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简洁版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 鸟鸣这些动的景物, 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孤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 出了春涧的寂静。
对比
对比的手法容易和衬托混淆。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都是通过两个事物来 写的,用一个来突出另一个的特征,有主次 之分(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更加突出)。 而对比虽然也写两个事物,事物之间有不同, 但是诗人不是重在彰显一个事物,而是突出 两个事物的不同。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骨”,使得“朱门”的奢靡, 与贫者的“窘困”都得到表现。再如:李白 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 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飞。
请分析《蝶恋花》中的烘托手法
正衬:“槛菊愁烟兰泣露”,菊花笼罩着一层轻 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默默含愁;兰花上沾有露 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哭泣。以悲景烘托女子的 哀愁。
反衬:1.“燕子双飞去”,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 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以燕子双飞,反 衬出女子的孤独。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无 知无情,但主人公却埋怨明月的这一行为,有力 地反衬出女子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 境。
朗读鉴赏
蝶恋花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 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 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 知何处。
朗读全词
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词,初步体会词中的情感。 找出文章的词眼
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 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
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用了什 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槛菊愁烟兰泣露。
对比和烘托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 象 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 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 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 4.身临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于辛弃疾的 《青玉案》,谈欣喜 。
请分析《虞美人》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
诗人看到眼前美好的春花和秋月,感受到昨夜 吹进小楼的东风,是实写。由此想到不堪回 首的往事,雕饰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应该孩 子,只是那时的宫女已经不在了。虚实结合, 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
2、比喻和夸张
作者把无尽的哀愁比作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 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抒发作者怀念故国的无 尽悲哀之情,
燕借写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赏析“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 到晓穿朱户” ?
运用拟人和反衬。明月无知无情, 但主人公却埋怨明月的这一行为, 有力地反衬出女子在离愁别恨的煎 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境。
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
月亮无情反衬人有情 月圆人不圆
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起句写菊花笼罩着一 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 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愁”、“泣” 二字,借外物抒写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拟人手法 寓情于景(移情手法)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思考: “双飞”有什么意味?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双燕离》
蝶恋花
晏殊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词人。七 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 出身。多年身居要位,官拜宰相,范仲 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他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 有“宰相词人”之称,他吸收了南唐花 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 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 初祖” 。作品集有《珠玉词》。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 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 析。 (2)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 “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 “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 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 活泼有趣(析效果)。
景:碧树凋零 情:孤寂凄苦
孤独无依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拟人、烘托、反衬、寓情于景等。
总结全词
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将主人 公的主观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深 婉而含蓄地表现了临秋怀人那种执 著而真挚的感情, 深刻地
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
抓住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 3.揣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