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厂预混料车间生产程序及要点

饲料厂预混料车间生产程序及要点

饲料厂预混料车间生产程序及要点1.目的:
为了规范预混料生产操作,使整个过程(原料入库、储存、领取、称量、混和、打包、成品发放)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职责:
2.1 预混料车间主任负责生产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2.2车间原料保管员负责预混料生产所需原料的入库、储存、领用管理工作,并对小料称重过程负有监督责任。

2.3车间成品保管员负责包装袋、标签,预混料成品的入库、储存、领用管理工作。

同时对预混料包装质量负有监督责任。

2.4品管部负责原料、成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2.5采购部负责预混料生产所需原料的购进工作。

3.工作程序及操作要点
3.1原料入库
3.1.1 原料进厂后由采购部开据原料购进通知单,车间原料保管员接单后应根据原料性质、数量,在短时间内合理安排好垛位并引导货车过磅进库
3.1.2 品管员应对进厂原料实施检查并出具检验报告。

(1)包装应完好,粒度大小基本一致,色泽均一,无异味、霉变、吸湿及结块等现象。

(2)标识应完整(如下项目):产品名称、适用阶段、主要成分、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及含量、添加比
例、使用说明、生产日期、
(3)产品有效成份应满足合同要求
(4)生产厂商应具有生产资质(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
(5)产品应具有生产合格证及有效期
3.1.3车间原料保管员接到品管员出具检验合格报告后方可安排卸货。

如检验结果未满足合同或原料标准要求,车间原料保管员应立即通知采购部处理
3.2储存
3.2.1所有微量原料应储存于独立的,限制闲杂人员进入的库房中。

为保证微量原料在储存中其有效成分活性,库房应满足避光、通风、恒温(25度以下)等条件。

3.2.2注意掌握预混料的贮藏时间和条件,保持其新鲜。

未开袋的预混料要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并且要分类保管;开袋后应尽快用完,切勿长时存放。

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封,避免潮湿,否则会导致有效成份含量降低。

保管员应每天不定时对微量原料储存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并立即上报。

3.3加工
3.3.1预混料车间主任根据销售部门下达的《次日销售计划》以及预混料成品实际库存情况制定次日生产计划。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品管部。

3.3.2预混料车间主任下达预混料生产配料单前应向配方师咨询,以确定生产所用配方有效性。

3.3.3预混料车间主任依据生产计划、生产配方要求,开具
《小料领料单》。

原料保管员对小料领取单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料,小料领取单应双方签字认可。

3.3.4原料保管员发料前应对所用称量设备进行校对,以保证称量准确。

称量完成后应对所发原料进行复核。

确保所发原料与《小料领料单》标示要求一至。

3.3.5生产人员配料前应对生产配料单内容、生产要求十分明确,如有疑问应及时向预混料车间主任询问。

同时对所用称量设备进行检查、校对。

确保称量设备精度、工作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1)微量原料称重设备,读数精确到5g以下
(2)称重设备均能保持整洁和校准至零
(3)有足够砝码校正称的精确度
(4)每次称重前,应用砝码校正称的精确度
3.3.6配制时应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取样称料,一人(原料保管员、车间主任)验秤、核对品种质量并签字备案。

3.3.7 装有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药物的各种器皿(包装袋),都应标明物料的名称、规格。

对具有毒性的物料标记必须醒目。

吸湿性强的原料应单独存放,有配禁忌的原料
不得放在一起,每个微量原料称重时,均使用单独的勺子(或将勺子清洗干净)。

称量完毕后将所有微量原料的总量与配料单值对照检查。

3.3.8对配料组份小于5㎏原料必须稀释、放大。

确保参与混合的组份不小于10㎏。

以保证各组份效价。

3.3.9投料时,要求投料人员按顺序投料,先投入载体原料的2/3再依次(先投量大的再投量小的,先投比重小的,再投比重大的)投入其他添加量较小的原料,最后投入剩余载体。

投完每批次产品后,要及时清理投料口,确保投料完整无残留
3.3.10在更换配方时对混合机内残留物需用刷子清扫干净,再用豆粕、石粉(每次用量不少于500㎏,清洗频率不少于二次)清理设备,以防不同产品品种的交叉污染。

3.3.11每次工作完毕后需对微量组份的瓶、桶、等重量进行复称。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进行查核做出处理以免造成损失,并记录在案。

3.3.12包装前打包人员应对称量设备进行校对确保称量准
确。

3.3.13打包人员应认真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标签是否与包装的产品相符。

缝包时要求:
(1)、缝包线迹应平直,不得有跳针,脱扣现象。

线尾长度不得长于5㎝。

缝线与袋口的平行距离3-5㎝(2)、使用标签是应与包装袋标识一致,日期正确,有复查习惯。

标签应放在包装袋的左上角。

(3)、下班前预混料车间主任应对当天打包数量,包装袋,标签进行复查。

并作详细记录。

3.3.14预混料车间成品保管员应不定时对打包过程实施检
查。

(内容同3.3.13)发现问题应立即上报预混料车间
主任处理。

不合格成品保管员应拒绝入库。

3.3.15成品保管员应每天对预混料成品的数量、质量状态进
行定期检查对储存期较长成品应及时向配方师汇报
及时处理,以防呆料产生。

3.3.16预混料成品保管员人员,必须对生产车间开具的领料单再一次复核,确定无误后如实发货。

发货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3.4注意事项
3.4.1极微量组份的处理最好在一个专门的配制室内进行,必须配备通风除尘系统。

定期检查该系统的工作效率,以确保正常运转。

清理配制室内和有关设备时要使用刷子或真空吸尘器。

记住不要使用压缩空气。

3.4.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从事预混料生产工作。

还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每天要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包括袜子和帽子如工作服口袋应予拆除。

以减少有害物质粉尘积聚在内而污染操作人员的手。

(2)穿无通气孔的鞋子以防止粉尘进入鞋内。

手帕宜用纸质,用完即扔。

(3)不允许在配制室或微量组分存放处吸烟、饮食。

就餐前要认真擦洗脸手,平时要注意对指甲内的清洗。

(4)有物料洒落应立即清理,不要等到下班时才进行。

3.4.3预混料生产具有原料品种多、成份复杂,用量相差悬殊等特殊性。

其生产过程必须保护产品中活性成份的活性。

(1)设法保护其活性,避免不同组分产品间交叉污染。

如维生素储存温度、湿度条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的影响。

尤其胆碱易吸潮,硫酸亚铁、硫酸锌易使维生素A维生素D 等变性。

(2)工艺流程要简短。

在配料准确、混合均匀前提下。

工艺流程应简短,减少物料提升与输送次数以减少分级交叉污染机会
(3)保证混合机混合效能。

每季度应对混合机的混合均匀度进行测定,确定最佳混合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