反射消失,出现便秘。 2.大便失禁 控制排便的肌肉是肛门外括 约肌的深浅部,由于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 作用失常,,造成肛门括约肌的不受意识控 制而不自主地排便,或肛门外括约肌的深浅 部受损导致大便失禁。
三、排便障碍的评定
排便障碍与膀胱的排尿功能障碍相似,当病
第九章 排便障碍的康复
liaolang
一、排便的神经解剖生理
排便动作是一种反射动作,一部分是随意的,
一部分是不随意的。 粪便进入直肠后,刺激 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 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 传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
二、排便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1.便秘 瘫痪患者由于腹肌、膈肌、括约肌
人从脊髓休克中恢复后,呈现两种类型排便 状态:脊髓圆锥以上部位损伤会出现反射性 排便,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时会出现自主性 或非反射性排便。
四、排便障碍的治疗
排大便功能障碍的患者十分痛苦,在患者清
醒能够接受指导和能够进食时应即开始反射 性排便的再训练
1.安排适当的排便时间 了解患者排便习惯,
如姿势、次数、间隔天数等,指导患者选择 适当的排便时间,一般在早餐后最适宜,因 这时胃结肠反射最强。卧床患者取侧卧位, 垫上专用的防水胶单及便纸,最好不用便盆, 以免臀部受压而形成压疮。坐位平衡功能较 好者,可以放气垫,每次坐位训练20分钟
2.采用辅助措施
①口服软便剂,如石蜡油、果导、番泻叶等。 ②使用栓剂,排便前把药物放入直肠内,如 甘油栓、开塞露等。③对肛门括约肌痉挛型 患者做局部按摩。在饭后30分钟,戴手套把 肛门口的大便挖出,手指放在肛门外括约肌 对肛门做轻柔的环状按摩(360度),隔15 分钟后再挖大便。
④对肛门括约肌出,若无效则配合环状肛门刺 激法或放栓剂后做环状肛门刺激。对这类患 者,局部用药不一定有效,常需戴手套用手 指扩张肛门括约肌来刺激直肠以协助排便。 ⑤经上述处理而无法排便者采用灌肠法,灌 肠时需把导管插入直肠15~20cm才可灌入。
3.重新建立排便反射 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时
5.注意饮食 要喝足够的水分,应常吃含纤
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类食物,以 促使大便之形成及增加肠蠕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