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全章测试一、填空题 1.反比例函数xm y 1+=的图象经过点(2,1),则m 的值是______. 2.若反比例函数xk y 1+=与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 __;若反比例函数xky =与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如图,过原点的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xy 1-=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根据图象猜想线段MN 的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4.一个函数具有下列性质:①它的图象经过点(-1,1); ②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 ③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可以为____________.5.如图,已知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AB ⊥x 轴于点B ,点C (0,1),若△ABC 的面积是3,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6.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k 为常数,k ≠0)的图象经过P (3,3),过点P 作PM ⊥x 轴于M ,若点Q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并且S △QOM =6,则Q 点坐标为______. 二、选择题7.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32x y =(B 32x y =(C)xy 32=(D)x y -=32 8.如图,在直角坐标中,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B 是双曲线xy 3=(x >0)上的一个动点,当点B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OAB 的面积将会( ).(A)逐渐增大 (B)不变(C)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9.如图,直线y =mx 与双曲线xky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M ⊥x 轴,垂足为M ,连结BM ,若S △ABM =2,则k 的值是( ).(A)2(B)m -2(C)m(D)410.若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经过点(-2,a ),(-1,b ),(3,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c >a >b (B)c >b >a (C)a >b >c(D)b >a >c11.已知k 1<0<k 2,则函数y =k 1x 和x ky 2=的图象大致是( ).12.当x <0时,函数y =(k -1)x 与xky 32-=的y 都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满足( ). (A)k >1 (B)1<k <2 (C)k >2 (D)k <113.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kPa)是气体体积V (m 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kPa 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体积应( ).(A)不大于3m 3524(B)不小于3m 3524(C)不大于3m 3724 (D)不小于3m 3724 14.一次函数y =kx +b 和反比例函数axky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有( ).(A)k >0,b >0,a >0 (B)k <0,b >0,a <0 (C)k <0,b >0,a >0 (D)k <0,b <0,a >015.如图,双曲线xky =(k >0)经过矩形OABC 的边BC 的中点E ,交AB 于点D 。

若梯形ODBC 的面积为3,则双曲线的解析式为( ).(A)x y 1= (B)x y 2=(C)xy 3=(D)xy 6=三、解答题 16.作出函数xy 1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x =-2时,求y 的值;(2)当2<y <3时,求x 的取值范围; (3)当-3<x <2时,求y 的取值范围.17.已知图中的曲线是反比例函数xm y 5-=(m 为常数)图象的一支.(1)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支在第几象限?常数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若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点为A ,过A 点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B ,当△OAB 的面积为4时,求点A 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8.如图,直线y =kx +b 与反比例函数xky =(x <0)的图象交于点A ,B ,与x 轴交于点C ,其中点A 的坐标为(-2,4),点B 的横坐标为-4.(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求△AOC 的面积.19.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经过点)21,4(,若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平移后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B (2,m ),求平移后的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20.如图,已知A (-4,n ),B (2,-4)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xm y =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及△AOB 的面积;(3)求方程0=-+x mb kx 的解(请直接写出答案); (4)求不等式0<-+xmb kx 的解集(请直接写出答案).21.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交于点A (3,2).(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3)M (m ,n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 <3,过点M 作直线MB ∥x 轴,交y 轴于点B ;过点A 作直线AC ∥y 轴交于点C ,交直线MB 于点D .当四边形OADM 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线段BM 与DM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2.如图,已知点A ,B 在双曲线)0(>=x xky 上,AC ⊥x 轴于点C ,BD ⊥y 轴于点D ,AC 与BD 交于点P ,P 是AC 的中点,若△ABP 的面积为3,求k 的值.参考答案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全章测试1.m =1. 2.k <-1;k ≠0. 3..22 4.⋅-=x y 1. 5.⋅=xy 66.).4,49()4,49(21--Q Q 7.C . 8.C . 9.A . 10.D . 11.D .12.C . 13.B . 14.B . 15.B .16.(1)y =-6; (2)4<x <6; (3)y <-4或y >6. 17.(1)第三象限;m >5; (2)A (2,4);⋅=xy 8 18.(1);8x y -= (2)S △AOC =12. 19.(1,0) 20.(1),8xy -= y =-x -2; (2)C (-2,0),S △AOB =6; (3)x =-4或x =2;(4)-4<x <0或x >2. 21.(1);6,32xy x y ==(2)0<x <3; (3)∵S △OAC =S △BOM =3,S 四边形OADM =6, ∴S 矩形OCDB =12; ∵OC =3, ∴CD =4: 即n =4,⋅=∴23m 即M 为BD 的中点,BM =DM . 22.k =12中考数学知识点代数式 一、 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

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如,=x, =│x│等。

4.系数与指数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5.同类项及其合并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6.根式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①联系:都是非负数,=│a│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⑴( —幂,乘方运算)①a>0时,>0;②a0(n是偶数),⑵零指数:=1(a≠0)负整指数:=1/ (a≠0,p是正整数)二、运算定律、性质、法则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2.分式的性质⑴基本性质:= (m≠0)⑵符号法则: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4.幂的运算性质:①· = ;②÷ = ;③= ;④= ;⑤技巧: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a+b)(a-b)=(a±b)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a≥0,b≥0); (a≥0,b>0)(正用、逆用)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 ;b. ;c. .11.科学记数法:(1≤a<10,n是整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