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园林赏析论文

中外园林赏析论文

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尝试
——南苏园欣赏与批评
南苏园是我校西南一隅学术活动中心后的一处江南园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

为交大为数不多的具有较浓厚人文气息的景观之一。

然而,由于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封闭的管理方式,交大学生很少了解其情况。

2012年11月1日,我们一行人在老师带领下,前往南苏园考察。

一,基本情况
南苏园属于南方园林,人工山水园林,按照中国古典园林样式兴建,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在园中均有体现。

园子占地面积不大,除去功能性较强的学术活动中心会议室,余下的几乎是几步路就可以逛遍。

这也体现了江南园林“轻盈淡雅”的特点,这在交大广阔的校园中,也是很有特色的。

园子挖有一池,号河从园边流经。

南苏园现在基本作为学术活动中心的附属空间,且看上去并未受到精心打理,实为可惜之处。

(图1 南苏园一景)
二,建筑
南苏园建有舫、亭、廊、堂、阁等中国古典建筑,以及一些半古典半现代的会议建筑。

规划者似乎力图让古典的园林发挥一些现代的作用。

入口处是现代气息较浓厚的会所,掩映在河畔垂柳之中。

(图2)
园中建有一座蔚然舫。

(图3)分为前厅和后厅两部分。

比起一般的舫,还是有所简化。

然而飞檐斗拱,映入水中,还是趣味无穷的。

园中建有鸳鸯亭,还有普通的四角亭。

其中鸳鸯亭与画舫隔水相望,亦是情趣盎然。

(图4)
园中花窗、门洞的设计,亦是体现出一种“隔”的效果,走在其间,颇具韵味。

(图5)
(图2 河畔功能性较强的会所)
(图3 蔚然舫)
(图4 鸳鸯亭与画舫隔水相望)
(图5 花窗:框景手法的运用)
三,理水与置石
理水是园林中各种水景的设计建造。

水是造园的重要元素,古人常把水比作园林的血脉,“有水则活”。

南苏园体量较小,全园环绕小池而建,属于“聚”的布局手法。

在入口处,是以号河分隔,辅以亲水植物柳树,杨柳依依,为游人营造出一种私密感。

人工建造的小池以土岸为主,兼有石岸,以植物掩蔽水岸,试图营造出幽深的意境。

遗憾的是,水中较为空虚,所置湖石亦毫无特色。

(图6)
园中置石除湖中置石外,岸边亦有置石,采用散置手法,所惜置石皆乏善可陈。

四,花木配置
园子入口处河岸边采用种植整齐的柳树的方式,形成遮掩,然而手法略失新意,以实现功能为主。

(图7)
在园中则大量孤植、丛植、群植的手法,布置花木。

由于考察时的季节原因,花木几乎没有开花。

比较有特色的是竹子。

园中竹子采用丛植手法,茂盛而不混乱,富有韵律而不呆板,营造出幽深的气氛,起到了很好的掩映作用。

(图8)
(图7 岸柳)
(图8 竹丛)
五,遗憾之处
南苏园属于中国古典园林,可以看到设计者在设计中处处努力体现中国古典元素。

(图9)然而,南苏园在后期建设时似乎过于看重园子的实在功能,而忽视了整体特色,使得园子没有突出特色,而会所的功能又似乎与之格格不入,造成南苏园无法充分实现其美学价值。

如何充分发挥南苏园的价值,同时保护好其原貌,是管理方应当思考的问题。

(图9 书法元素的运用)
六,总结
总之,南苏园作为一座古典气息较为浓厚的园林,具有较大价值。

然而,如何充分发挥
其价值,值得我们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