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桥预应力张拉方案

主桥预应力张拉方案

主桥预应力张拉方

珠江桥主桥箱梁张拉方案
一、概况
朝阳市珠江桥主桥上部结构采用C50混凝土,双主梁截面,桥面全宽25m。

桥面设双向1.5%横坡,主梁桥梁中心处梁高2.4m,翼板外侧梁高2.213m。

主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设有纵向、横向、竖向预应力,采用塑料波纹管制孔,纵向一般钢束,纵向加强钢束,横梁钢束及合拢钢束采用φ15.2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fk=1860Mpa,,布置在顶、底板、横梁内。

竖向预应力采用JL32精轧螺纹钢筋,布置在主梁上斜拉索锚固区横隔板内,标准强度fk=930Mpa。

通长束T在施工分段线处张拉,0#钢束采用双侧张拉,余下采用单侧张拉,张拉控制应力1300Mpa,T1、T2(15-15)张拉力
2730KN,T3(15-3)张拉力546KN。

中点加强束D3-D1分别在0#梁段形成强度后即张拉,采用双侧张拉,张拉控制应力
1350Mpa,D1、D2、D3(15-15)张拉力2835KN。

边跨加强束B 在边跨合拢后体系转换前张拉,采用双侧张拉,张拉控制应力
B1~B4为1350Mpa,B5~B91200Mpa,张拉力B1~B4(15-15)2835KN,B5~B7(15-7)1176KN,B8、B9(15-15)2520KN。

中跨加强束Z在中跨合拢后张拉,采用双侧张拉,Z1~Z3张拉控制应力1350Mpa,Z4~Z7’张拉控制应力1300Mpa,张拉力Z1(15-7)为1323KN,Z2、Z3(15-15)为2835KN,Z4~Z7’(15-15)为2730KN。

横向预应力N1、N2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N3张拉控制应力1330Mpa。

竖向预应力钢筋为单侧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837Mpa,张拉力673KN,张拉端支撑板与预应力筋垂直,张拉前清除板上灰浆。

二、计算方法
1、力学计算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对曲线段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其计算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1)计算该段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
Pp=P[1-e-(kx+μθ)]/(kx+μ
θ)……………………………………
…A式
式中:Pp—待求的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
P —预应力筋张拉段的起点张拉力
x—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θ—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以弧度为计算单位)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该段钢绞线受拉后的伸长量

L=PpL/ApEp…………………………………………………………………B式
式中:△L—待求的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L—预应力筋的长度(实际与上式中的x意义相同)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3)应力在张拉过程中的损失及传递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的相关描述,“由多曲线段和直线段与曲线段组成的曲线筋张拉伸长量应分段计算,然后叠加,在计算时应将每段扣除孔道的磨阻损失后的拉力求出。

张拉应力在某段孔道的传递过程中,由于受到孔道磨阻力的影响是逐渐发生损失的,在分段计算每段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时,每段起点张拉力也是随着计算截面距初始张拉起点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的。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起点张拉力是计算平均张拉力的基础数据,由平均张拉力计算该段钢绞线的伸长量,受该段孔道磨阻影响后的终点张拉力传递为下一段钢绞线的起点张拉力。

计算该段钢绞线受孔道磨阻后的终点张拉力
Pz=P e-(kx+μ
θ)………………………………………………………………C式式中:Pz—待求的预应力筋张拉段的终点点张拉力
P—预应力筋张拉段的起点张拉力
2、计算分段
本工程钢绞线束均为对称钢绞线束,采取从一端计算至对称线处的伸长量再乘以2即可。

3、伸长量计算参数
顺桥向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参数如下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