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与医院输血科建设要求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与医院输血科建设要求



24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血库取血 25 取、发血人员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 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 结果等,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26 不得发出的血液: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破漏;凝块;颜色改变;气泡;颗粒; 溶血;过期等 27 供、受者血样于2~6度保存7天以上,以便 追查不良反应 28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血站和血库
血液入库、核对、储存
• • • • 19 入库前核对 20 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登记, 资料保存10年 21 不同血型血液和成分分别存入专用冰箱,并有 明显标志 • 22 不同成分保存温度和保存期 • 23 储血冰箱严禁存放其他物品,并定期消毒 • 和细菌培养

• • • • • • • • • •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与
医院输血科建设要求
广州血液中心
汪 传 喜
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要内容 卫生部和卫生厅输血管理督导: 血站督导检查 县级以上医院输血科(血库)督导检查 临床输血督导检查
内容:
临床输血—— 合理输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3、4, 具体见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检查评分表, 分 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
输 血 申பைடு நூலகம்请
• • • • • • • • • 5 由经治医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主治医生核准签字,连同血样送血库 6 输血前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有关事项, 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 签字。紧急情况有主管领导同意。 7 术前自身输血由血库采集存储经治医生负责 监护,手术室自身输血由麻醉医生负责实施 8 互助献血及检测、调配:无辐照仪不可输注 亲属血
• 32 输血管道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 33 输血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 • 速度,严密观察,出现异常立即处理
• 34 若怀疑溶血或细菌污染,立即停止输血,以生理 • 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报告上级医生,及时处理, 并核对: • 1/ 申请单、血袋标签、配血记录 • 2/ 供、受者血型、并重测血型(保存血样、新采 • 血样、血袋血样)、抗体筛选和配血(盐水和 • 非盐水介质) • 3/ 立即采血肝素抗凝,观察血浆颜色 • 4/ 抽受者血液测胆红素、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抗 • 试验及相关抗体效价 • 5/ 怀疑细菌污染,取血袋血作细菌培育 • 6/ 尽早查血、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监督和检查输血科的日常业务工作;
开展合理用血教育培训,促进新技术应用
组织临床输血科研,提高输血整体水平
加强输血科建设 1、场地与设备 2、人员: • 人员结构与知识结构; • 业务能力与、专业性与权威性 3、管理: • 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血库建筑与布局(工作区)
标本接收
实验室
发血室 贮血室
发血室
县级医院输血科(血库)—— 血库建设和管理(检查表和100问答)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第6号)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
《献血法》
无偿献血、血液管理、违法处罚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临床用血由省级卫生部门批准的血站供给, 而且是属地供血。 医疗机构可开展自身储血、自体输血。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原料血浆。 临床用血应合理、科学,要制定用血计划, 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
• 9 治疗性输血:血库和经治医生共同制定 • 方案并实施监护 • 10 RhD(-)血及其他稀有血型病人应 • 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性输血 • 11 新生儿换血由医生申请,主治医生 • 核准,家属签字同意,血站和血库 • 提供血液,经治医生和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 12 医务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 • 试管当面核对并采集血样 • 13 专人送到血库并双方逐项核对
交 叉 配 血
• 14 标本应为输血前3天内的 • 15 血库应核对申请单、血样,复核ABO • 血型(正反定型),交叉配血 • 16 输注全血、红细胞,浓缩白细胞、 • 手工血小板,应交叉配血,机采 • 血小板应ABO同型输注
• 17 作抗体筛选试验的情况: • 交叉配血不合时 • 有输血、妊史或短期内多次输血者 • 18 二人值班时,互相核对;一人值班 • 时,操作毕自己核对,填写配血结果
贮血室
输血科(血库)
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仓库”或“血液中转站”
要加强输血科建设, 增强在输血管理中的作用:
人员 : 配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技术力量,人员须 由具备相应学历、具有国家认定的卫生技术职 称、经输血专业培训合格。 配血技能
临床知识
管理知识
职责:
制定医院临床用血计划并检查临床用血
储存和提供合格的血液 开展输血前相关检测 互助献血的动员和组织 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
输血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与职能
组成:院长或医疗副院长任主任,委员 5—7人,由医务科、输血科(血库)、检验科、 血液科、 外科主任等兼任。
职责:
领导和管理医院输血工作 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开展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输血权威性和指导性
贯彻落实国家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合理输血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 推行合理、安全输血,提供技术指导; 调查严重输血反应和差错,提出预防方案; 分析评估特殊输血或不合理输血病例并提出修正;

• • • • • • • • •

29 输血前,两名医务人员再次核对病人、 血袋、配血报告等,无误后方可输血 30 输血时, 两名医务人员再次带病历床前 核对,无误后用标准输血器输血 31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注,血液内不得加入 药物 32 输血管道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33 输血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速度, 严密观察,出现异常立即处理
输血相关的医疗咨询
参与输血方案的制定和输血效果的评估
协助疑难疾病的诊断和输血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和监测 输血新技术应用、输血科研等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总
• • • • • • • •

1 为规范、指导科学、合理用血而制定 本规范 2 血液应合理应用,杜绝浪费 3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使用成熟 的 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 4 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独立输血科(血库), 负责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