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思想史》一、选择题C陈鹤琴的课程被称为(B、五指活动课程)。
C陈鹤琴主张幼稚园的课程应以(C、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L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A、绅士)T胎教思想见诸于文字是从(D、西汉)开始的。
X下面哪一个不是我国古代胎教的主要目的(B、智力开发的目的)。
X西方教育史上,(A、柏拉图)第一次对游戏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述。
X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杜威所说的儿童四种本能之列(D、生理本能)M蒙台梭利提出幼儿教育的原则包括自由的原则和(C、工作的原则)M蒙台梭利所主持的幼儿教育机构被称为(B、儿童之家)N《女小儿语》的作者是(B、吕得胜)Z张雪门的课程被称为( A、行为课程) .Z在西方教育史上,(A、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并付诸教育实践。
Z中国古代从(D、汉朝)起对女子家庭教育提出了完整的要求Z(A、陈鹤琴)在系统介绍西方儿童心理学成果和开创中国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研究上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Z在我国直接从西方系统地介绍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是在(A、中华民国成立以后)Z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并划分两个阶段来研究的教育家是(B、朱熹)。
Z中国家庭教育发展的高峰时期是(D、明清)Z在西方教育史上,(A、柏拉图)最早论述了儿童的优生问题。
Z朱熹非常重视学规的作用专门为儿童编写了(A、《童蒙须知》)。
Z张雪麟强调幼儿教育的(A、民族化)和平民化。
二、填空题1925年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的出版,是建立我国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最早尝试。
C陈鹤琴提出了家庭教育中要以(积极暗示)和鼓励为主的原则。
L洛克(说理)是德育上的真正方法。
L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L卢梭认为教育的三个来源是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L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S(明清)时期中国的家庭教育发展中产生了一批极富影响的著作,出现了丛书汇编。
S隋唐以后,从妇科和(儿科)的医学角度论述胎教,为胎教奠定了初步的医学和生理学基础。
T体现家教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第一本著作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P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P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W五四运动以后,(张雪麟)在其著作《幼稚教育概论》中对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评价。
X西汉时期的思想家,是从(正本慎始)的政治目的上论述胎教的。
X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是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X相对而言,有关(算术)方面知识的教育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是比较薄弱的。
Z张雪门提出编制幼稚园课程的指导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偏重直接经验的原则和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
Z中国最早的普及性女子教育读物是汉代班昭撰写的(女诫)。
Z朱熹强调通过(格言)和故事向儿童灌输道德观念。
Z中国古代认为儿童道德教育重在(教“事”)而不在教“理”。
Z朱熹强调通过(须知)和“学则”训练儿童的道德行为规范。
三、名词解释E恩物: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一套供幼儿使用的活动玩具。
意指上帝恩赐之物。
基本图形是圆球、立方体、圆柱体。
它仿照大自然事物的性质、形状、和法则,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
G感官训练:蒙台梭利提出的幼儿教育内容之一,即使幼儿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
感官训练的“目的不在于使儿童认识颜色、形状和物体的不同性质,而在于通过注意、比较和判断的练习,改善他的感官。
这是幼儿高级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感官训练不仅关系到幼儿感官能力的发展,也关系到幼儿智力的发展。
M母子同体说:中国古代胎教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指胎儿与母亲同处一个相同的体内环境,母体的生理、心理变化,必然会引发胎儿身心相应的反应,从而产生胎教效果。
S随人分限所及:王守仁提出的教育要顺应“童子之情”的思想,既充分顾及其身心发展情况,考虑其实际接受能力,循序而渐进。
他以灌溉树木作喻,指出童蒙教育如果无视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而只是将大量高深艰涩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势必就像把大桶水倾注在幼嫩树芽上一样,“浸坏他了”。
S思维五步骤:杜威提出来到儿童思维的五个步骤:(1)有疑难的情境;(2)确定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3)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引起观察和其他心智活动以及搜集事实材料;(4)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5)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
W外象内感说:中国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
“外象”指外界客观事物的现象,“内感”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外象内感即指外部刺激可以通过母体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而使胎儿感受到,从而引起相应的变化。
X行为课程:由张雪门提出,所谓“行为”,即是“行动”、“活动”、“做”的意思,旨在强调幼儿必须通过学习,“在做中学”。
所谓行为也并不是简单的外部动作运动,而是要做到劳力和劳心的结合,“在劳力上劳心。
