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2012年/4月/1日/第009版
特别关注
殡葬产业链透视
本报记者孙海峰党慧王睿君
核心提示
有一个产业,它规模庞大却并不为人所了解;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却鲜有人时刻关注;虽不能说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未来,一定会与它打交道。
这个产业就是殡葬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殡葬产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上游、中间环节、下游和客户终端,有大量从业人员的完整产业链。
今年75岁的张师傅,从30岁就开始操办“白事”,被称为“大了”,就是办丧事时请来帮助丧主前前后后料理各种事的内行人,迄今,他已从业40多年了。
“从给死者穿衣、化妆、搭建灵棚到最后安葬,整个过程很多人都不懂,从十几年前开始,就慢慢形成了办‘白事’的殡葬一条龙服务,经过这十来年的发展,都成了产业了。
现在,完整地办完一桩丧事通常都要花一两万元,一户人家丧葬费用平均在10000-15000元之间。
还有一些家属讲究些,为了尽孝心,需要讲排场的,增加一些其他项目,例如请白事乐队服务、放礼炮、摄像、用鲜花花圈等,这丧事办下来的花费就没有上限了。
”张师傅说。
在整个殡葬产业链中,“白事”的花销仅为冰山一角。
事实上,一个家庭中从有人去世,到逝者入土为安的花费还远不止于此,殡葬产业的整体规模也极为可观。
超亿元的“大蛋糕”
殡葬产业的规模有多大?以兰州市居民年死亡率为6‰,全市人口300万人为标准估算,全市一年死亡人数应在1.8万人左右,按人均费用1万元计算,全年产业规模至少应在1.8亿元。
在这条产业链中,殡仪馆处于产业的中上端,也是主要的市场份额占有者。
据兰州市殡仪馆主任胡海波介绍,去年,兰州市殡仪馆共火化遗体9470具,平均消费为3000元左右,扣除免除困难群众运尸、火化、三年骨灰寄存费等基本丧葬费用1260元外,兰州市殡仪馆实现业务收入3500余万元。
除火化等基本费用外,骨灰盒销售也是殡葬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
据记者了解,目前兰州市销售的骨灰盒主要由浙江和江西等省厂家生产。
兰州市殡仪馆附近一些殡葬用品商店销售的骨灰盒价格一般在270元到3710元之间。
在兰州市殡仪馆代销的骨灰盒共有80个品种,价格在140元到10180元之间,材质包括硬木、松木、红木、花梨、楠木、紫檀、石质等,其中,中低档骨灰盒占产品总量的80%,销售量占到了全市骨灰盒销售总量的38%。
据胡海波介绍,在不同价位的骨灰盒中,80%的丧主会选择价格在2000元到4000元的产品。
此外,兰州市殡仪馆还推出了灵车、告别厅使用、灵堂鲜花摆放、遗体整容、一次性棺木、乐队、礼炮、摄像、主持等选择性服务项目,价格在10元至4180元之间。
这些服务项目,目前已成为兰州市殡仪馆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殡葬产业链中重要的辅助型产业。
墓地市场位于殡葬产业链的中下端。
目前,全市共有15处经营性骨灰公墓和两处土葬公墓,农村公益性墓地101处,墓地销售价格在2000元至6万元之间。
据兰州市殡仪馆副主任孙荣男介绍,有66%的丧主会选择购买价格在1万元至2万元的墓地,30%的丧主会选择购买价格在2万元至3万元的墓地,仅有4%的丧主选择购买价格在1万元以下和3万元以上的墓地。
目前,扣除税费、劳务成本、基建维修费用等,兰州市墓地销售利润率约为30%。
其中,兰州金西陵园、南山故园、天桥公墓、松鹤园树葬公墓、龙凤园林公墓,去年销售总额为3000余万元。
另据兰州卧龙岗公墓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宏介绍,去年卧龙岗公墓共销售墓地近700座,销
售额约为600万元。
五花八门的相关产业
如果说火化、骨灰盒和墓地销售是殡葬产业链的主干,那么由此派生出的附属产业和相关行业可谓五花八门,囊括了造纸印刷、交通运输、石材加工、木材加工、鲜花销售、塑料制品、布匹销售、餐饮、烟酒销售、寿衣缝制、火化设备制造等11大行业。
造纸印刷是与殡葬产业息息相关的行业。
受我国殡葬传统影响,一旦有人去世,家属必定会准备大量烧纸、纸钱、花圈、纸质房屋、童男童女等各类纸品,仅此一项,丧主平均消费就在1500元至1600元之间。
随着社会发展,纸质汽车、别墅、电视、音响、电脑,甚至护照、外币、时尚手机、名牌手袋也不断走上了祭祀品销售店铺的货架。
在各类纸制品中,花圈是葬礼消费的主力,其成本约为15元至20元,售价在30元至50元。
