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的建设与发展课件
输血检验室
新生儿溶血病(HDN)三项试验诊断意义
直抗 游离 放散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不能证实为HDN
-
可疑为HDN
-
可疑为HDN
+
证实为HDN
+
证实为HDN
-
证实为HDN
+
证实为HDN
+
证实为HDN
输血检验室
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贫血的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检测 血红蛋白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检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输血检验室
溶贫:红细胞膜缺陷
常见疾病: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3、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PNH)
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相关试验:1、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2、酸溶血试验(Hams Test)
3、糖水溶血试验
4、热溶血试验
5、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输血检验室
溶贫:红细胞酶缺陷 常见类型:
1999 NAT IND(HIV、HCV),
2004血小板微生物
上海 1964 ALT, 1972 HBsAg, 1990恢复梅毒,
1992 HCV、HIV
中国输血简史
1918 中国人血型报告, 刘瑞恒等, 上海 1921 协和医院试行输血, 1932供血者登记,体检 1944 军医暑血库在昆明成立, 冻干血浆支援抗日,
输血检验技术的发展
1907 Reuben Ottenberg
定律
观察血型遗传符合孟德尔
1908 Moreschi 设计抗球蛋白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可见
1925-1947 Landsteiner, Levine等
发现MNSs 和P 血型
1939/40 Landsteiner, Wiener等
输血文献
1951《输血与血库》
甫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肖星
1963《输血及血液学》附刊
天津输血研究所
1977《输血及血液学》创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
1978《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
中华医学会
输血文献
1988《中国输血杂志》 卫生部、中国输血协会
1999《临床输血与检验》 安徽卫生厅、输血协会
2000《临床血液杂志·输血与检验》 华中科技大学
输血检验的建设
实验室的建设 人员结构 业务范围 业务设备 临床咨询
实验室的建设
贮血室 输血检验室 值班室
HLA实验室 HIV初筛实验室
交叉配血发血室 微机室 物品库房
血细胞分离室 主任办公室(质量控制室 )
人员结构
数量:三甲医院:7人以上;三乙 及二甲医院:5人以上;二乙医院3 人以上。
1667年
动物与人输血
法国 Denis
输血医学的发展
1818年
人与人输血
英国James Blundell
1900 年
发现ABO血型
奥地利 Karl Landsteiner
1915年
发明抗凝剂
意大利 Richard Lewisohn
输血相关科技的发展
1940 Cohn发明血浆级分 1941血浆用于珍珠港伤员 1943 Elliott发明采血用真空瓶, 采1300
易见龙 1947 南京中央医院血库成立, 用冷藏箱保存全血 1948 中国人Rh血型, Rh(-)率1.9%, 易见龙和
周衍椒 1953 沈阳中心血库,向志愿军供血、器材。
中国输血简史
1978 国务院批准实行公民义务献血 1984 卫生部颁布《献血体格检查参考标准》 1990 组建成立“中国输血协会” 1985 卫生部建立血型参比实验室, 上海 1998《献血法》实施
输血科的建设与发展
输血医学的发展 输血检验的建设 临床输血研究 临床输血新技术
输血医学的发展
h
1628年
血液循环系统
美国 William Harvey 发现
1665年
动物与动物输血
英国 Richard Lower “生命 的复苏”
1、红细胞无氧糖酵解通路(EMP)中酶缺陷:丙 酮 酸激酶(PK) ;已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 (PEK)等9种酶缺陷。
2、红细胞磷酸戊糖旁路(HMP)中酶缺陷:6-磷 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 酶(6GPD)等。 相关试验:1、自体溶血试验
2、红细胞G6PD活性定量测定 3、丙酮酸激酶活力测定
输血检验室
HBV-M Anti-HIV1/2 Anti-HCV TP-Ab
输血检验室
HDN产前:ABO及RhD血型 IgG抗 A(B)检测 ≥1:64有临床意义 ≥1:256有HND的可
能 HND产后: ABO及RhD血型
Coombs Test 游离 Test 放散 Test
资格:具有相应卫生技术资格并注 册,具有培训或学术交流证书。
业务范围
贮血室
提供临床需要的各种成分,
淀等)
(洗涤红细胞、冷沉
交叉配血发血室
方法(盐水、酶、
抗 人球、凝聚胺、微柱凝胶等)
输血检验室
输血/手术前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溶血性贫血病的检测;
疑难血型因子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等。
万U 1943 Loutit和Mollison研制ACD, 使用至
今 1950 Walter和Murphy研制塑料袋 1953 冷冻离心机促进成分分离
输血相关科技的发展
1960 Solomon和Fahey 报告单采术 1962 Pool分离Ⅷ因子,用于治疗血友病 1970 向全部无偿献血转化 1979 CPDA-1, 全血/红细胞保存期35天 1983 红细胞添加液, 红细胞保存期42天
发现Rh血型。
1943 Beeson 报告输血传播肝炎
输血检验技术的发展
1945 Coombs, Mourant和Race
发明抗人球蛋白试验
美国 1947梅毒, 1971 HBsAg, 1985 HIV-1,
1987 HBcAb+ALT, 1989 HTLV1 G1,
HIVp24,
1990 HCV, 1992 HIV-1/2, 1996
输血检验室
人体外因素:
√血型不合输血 √新生儿溶血 √ 药物、化学、物理、感
染 相关试验:
√直接、间接Coomb′s
Test
√冷溶血试验 √冷凝集试验 √冷热溶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