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第一章
✓ 椭球的基本元素有:
Y
长半径为a,
X
短半径为b,扁率 f a b ✓ 旋转椭球理论上是唯一a 的数学球体;
✓ 旋转椭球参数,难以全球统一确定;各国自己测定 并采用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测量基准面 (1)大地水准面 (2)参考椭球面
✓ 根据一定的条件,确定参考椭球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对位置, 所作的测量工作,称为参考椭球体的定位。
(x, y,H)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1.大地坐标系 表示地面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位 置,用大地经度L和大地纬度B表示。 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基准线:法线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2.空间直角坐标系
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 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上与 X轴 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
4.海洋测绘学:以海洋和陆地水域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
海图编绘工作,属于海洋测绘学的范畴。
5.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中,在规划、设
计、施工、管理各阶段进行的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和施工放 样、变形监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6.制图学:是利用测量所得的成果资料,研究如何投影编
绘和制印各种地图的工作,属于制图学的范畴。
目的:将球面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高斯投影
N
M
中
央
子
O
午 线
赤道面
S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高斯投影
✓ 中央子午线和赤道投影后成相互垂直的直线。 ✓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 ✓ 为保证投影精度,必须采用分带投影。
❖ 本书主要介绍普通测量学及部分工程测量学的内 容。
§1-1 测量学的任务与应用
❖四、测量学的作用
勘测设计阶段: 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供
规划、设计使用
施工阶段: 施工测量、测设(施工放样)、竣工
测量和变形观测
运营管理阶段: 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和安
全监测预报、扩建改建
§1-2 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
A (第一象限)
o
西 (西南角)
xA y (东)
(第三象限)
(第二象限) 南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3.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高斯投影
高斯投影:横切椭圆柱正形投影。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测量基准面 (1)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有无数个, 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 称为大地水准面。由大地水准面所 包围的地球形体 称为大地体。 ✓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工
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测量基准面 (1)大地水准面 (2)参考椭球面
✓ 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3S”集成技术
§1-2 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
❖ 三、我国测量事业的发展 ✓ 建立和统一了全国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 建立了全国的大地控制网、国家水准网、基本重力网、完
成了大地网和水准网的整体平差;完成了国家基本图的测 绘工作 ✓ 已完成全国GPS 大地控制网和GIS基础框架 ✓ 进行了珠穆朗玛峰高程的测量。 ✓ 制定了各种测绘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统一了技术规 格和精度指标。 ✓ 测绘仪器生产发展迅速,不仅生产出各等级的经纬仪、水 准仪、平板仪,而且还能批量生产电子经纬仪、电磁波测 距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解析测图 仪等。
测量学
测量学课程概述
❖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 48学时
其中:课堂理论教学48学时
❖ 使用教材:《测量学》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吴建新等
❖ 相关课程:测量教学实习(1周)
《测量学》教材内容
❖ 分为两大部分 ❖ 第一部分:基本部分(前9章) ✓ 第1章-测量学基本概念 ✓ 第2、3、4、5章-测量三项基本工作(H、β、D) ✓ 第6章——测量误差基础 ✓ 第7章——控制测量 ✓ 第8、9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与应用 ❖ 第二部分:专业部分(后3章) ✓ 第10章——测设基本工作与施工测量 ✓ 第11、12章——道路中线测量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表面起伏较大的椭球
地球表面最高峰: 8844.43m 海洋底部最深处: 11022.00m 地球表面最大高差近20km ✓ 地球平均半径: 6371km ✓ 地球又是一个近似光滑的水球 大陆面积: 占29% 海洋面积: 占71 %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交点
x坐标:中央子午线的投影向北为正。
y坐标:赤道的投影,向东为正。
x
N
B yb
ya A
W
o
yE
S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 一、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 世界最早的测量记载: 公元前21世纪《史记.夏本记》
记载“准、绳、规、距” ✓ 世界最早的地球球体说: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
斯,地球自转 ✓ 世界最早的测量仪器:公元前3世纪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司南,即指南针 ✓ 世界最早提出大地测量名词: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亚里士
多德提出 ✓ 世界最早的地图论著: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埃拉托色尼
✓ 1794年,最早提出最小二乘法,奠定了的近代测量平差理 论的基础,1809年正式发表(概率论创始人法国拉格朗日 1806年发表最小二乘原理)
✓ 1822年,创立高斯投影理论,1912年由德国大地测量学家 克吕格补充完善,正式建立高斯-克吕格投影和高斯-克吕 格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B点真正横坐标yb=-124625.723m; 按照上述规定,y值应 改写为 yb =20(-124625.723+500000)=20375374.277
x
N
x
500km
N
B yb
ya A
W o
yE
ya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测量基准面 (1)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设想有一个自由平静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而形成 一个封闭的曲面,我们把自由平静的海水面称为水准面。 ✓ 水准面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
《地理学》提出经纬图,地球周长 ✓ 世界最早的天文测量仪器:公元100年,中国东汉张衡,
混天仪
§1-2 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
❖ 一、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 世界最早的地图制图规范:公元265年,中国西晋裴秀
《禹贡地域图》序言“制图六体” ✓ 世界最早的地形模型:公元421年,中国南朝谢庄
制造《木方丈图》 ✓ 世界最早的近代地球仪:1429年,德国白海姆制作 ✓ 世界最早的地球投影:1569年,德国墨卡托投影 ✓ 世界最早的望远镜: 1608年,荷兰,汉斯发明望远镜 ✓ 世界最早的近代测量工作:1617年,荷兰,斯纳尔
为使用方便,通常用一个非常接近 于大地水准面,并可用数学式表示 的几何形体(即地球椭球)来代替 地球的形状作为测量计算工作的基 准面。地球椭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 轴旋转而成的形体,故地球椭球又称为旋转椭球。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Z
2.测量基准面
(1)大地水准面
(2)参考椭球面
§1-2 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
❖ 二、测量学的发展现状
✓ 从游标经纬仪 → 光学经纬仪 → 电子经纬仪 →电子全站仪→数字智能型全站仪
✓ 从光学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 数字水准仪
✓ 从地面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卫星遥感(RS)图像处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 从野外白纸测图→计算机机助制图→数字化自动 成图→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世界首次进行三角测量 ✓ 世界最早的地球椭球论: 1672年,法国里歇通过观测钟
摆周期的实验,推论地球是椭球;1687年,英国牛顿在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中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证明了地 球是旋转椭球的理论
§1-2 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
❖ 一、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高斯(C.F.Gauss,1777~1855年)世界近代测量史的杰出代表,现代测 绘科学的奠基人,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 1826年,创立三角测量控制网整体条件平差理论 ✓ 1828年,提出平均海水面概念,为全球建立大地水准面作
为高程基准面打下基础
§1-2 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
❖ 二、测量学的发展现状 ✓ 望远镜的发明,推动了光学测量仪器(如光学水
准仪、经纬仪)的发展和广泛使用 ✓ 1859年第一台地形摄影机在法国制造,洛斯达开
A
yb
B
W o
yE
S S
§1-3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5.高程系统 (确定该点沿铅垂方向到某基准面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