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夹竹桃

夹竹桃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情朗读,直接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走进季老先生家的小院,认识了这样一种花,它从不与百花争艳,静静地、默默地开放,但却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既算不上名贵也谈不上艳丽,它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它就是——夹竹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带着这份情感,捧起你们的课本,一起朗读昨天学习的一、二自然段。

二、品花期之长——感受夹竹桃的韧性1、花色的奇妙有趣,是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还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季老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浏览课文。

指名回答。

(第6自然段)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原来作者喜欢的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

(板书:韧性幻想)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顽强持久的精神)你想到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2、文中的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4自然段)(出示第4自然段。

)过渡: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3、交流:(读书需要交流,有了思想的碰撞,我们才能把书中蕴含的味道读出来。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预设)句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悄悄地、一声不响”悟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抓“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悟出夹竹桃连续生生不息、坚持不懈,不断地开放,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指导朗读。

夹竹桃的韧性就在于它默默无闻却常年不败。

男生齐读。

句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引导理解双重否定句。

在这里作者用双重否定句是为了强调什么意思?(强调夹竹桃每天都迎风吐艳的意思)引导说话练习:小明是个书迷,他——(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无人不捧腹大笑。

)(2)对这句话谁又有特别深刻的感受?(不管外界气候怎么变化,始终都改变不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本性。

)谈谈和煦春风、夏日暴雨、清冷深秋带给你的感觉。

(柔和、猛烈、凄冷)指导朗读。

(3)你感受过和煦的春风吗?经历过盛夏的暴雨吗?耐受过深秋的清冷吗?在和煦的春风里,你看到了什么?许多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在盛夏的暴雨里,你又看到了什么?许多花——(东倒西歪,枝折花落)在深秋的清冷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许多花——(枯萎凋谢……)(4)许多花都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盛开、凋谢,不断变化着。

而我们的夹竹桃变化了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再点出第一句。

)生齐读。

引读:(生接读第一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师:无论外界气候发生多大的变化,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学生齐读)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可贵的韧性吗?(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又是怎样的夹竹桃?(顽强不屈,朴实无华,始终如一)句三: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这里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再读读看,该用什么语气读,指名。

指导朗读。

这里是要强调什么意思?(夹竹桃个个都奉陪)哪两个词语也体现了它“无不奉陪”?(一直)(2)它分别陪伴哪些花一齐开放了?(从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漏掉哪一个了吗?(没有)(3)一年三季,夹竹桃与迎春、桃花一起分享过和煦的春风的抚摸,又与凤仙、鸡冠一起经受了夏日暴雨的洗礼,还与玉簪、菊花耐受这深秋的凄清。

同学们,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啊!不论天气变化,不管季节更替,夹竹桃始终不张扬,依旧迎风吐艳。

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句四: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齐读。

(板书:韧性可贵)(1)引导理解反问句的作用。

(2)指导读好反问句大家能读出表现夹竹桃显得可贵的语气来吗?男、女生分别读。

(3)作者写了院子里的哪些花呢?指名说。

共十四种,一共经历了几个季节?请三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作者家的小院?指名说。

(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满院生辉、美不胜收……)课题是夹竹桃,作者却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其他花,而且写的这么美,作者写走题了吧?指名说。

这样描写更能衬托出夹竹桃韧性的可贵,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反衬法)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无奈,他们不抢眼、不张扬,但生命却是如此顽强,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再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4、小结:是啊,与其他花相比,夹竹桃的韧性显得多么可贵啊!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三、品花影之美——感受夹竹桃带来的乐趣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引读)因为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引导理解过渡句作用)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站在夹竹桃的前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引导学生关注“袭”,理解“袭”,从“袭”字感受夹竹桃的香。

体会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巧妙。

想到了——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

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6、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请你发挥想象,你会将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什么?用这样的句式:(1)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这一堆是,那一堆是,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碰巧有几只小虫爬过,就像是。

(2)我幻想它是,我的眼前就真的出现,夜蛾飞过,。

(3)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的看到。

小组汇报交流。

5、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图,转眼又成了池塘,恍惚间又成了一幅叶影吹动的墨竹……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让我们把这份妙不可言的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配乐齐读。

四、由花及人——感知季羡林的高尚的人品(选项机动处理)1、文章读到这儿,老师在想同样是夹竹桃,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很平常,而在季先生眼里却发现它的花期的韧性可贵呢?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课前我们已经对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迅速浏览作者资料,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由于二战爆发,回国受阻,饱受思念的煎熬的他仍苦读不辍。

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

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

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着作丰硕。

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面对主持人,面对透明闪光的奖杯,季羡林还是非常谦虚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哪。

”2、从这段文字中,你又体会到了了什么呢?(他似乎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要做像夹竹桃一样默默无闻,有韧性的人,他喜欢有这样的品格的人。

)(状物咏怀)3、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

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

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

五、作业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五自然段。

2、课后第三题,造句。

3、仿照课文中反衬对比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品质的人或事。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除了上节课我们学的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夹竹桃。

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1、那么,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学生自读,划相关句子2、划出来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

A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③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不张扬,正是它“柔”的一面,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④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②你们都体会到了吗?它的韧性就表现在它的。

③师:它不张扬,不倦怠,多么可贵的韧性啊!一起来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吧!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句话,无不奉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