”幼稚园的课程主要就是幼稚生围绕中心主题所进行的活动,但这种活动也不是放任的活动,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指导和帮助y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Z做中学: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即从“活动中学习”,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和冲动为出发点,通过活动(即做事的过程)使他得到新的发展。
Z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这种教学法是把各科功课打成一片,所学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表的,使用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的,或是做出发点的,但是所用的故事或关于社会自然的材料,总以儿童生活、儿童的心理为根据的. 这种“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的课程组织法,后来被陈鹤琴概括为“整个教学法”。
四、是非题B柏拉图认为对出生孱弱的儿童应悉心呵护。
(×)C陈鹤琴1925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是建立我国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最早尝试。
(×)D杜威主张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D杜威认为儿童有语言和社交的本能、制作的本能、艺术的本能三种本能。
(×)G根据朱熹的观点,小学在于“教事”。
(√)G根据夸美纽斯的教育阶段分类,婴儿期对应的教育机构是幼儿园。
(×)L洛克主张说理是德育上的真正方法。
(√)H“活教育理论”是张宗麟提出来的。
(×)J贾谊强调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时要注意规范性,要使用通用语言,而避免使用方言。
(×)M蒙台梭利提出幼儿早期发展中的“精神(心理)的胚胎期”的观点。
( √)M蒙台梭利提出了幼儿教育中的两条原则是自由的原则与游戏的原则。
(×)W我国直接从西方系统地介绍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W王夫之主张用须知、学规对儿童进行教育。
(×)X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是洛克的《母育学校》。
(×)Z朱熹提出了“教育应当顺应‘童子之情’”的观点。
(×)Z张雪门在幼稚教育目的上持儿童本位的价值取向。
(×)Z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提出男性可以担任幼稚园的教师。
(×)Z在教育目的上,昆体良强调培养雄辩家。
(√)Z张宗麟在系统介绍西方儿童心理学成果和开创中国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研究上具有开拓性(×)Z在初步智育上,夸美纽斯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
(√)四、简答题D杜威是如何理解儿童的四种本能的?答:(1)语言和社交的本能。
儿童能很有兴趣地把自己的经验说给别人听,也能很有兴趣地去听取别人的经验。
语言本能是儿童社交表现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2)、制作的本能。
是一种建造的冲动。
儿童开始总是对游戏活动和动作感兴趣,进而就有兴趣把各种材料制作成各种具体的形状和实物。
(3)、研究和探索的本能。
这是一种探究的冲动。
尽管在儿童时期还谈不上什么科学研究活动,但儿童总是喜欢观察和探究。
(4)艺术的本能。
这是一种表现的冲动。
儿童会在绘画、音乐等活动中表现出艺术方面的能力。
J简答张雪门关于编制幼稚园课程的指导原则。
答:(1)整体性原则。
幼稚园的课程应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各种科目都变成幼儿整体生活的一面,构成一种有意义的整个活动,完整表现幼儿的生活。
(2)偏重直接经验的原则.幼稚园应以直接经验为主。
(3)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教育在谋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教育者成为符合特定社会要求、具备特定社会观念的一分子。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这社会需要和儿童的身心特点衔接起来。
J简答福禄贝尔的游戏观答:(1)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应当是幼儿游戏的乐园。
在福禄培尔看来,游戏既是儿童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又是内在本质出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向外表现。
(2)禄培尔强调集体性的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它能使幼儿学会尊重别人,通过集体的游戏获得愉快,从而培育幼儿之间友爱和信赖的感情。
(3)注意象征主义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在他看来,这是儿童想象世界的途径.(4)把游戏分成三类: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精神的游戏J简述柏拉图的游戏思想答:(1)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活动,因为儿童在幼小的时候总是爱动,忽而呼喊,忽而跳跃,喜欢尽情欢乐。
“其本性是需要游戏的”。
(2)游戏也是一个道德教育的过程。
内容应该是正当的,以便使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必须参加符合法律精神的正当游戏(3)强调游戏与国家秩序稳定的关系。
他说:“如果给儿童安排同样的游戏,采用同样的方式,使其爱好相同的玩具,那么邦国的庄严的制度就会稳固并且保持下去,不致被破坏。
”在柏拉图看来,如果游戏方式时常有新的变化,就会使儿童喜新厌旧,这样会对国家产生最大的危害。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对游戏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述。
英国教育史学家:“儿童对游戏的兴趣和游戏作为教育的一个指导原则在柏拉图那里就已有所阐述。
”J简答洛克论智育答:(1)相对身体锻炼和德行培养来说,智育是教育的辅助。
其目标是传授学问以及发展智力。
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
(2)鼓励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
(3)强调心智自由。
使人们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
(4)学习有用的知识。
智育并不是培养学究,使他无所不知,而是学习对于自己有用的知识,即与品行相称的知识。
(5)注重联想。
(6)寓教于乐。
在智育上必须利用学习里面的快乐,使儿童感到有乐趣,“把学习看做一种游戏”,“把学习当做一种玩耍”。
J简答洛克论德育答:洛克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其目标是能具有良好的德行,并养成良好的礼仪。
使他的一切行为举止都合乎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美善的身份.基本方法有:(1)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