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高二作文序列训练与指导 (精选)-优秀word范文 (64页)

【优质】高二作文序列训练与指导 (精选)-优秀word范文 (6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二作文序列训练与指导 (精选)
高二作文序列训练与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一)
【题目】说“安逸” 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概说】
休谟在他的著作《人性论》里曾经这样评论逆境对人的影响:“顺境使我们的
精神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
运用。

”由于懒惰和享乐的天性,人们在顺境时,往往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身处逆境时,反而更能够激发求生的本能、强大的事业心和与命运交战的强烈
愿望。

贝多芬在困境中“扼住命运的咽喉”,曹雪芹在困顿里著述《红楼梦》,海伦·凯勒虽重残却一生与命运斗争??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多是抱着不屈不
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他们的顽强精神非常值得生在和平年代
的年轻一代学习和借鉴。

【议论文基本常识】
1、关于议论文结构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
第二部分:本论——分析问题(就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提出解决的办法)
2、常见的结构主要有四种:
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训练重点】
议论文的结构总分式
(1)、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2)、进行分析议论: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办
(3)、呼应开头、回扣中心
【参考论据】
1、道理论据
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

(英国诗人拜伦)
痛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法国作家雨果)
2、事实论据
芬兰维多利亚公园在世界爱鸟日放飞了一只关在笼子里四年的秃鹰。

当人们还
在为这样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三天后,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小树林里发
现了秃鹰的尸体。

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发现河西岸的羚羊比河
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强,奔跑速度快,生存能力强。

原来,河西岸有一个狼群,而东岸则没有。

秃鹰原本是一种猛禽,敢于和美洲豹争食。

但远离天敌,结果就失去了生存能力。

羚羊是动物界的“神行太保”,但由于东岸的羚羊没有天敌,才弱不禁风,消弱了生存能力。

是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笼子,如同笼子里的秃鹰一样,虽然它能让人暂时
乐而忘忧,流连忘返,但它毕竟是笼子。

(《海外文摘》)
【学生习作】
说“安逸”
高二(12)王正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追求安逸不是
贪图享乐,而是人们所向往的静明清逸的境界。

淡泊明志,宁静志远,溯古莫非元亮。

他决绝走出尘网,走出朱门酒肉的仕途
生活。

步着盈露点滴的草儿,伴着溢着清澈脉脉的菊香,开始追求清新淡雅、
安逸坦荡。

农忙时节,与质朴的农夫相约耕耘,日暮荷月锄归,寄希翼于平淡。

农闲时节,伴着纷飞的细雨,酌着新酿的春酒,泛览山海图、周王传。

在秋风
中登东皋舒啸,临
清流赋诗。

他带着高邈傲然隐没于山林之中,弃利禄功名于俗世。

粗茶淡饭似
琼浆,鹊鸟啼啭如天曲。

陶渊明曼舞轻歌,追寻着洒脱与闲适,追求着内心的
满足与悠扬。

他在鱼戏莲叶间释然,在轻啜茗韵、静听天籁后开怀。

一蓑烟雨
任平生,醉于风流云散、疏烟淡月。

他淡淡地诠释着精神最高层次的意义。


安逸中寻觅着朴实与真性情。

这种淡然是一种博爱且静谧而不沉沦。

贪图享乐则是人们以享乐为目的,奢侈浑噩、游戏人生。

安逸造雅士,纨绔源
享乐。

贪图享乐与追求安逸有最本质的区别。

横越千年,一位清秀的人来到人间,在纯洁的精神层次漂泊,他是海子。

海子
太干净了,他向往着纯净安逸,他是那样的透明,一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沉湎。

希望生活是安逸的、流畅的、毫无压迫的。

可是当他发现现实中充斥着金
钱与名利的硝烟时,他愕然了。

最后留下了“我愿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

”追求安逸,是心灵的无尘,是对事物率真的诉说,是品德的
高尚,是看透凡尘的顿悟,但决不是贪图享乐。

【简评】“追求安逸不是贪图享乐,而是人们所向往的静明清逸的境界”这是
本文的中心,也是作文的纲。

作者以陶渊明和海子为例,论述安逸的实质,
学以致用,可谓匠心独运。

追求安逸与贪图享乐两相对照,使安逸的本质更加彰显。

文章最后一段句式整饬,总结全文,追求安逸之呐喊如高亢旋律戛然而止,启人思考。

“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文也充分展示了小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例文】说安逸
北京考生
有人说,物质文明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安逸便成为一种必然。

但我并不这么
认为,因为安逸并不是什么好事。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阐释的就是安逸的危害。

庄宗临危受命,谨记父训,夙兴夜寐,发愤图强,不几年时间便征服了燕国、梁国,壮志得酬。

但他不居安思危,不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道理,最后为数十伶人所困,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自是情理中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确是致祸之根,信然。

其实一部浩繁的中
国历史,因为安逸而致国破家灭又何止庄宗一人?信手拈来,比比皆是。

才华横溢的隋炀帝如果去残暴,纳忠言,远声色,斥奸佞,谁敢说他不会成为
一位明君?可历史却和他开了个玩笑,追逐声色犬马,贪图享乐安逸,最终
国灭身死,反落了个千古骂名,可悲!
盖世枭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以利天下贸易往来,如果没有后来的残暴专制,也堪称一代英杰,盖世勋遒。

可惜他无自知之明,
暴殄天物,为追逐安逸享乐,广征美女,大兴土木,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以
致怨声四起,民愤鼎沸,结果留给后世一个短命的王朝。

诸如此类的人物不胜枚举,唐明皇、明僖宗、清代的嘉庆、道光、咸丰诸皇帝
等等皆为中国历史上无能之帝王。

无能只是表象,而造成无能的原因皆因贪
图享乐安逸。

我明白了唐太宗感喟“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意;
我也明白了明太祖朱元璋“坐天下比打天下更难”的感慨的内涵;我更明白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全党同志的谆谆教诲“我们必须预防敌人的糖衣炮弹的
攻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
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

贪图
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逸的民族注定是没落的,没有
活力和创造力的;贪图安逸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势必被淘汰被
抛弃的。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谨记。

【简评】“安逸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是本文的中心,这是作文的纲。

作者从《伶官传序》起笔,排列出庄宗、隋炀帝、秦始皇,还有唐明皇、明僖宗,清
代的嘉庆、道光、咸丰等人,可谓材料充实,分析到位,令人信服;尤其是引
证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和毛泽东两个“务必”的伟大指示,
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可见其思想的高度,给读者的启迪是多么深刻。

自然界的启示
北京考生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都消灭了。

鹿没
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在山林中。

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几千只发展
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活。

植物也因鹿的大量
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人们
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看了上面的资料,你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鹿为什么由当初的大量繁殖
到大量的死亡呢?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是因为安逸的生活条件,安逸的生活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