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二、 人格結構理論
佛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 部分組成。 本我(the id),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 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按快樂原則 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 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自我(the ego),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 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既要滿足本我的即 刻要求,又要按超我的客觀要求行事,自我遵 循“現實原則”。
對此,布洛伊只好攜妻逃離維也納,把這 個攤子丟給佛洛伊德。 1885年,佛洛伊德得到一筆額外補助, 可以讓他去法國度4~5個月的假,從沙可學 習催眠治療法。佛洛伊德追隨沙可學習, 目賭沙可的催眠威力,對佛洛伊德造成很 大的影響。
A.從沙可那裏他認識把歇斯底里症作為 心理失調來治療,而不是器官失調來治療 是有可能的。 B.在一次晚宴上,佛洛伊德聽到沙可充 滿激情地斷言他的一位患者的障礙有著重 要性的原因。這個觀念使佛洛伊德茅塞頓 開,並將這一念頭一直留存在腦海中。 1990中期,佛洛伊德相信神經官能症,主 要障礙是性發展不當。
21歲女病人,她因受到激勵而表達出其感 情和情緒,一些病狀也就隨之暫時或永久 地消失。由於安娜病情的好轉,是因為她 坦率的表現自己的感情,因此吸引布洛伊 在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幾乎每天都花幾個 小時去探望她。 由於移情作用,兩人彼此之間產生深厚 的感情,布洛伊的婚姻也受到威脅結果他 決定停止對安娜的治療,致使安娜受到強 烈刺激而突然暴發歇斯底里分娩症。
超我(the superego),是人格結構中代表 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 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 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 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大部分也 是無意識的。
佛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 於本能,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 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 擊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慾本能與個體 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的繁衍與 個體的生存。佛洛伊德是泛性論者,在 他的眼裡,性慾有著廣義的含意,是指 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慾望,性本能衝動 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內在動力,當這種 能量(佛洛伊德稱之為libido)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慾 望、衝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 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裡發 生和進行。 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 下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
意識: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能夠被自己覺 察到的。 潛意識:一些本能衝動、被壓抑的慾望或 生命力卻在不知不覺的潛在境界裡發生, 因不符合社會道德和本人的理智,無法進 入意識被個體所覺察。 下意識:乃界於意識與潛意識的層次中間, 但當個體的控制能力鬆懈時比如醉酒、催 眠狀態或夢境中,偶爾會暫時出現在意識 層次裡、讓個體覺察到。
精神分析的萌芽

佛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1884 年與布洛伊合作期間開始的。布洛伊 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不但幫助佛 洛伊德排難解憂(當時佛洛伊德新婚不 久,經濟非常拮拒),而且還使佛洛伊 德學會用新方法治療歇斯底里症。當 初,人們認為歇斯底里症是女性特有 的紊亂症,布洛伊和佛洛伊德採用新 方法稱“宣洩法”(Talking out),當 布洛伊用該法治療一個匿名為安娜的
§回到維也納後,佛洛伊德試用了一段時間 催眠術,但效果不佳,最後他放棄了催眠 術,因為在臨床上他發現並非所有的患者 都能夠接受催眠。
關於神經官能症
神經官能症在臨床上又稱神經衰弱、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由於某些精神 上長期存在的因素,在個體不良素質 和易感個性的基礎上產生的高級神經 活動失調。它的主要表現是神經系統 的易興奮性的迅速疲勞,並伴有各種 軀體症狀和睡眠障礙。
精神分析學派
何謂精神分析學派?
佛洛伊德 (Freud,Sigmund 1856~1939)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精神分析學派的 創始人。 他喜歡用夢中的情境來解釋人在日常 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 他也很喜歡用性交或者是性器官來解 釋心理學和夢境。 他最經典的書莫過於『夢的解析』。 他覺得人類在這世界上倍感壓力。
他覺得夢境才是人們真正潛意識底下 想作的事情他覺得壓力會讓人們表現出 幼稚,性慾,攻擊慾等…的慾望。 他的理論有些學者不認同,不過現代 因為透過許多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 的結果,使得佛洛伊德的理論再度受到 重視。
佛洛伊德開創的支派, 特別強調以下三方面內容:
1.心智的發展及早期經驗對成人心智的影 響。 2.潛意識心智現象的本質與角色。 3.精神分析的理論與實務,尤其是移情及 反移情。
佛洛伊德在後期對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 納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類返 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 死亡是生 命的終結,生命只有在這時才不再需要 為滿足生理慾望而鬥爭。 只有在此時, 生命不再有焦慮和抑鬱,所以所有生命 的最終目標是死亡。
四、釋夢理論
佛洛伊德是一個心理決定論者,他認為人類 的心理活動有著嚴格的因果關係,夢也不例 外,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而是慾望的滿 足,在睡眠時,超我的檢查鬆懈,潛意識中 的慾望繞過抵抗,並以偽裝的方式,乘機闖 入意識而形成夢,可見夢是對清醒時被壓抑 到潛意識中的慾望的一種委婉表達。通過對 夢的分析可以窺見人的內部心理,探究其潛 意識中的慾望和衝突。通過釋夢可以治療神 經症。
精神分析理論屬於心理動力學理論, 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於19世紀末 20世紀初創立。 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 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於臨 床心理學領域,對於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 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 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並論。 它有以下幾種基本理論:
一、 精神層次理論
三、 心性發展理論
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機體的緊張,機 體就要尋求途徑釋放能量。佛洛伊德將人 的性心理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 1.口腔期(0~1歲) 2.肛門期(1~3歲) 3.性蕾期(3~6歲) 4.潛伏期(6~12歲) 5.性器期(12歲至成年)
佛洛伊德認為成人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 在前三個發展階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兒 童的早年環境、早期經歷對其成年後的 人格形成起著重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許多成人的 變態心理、心理衝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 創傷性經歷和壓抑的情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