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下图,完成1~2题。
1.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
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2.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由于滥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
源遭到破坏,失去了游览价值,因此,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答案】 1.B 2.D
文明的旅游者既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做文明旅游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行为中,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是()
A.攀折旅游景点中的花草树木
B.猎取旅游景区中的野生动物,以获取食物
C.定期开放旅游景点,限制游览人数
D.为图方便,随地乱扔垃圾
4.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B.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
C.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D.旅游要尽兴,不必在乎繁文缛节
【解析】第3题,A、B、D项都是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故选C。
第4题,旅游时要尊重旅游地的地方习惯和风俗礼仪。
【答案】 3.C 4.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
材料二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
游客不断增多,2002年更是高达125万人,2016年全年共接待游客5000000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31 221人次。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桑塞尔以前
参观九寨沟时曾留下一句忠告:“旅游是对景区的挑战,游人增加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所以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
”
(1)九寨沟在图中的对应字母______,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的优势与不足。
(2)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九寨沟内著名的五彩池,是阳光、水藻、湖底沉积物的“天作之合”。
近几年,却出现水位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试分析五彩池水位下降的原因。
(4)为控制游客数量超载,你认为应采取哪些限制性措施?
(5)九寨沟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三项)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四川省九寨沟地区,该地区自然景观丰富,
是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价值极高。
但由于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政府和旅游区管理者采取恰当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C优势:旅游资源独特,具有非凡性,游览价值高,集群性好,地域组合好。
不足:客源市场远,位于深山地区,交通通达性较差,旅游的
环境承载量较小。
(2)造成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视觉效果的破坏,
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等。
(3)游客增多,沟内经营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和浪费,导致水位下
降。
(4)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实行门票提前预订方案;在景区内的饱
和区设置限流设施等。
(合理即可)
(5)制订发展政策:“沟内游,沟外住”、“以开发为目标,以保护为前提”等;控制人员进入量;加大环保力度。
[能力提升]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
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2016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黄山共接待中外游客13.09万人次,同比增长23.96%,实现旅游收入 5 106万元,同比增长27.01%。
材料二黄山位置示意及迎客松景区图。
(1)大量游客到黄山旅游容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2)在黄山旅游线路上修建了多条登山索道,试对这一工程的结果作出评价。
【解析】第(1)题,大量游客旅游产生的环境问题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
对旅游资源本身,即破坏背景环境、破坏文物古迹;二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即破坏动植物资源;三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即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
第(2)题,评价索道要有辩证思想,此工程有利有弊。
利在于方便游客,弊在于破坏景区环境。
【答案】(1)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
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任答3点)
(2)利:增大消费群体的服务范围(方便了人们登山,尤其对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可欣赏到景色的壮美;提高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弊:对景区背景环境造成
一定破坏。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
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
全的现象较多,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
成了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
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
材料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
然而,
在200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却让日均12 000人以上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扫兴。
常年被飞瀑急流冲刷得光秃秃的断崖上,正上演着一幅被游客形容为“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全然没了宣传手册中“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壮。
(1)材料一、二中的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价值?
(2)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材料二中黄果树瀑布让“游客
大为扫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中遇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2)武陵源风景区:人为建设过多,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或视觉污染)。
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
水源枯竭所致。
(3)①环境污染或破坏;②生态系统破坏;③扰乱当地社会秩序;④损毁自
然景观。
8.根据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晋北的宁武,在黄土高原的深处,在人们以为荒凉无比的地方,竟隐藏着一个神秘异常的佳境,那里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佛洞、悬棺、悬
空寺、千年古城,这些完全不同的景观,简直就像一个浓缩的旅游集锦,但就是
这样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游人却很稀少,目前,当地政府正致力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1)宁武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佛洞、悬棺、悬空寺、千年古城,这
说明该地旅游资源的________状况和________状况都较好。
(2)宁武是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但游客却很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3)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地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当地政府应采取什么
样的应对措施?
【解析】由材料可知,宁武旅游资源丰富,集群及地域组合状况较好,但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导致游客稀少,过多游客的进入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不
利影响,政府及景区应采取调控措施,同时加强对游客环保意识的宣传等,以解决旅游环境问题。
【答案】(1)集群地域组合
(2)宁武地处黄土高原深处,交通不便;该地区经济欠发达,且离经济发达
地区相对较远;四周有著名的几大风景区,且非凡性较为突出;当地对该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游客较为稀少。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访游客增多,可能会造成大气、水体、固体废弃
物等污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会破坏旅游区的背景环境;过多游客及其不合理行为可能会使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答出两点即可) 措施: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注意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等。
(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