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66071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适应专业:生物技术/科学
总学时数:32(实验课32学时单独开设)学分:2(不含实验课)
选用教材:左明雪主编.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书:杨秀平主编. 动物生理学. 第1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科学本科生专业的一门限选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的最重要的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学习要求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高等动物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发生机制、调节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牢固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一些生理现象。
三、成绩考核办法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其中平时成绩由上课表现、出勤、其中考试成绩组成,占20%,期末考试占80%。
四、教授大纲及课时安排
绪论(2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动物机能调节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4个水平和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
了解《动物生理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动物机能调节方式;4个不同研究水平;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
(二)、组织器官水平
(三)、系统水平
(四)、整体水平
二内环境稳定是细胞功能活动的基本条件
(一)、内环境和稳态
(二)、细胞内自稳态是细胞实现功能的基本条件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二)、机体稳态的反馈调节
第一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6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胞兴奋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在同一神经细胞上传导和如何在细胞之间传递的,最终是如何引起肌肉收缩的。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第一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的产生条件
二、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二节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
一、突触传递
二、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体系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
四、突触后电位和突触的活动
五、突触传递的特征
第三节兴奋在神经肌接头的传递
一、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三、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
第四节肌肉的收缩
一、骨骼肌生理
二、平滑肌生理
三、心肌生理
第二章血液生理(2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及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
熟悉血液和血细胞的功能。
了解血型及输血原则。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内环境稳态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血型鉴定。
第一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一、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
二、血液凝固
三、纤维蛋白溶血系统
第二节血型和输血
一、人类的血型
二、ABO血型系统
三、Rh血型系统
四、血型鉴定及输血原则
第三章神经系统生理(6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组成部分。
熟悉神经元结构、反射及反射弧、中枢神经元连接的方式。
了解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和脑的高级功能。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神经元的结构及联系方式;中枢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对运动的调节和感觉功能。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CNS环路
第二节CNS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
一、运动神经元及其活动的调节
二、脊髓反射
三、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
四、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五、基底神经节的机能
六、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三节自主神经系统
一、自主神经系统概述
二、CNS对自主神经活动的控制
第四节 CNS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脊髓与低位脑干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
二、觉醒与睡眠
三、学习与记忆
第四章血液循环(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心脏细胞与心脏泵血功能相适应的生理特性、心输出量概念及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熟悉心、血管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了解心电图的形成及波形的意义。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心脏的生理特性和血压影响因素;神经和体液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心脏生理
一、心肌的电活动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血管生理
一、血压
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三、微循环
四、组织液的生成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四节器官循环
一、冠状循环
二、脑循环
第五章呼吸(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气体交换原理与过程。
熟悉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和化学因子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了解肺的非呼吸功能。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胸内压、肺容量等概念;气体交换原理与过程。
第一节呼吸道与肺泡
一、呼吸道的功能
二、肺泡
第二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一、血呼吸运动
二、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变化
三、肺通气阻力
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气体在肺和组织的交换
第四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气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五节呼吸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的反射调节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肺的非呼吸功能(自学)
第六章消化(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消化管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和一般生理特性。
熟悉消化液的分泌及功能、消化管的运动方式。
了解消化管功能的调节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消化液的功能。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消化管的结构功能特征
三、消化管的运动
四、消化腺的运动
五、消化管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口腔内的消化
一、唾液腺和唾液的分泌
二、咀嚼与吞咽
第三节胃内的消化
一、胃的结构
二、胃的运动
三、胃液的分泌及调节
第四节小肠内的消化
一、小肠的运动及调节
二、胰腺的分泌及调节
三、小肠的分泌及调节
四、肝和胆囊的功能
第五节大肠内的消化
一、大肠的运动
二、大肠液的分泌和细菌的活动
第六节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主要物质的吸收
三、营养物质吸收的调节
第七章排泄(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点和尿液生成的三个环节。
了解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尿的浓缩与稀释的机制。
第一节肾的结构与基本功能
一、脊椎动物肾结构特点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三、肾的神经支配
第二节尿的生成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第三节尿的浓缩和稀释
一、水的重吸收和尿的浓缩或稀释
二、尿的浓缩与稀释的机制
第四节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排尿活动及其调节
一、膀胱与尿道括约肌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