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

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

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

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

(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

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

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分步显示:)
2.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
→阴离子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

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ⅠA、ⅡA 的活泼
金属元素的原子
ⅥA(O、S)ⅦA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



电子时有什么用呢首先,电子式可以表示
微粒,如屏幕上的两个电子式就是分别表
示钠原子和氯原子。

下面请大家写出氢原子、钙原子、氧原子
和镁原子的电子式。

(学生练习,老师巡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清屏幕)
三、电子式
1.表示微粒
①表示原子——在元素符号
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

②表示阳离子——直接用离
子符号表示。

Na+
表示阴离子——在元素符
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
表示,并用方括号括起来,
标明所带的电荷数。

电子式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氯化钠。

(讲解板书)
电子式最重要的用途是用来表示物质的形
成过程。

2.表示物质
表示离子化合物——用阴阳离
子表示
3.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下溴化钾和氯化镁的
形成过程。

(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板书——
有些东西是电脑不能替代的。


请同学们写出氧化镁和溴化钙的形成过(练习完毕,提问两位同学,用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