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常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课堂引入】关于平衡常数,高考怎么考? 2015----2018全国卷考察知识点年份Ⅰ卷Ⅱ卷Ⅲ卷201526、电离常数的应用28、Ksp、K的计算26、利用Ksp的计算K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28、K的计算201627、转化率大小判断K 、Ksp的计算26、K的计算,产率的判断27、α、K大小的判断、K的表达式201727、利用Ksp的计算,α、K的计算及α大小的判断27、转化率α与平衡移动关系【自主学习】: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环节一自主学习巩固基础1.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1)平衡常数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以反应m A(g)+n B(g)p C(g)+q D(g)为例,写出下列表达式:( c0(A)代表A的初始浓度,[A]代表A的平衡浓度)平衡常数。
A(g)的平衡转化率(2)意义: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大小反映了。
平衡常数K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反应物转化率α越大越越越越越小越越越越一般地说,当K>105时,就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了,当K<10-5时,认为反应很难进行。
2.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2)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或减小)[应用体验]1、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N2(g)+3H2(g)2NH3(g)K1②2NH3(g)N2(g)+3H2(g)K2③NH3(g)12N2(g)+32H2(g)K3④CO2-3+H2O HCO-3+OH-K4⑤C(s)+H2O(g)CO(g)+H2(g) K52、已知反应A(g)+3B(g)3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1、c(B)=2.0 mol·L-1、c(C)=1.0 mol·L-1,则K=。
3、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三段式写出计算过程)A.40%B.50%C.60%D.7总结:关于平衡常数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课前自习自主学习完成。
【学生展示】自主完成,全体提交,老师批阅【课堂活动】自主学习课前案反馈,展示学生学案情况,引导他们分析如何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学生活动】根据展示总结补充完善基本知识1、固体及纯液体(浓度视作常数),不写入表达式2、K代入的是物质的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浓度,也不能用物质的量。
3、平衡移动,只要温度不变,K大小不变4、反应逆向进行或方程式计量数变,K就变规律:计量数乘2,K平方方程式相加,K相乘,逆向进行,K为倒数【过关检测】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误:①K越大,达到平衡时,一般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②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③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④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⑤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变化【教师活动】及时点评、归纳总结。
【课堂探究】环节二知识拓展应用提高:4、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50 1 000 1 200K0.60.9 1.0 1.7 2.6(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 mol CO2、1.2 mol H2、0.75 mol CO、1.5 mol 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5、水煤气(主要成分CO、H2),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H2O(g)+C(s)CO(g)+H2(g)某温度下,三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各容器中炭足量,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
容器编号c(H2O) c(CO) c(H2) v正与v逆关系Ⅰ0.06 0.60 0.10 v正=v逆Ⅱ0.06 0.50 0.40 ①?Ⅲ0.12 0.30 ②?v正=v逆平衡常数热点归纳:我们应用平衡常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4、正反应 850℃Q= <1=K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5、①V(正)< v(逆) ②0.40【学生活动】积极点评,补充完善【教师活动】思路指导、方法点评,完善总结【学生应用巩固】练习:在地壳内SiO2和HF 存在以下平衡:SiO2(s) + 4HF(g)SiF 4(g) + 2H 2O(g)①如果该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K 的变化为 ? (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② 如果该反应的常数K 变大,则平衡向 ? (正/逆/ 不确定)反应方向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踊跃展示,答案:不确定 正 【教师活动】特别强调:K 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环节三 直击高考 把握方向6、 [2016·新课标全国Ⅰ,27(2)] CrO 2-4和Cr 2O 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 2CrO 4溶液中c (Cr 2O 2-7)随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
知识总结0.75×1.51.0×1.2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 2CrO 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 2-4的平衡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 2-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 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2017·新课标全国Ⅰ,28(3)] H 2S 与CO 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2S(g)+CO 2(g)COS(g)+H 2O(g)。
在610 k 时,将0.10 mol CO 2与0.40 mol H 2S 充入2.5 L 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 2S 的平衡转化率1α=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 =________。
②在620 K 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 2S 的转化率2α_____1α,该反应的∆H _____0。
(填“>”“<”或“=”) 应对高考 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6、7、【学生活动】积极点评,补充完善【教师活动】思路指导、方法点评,完善总结【学生巩固应用】真题: 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 2SO3(g)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K(B)(填“>”、“<”或“=”)。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踊跃展示,答案:80 =【教师活动】点评完善,并强调,切记不要用物质的量, 要用浓度进行运算。
K值可以不写单位,如果写就要写准确。
【教师活动】目标回归激情鼓励,应对高考我们应该怎样做?重基础抓规范严要求学情分析化学平衡理论的学习在选修阶段,对普通班学生来说,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基本概念的判断上掌握较好,但涉及到计算及应用时问题较多,有些学生有做题思路,但计算过程或结果出现问题,导致失分严重,应用、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一轮复习重点就是巩固学生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重点设计应用、计算等能力提升环节,以达到高考要求。
效果分析本堂课是理论应用计算课,抽象难懂,采用自主学习、探究讨论、设疑法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是根据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步骤——三段式法。
利用开始、转化、平衡,建立关系,并且平衡常数计算离不开平衡浓度,所以要求学生把平衡浓度写在三行式下第四行。
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类型的分类汇总,设置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够自己解决较为基础的题目,借助练习和习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台,培养解题能力、协作能力、开发智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获取知识。
能很好地照顾到各层学生接受程度,同时让A层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中尽量做到了照顾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照顾到优等生发展,真正做到学优生吃饱、学差生吃好。
教材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处于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二章的第节,化学平衡常数作为基本概念,与电离平衡常数、盐的水解常数和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紧密相关。
在近几年教材的修订改版中,除了沪教版一直保留着“化学平衡常数”并在高考中时有出现外,在其它版本中,这个概念几度沉浮。
如今,人教版和鲁科版等教材中,都再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而且,对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比较高。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主要是初步认识其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和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常数进行定量计算。
教科书列举了H2(g)+I2(g)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本节内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跟踪检测1.已知反应A(g)+3B(g)2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c(B)=2.0 mol/L、c(C)=1.0 mol/L。
则:(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
(3)若某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 (A)=3.0 mol/L ,c (B)=2.0 mol/L ,c (C)=2.0 mol/L ,则该时刻v 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逆(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