黄纸、纸扎房屋等产品的消费量仅次于花圈,目前,未印拓的黄纸批发价一令(500张)在65元左右,印好的成品批发价为每20叠7元,零售价为一叠(10张)1元;纸扎房屋售价为60元左右、成本在20元至30元之间。
行业平均利润率在100%以上。
尽管利润可观,但兰州市祭祀用品行业从业者却纷纷表示他们从事的是微利行业。
对此,兰州市殡葬管理所宣教科科长张仲举说:“目前,全市共有98家登记注册的祭祀用品商店,从业者之所以这么说,主要还是由于祭祀用品属于季节性很强的消费品,其销售旺季集中在清明节、春节、冬至、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
此外,近些年由于提倡绿色祭祀、文明祭祀、科技祭祀,很多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愿意选择鲜花扫墓,这些都对祭祀品销售行业造成了影响,但对移风易俗是有利的。
”
随着近年来人们在扫墓、向遗体告别时对鲜花需求量的增加,殡葬行业对鲜花销售的影响正不断显现。
今年清明节,兰州市菊花零售价格就上涨了一倍。
同时,鲜花也为殡葬行业带来了可观的销售收入。
以兰州市殡仪馆为例,由于推出了灵堂鲜花摆放、鲜花花圈、花篮等选择性服务项目,去年该馆仅鲜花销售毛收入一项就达到了500万元,利润在200万元左右。
殡葬产业对火化设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也不可小觑,如目前兰州市殡仪馆使用的火化炉每台购置费用为40万元左右,该馆现有12台火化炉,总购置费用为480余万元。
比火化炉售价更高的是火化后尾气处理设备,每套价格约80万元至100万元,由于售价过高,目前我省尚没有装备这类设备的殡仪馆。
“暴利行业”的烦恼
虽说产业规模庞大且利润可观,但殡葬产业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同题和烦恼。
“现在外界都说我们是暴利行业,这主要是由于对行业成本不了解造成的。
就拿我们殡仪馆来说,去年我们收入3000多万元,其中运行成本就要2900多万元,全年结余也就150万元。
这些成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维修、人员工资、绿化、卫生等。
再说价格,在基本殡葬费用这块,我们已经十年没有涨过价了,因为政府限价是最高3万元。
我们的收费价格和大城市没法比,就在西北五省也是最低的。
”胡海波说。
运营成本高也困扰着墓地经营者。
祁宏说:“现在人员工资开销很大,没有2000块钱是招不到人的,我们这有将近200人,一年光工资就得不少钱;还有修路和绿化,去年我们光花在修路上的钱就有100多万元,《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要求绿化面积不得少于墓地面积的30%。
我们要建园林化公墓,至少要75%的绿化率,但是兰州干旱缺水,特别是北部山区,土壤含碱量很大,树木很不容易成活,现在一株50厘米高的树苗售价要10元,小树一株得500多元,绿化成本很高。
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经济增长放缓、储备性购置减少,我们的经营压力很大。
”
黑中介对殡葬市场的干扰也令从业者头疼。
“就拿骨灰盒来说,我们代销的骨灰盒一般加价10%到30%,都是有质量检验合格证和出厂证明的产品,黑中介出售的骨灰盒有的比我们便宜,但基本属于三无产品。
这不仅扰乱了市场,也让外界对我们有很多误解。
”胡海波说。
对于黑中介,兰州市殡葬管理所曾进行过多次清理整顿,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殡葬
法》,执法依据不明,执法力度也相应欠缺,所以难以彻底取缔。
此外,我省火化率过低、城乡殡葬设施建设极不平衡等问题也制约了殡葬产业的发展。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陈成军说:“现在,山东、河北等省火化率已经达到了100%,兰州市达到了82.5%,而全省仅为10%。
火化率低的原因,除传统观念影响和我省‘四荒’地较多外,农村缺乏具备火化能力的殡仪馆则是主要原因。
”
据陈成军介绍,目前我省共有具备火化设施的殡仪馆18座,除兰州市殡仪馆外,基础设施都很不理想,火化能力也弱,如天水市殡仪馆一年火化遗体为1000余具,县级殡仪馆年火化能力仅为200余具,一般从业人员仅十多人。
对此,业内认为,政府应在加大公用事业投入力度的同时,引进民间资本,改善基层殡仪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做到环境优美、服务到位、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