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高海拔常识
1 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因青海海拔平均在4700米以上,所以属于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的身体可能会产生某些高原反应,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2 高原反应表现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二、高海拔施工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
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高度紧张的话,反而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使自愈时间延长。
2 足量饮水
足量饮水十分重要!有利于减缓高原反应,人到达高海拔后,血液会变得粘稠,缺氧状态下会出现“碱中毒”现象,身体机能下降,足够的饮水能让你维持机体平衡,血液循环通畅,供氧能力增强,心肺负担减轻,快速排出毒素,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高海拔环境,摆脱高原反应痛苦,恢复良好的状况和体能。
一般来说,在高海拔每天至少应当喝4-5升水,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可以适当加入糖类如蜂蜜,或维生素泡腾片,西洋参切片、红景天、板蓝根等,饮水要多次、每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睡觉前2个小时开始,逐步减少饮水量,免得不停起夜引起感冒。
3注意防寒保暖
高原天气昼夜温差大,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并且勤更衣,加减衣物及时,注意尽量少洗澡、洗头。
人在高海拔,身体机能失衡,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感冒。
刚到高原两天内最好不要洗澡。
4合理膳食
在高原缺氧环境,人体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因而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功能较平原地区减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
在饮食安排上,要增大碳水化合物(应该占60%以上)和高植物蛋白的比例,增大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以便快速提供热量,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注意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不宜吃得过饱,最好保持“七分饱”状态。
如果你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可以多喝一些,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严格限制或禁忌饮酒。
初上高原应当减少或者停止吸烟。
均会加重或延长高原反应。
5 适当运动
刚到高原时运动节奏、幅度、频率以及活动量一定要控制好,轻举缓动,海拔越高越要注意。
登山运动员的动作常常看起来像慢镜头一样就是这道理。
在高原,尽量学会和运用腹式呼吸,比我们日常的胸式呼吸效果好得多。
6 晚睡,通风
初上高原,很多人因缺氧昏昏欲睡,很早就上床睡觉。
容易在半夜醒来后睡不着,瞪着眼睛熬到天亮,从而造成睡眠不足,甚至生物钟被打乱,影响以后的状态。
比较好的办法,是针对自己平时的睡眠习惯,略微再推迟1小时左右再睡。
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前提下,房间一定要保证良好的通风。
房间可以适当开窗,高原的空气本来就稀薄,如果再处于封闭环境中,循环呼吸固定体积的空气,更容易导致头疼和其他不适。
7 必要的药物和治疗措施
可正常服用肌苷、维生素等保健、营养药物,以及治疗疾病的药物,一般不建议在高原乱用药物。
高海拔务必严防死守避免感冒。
一旦发现感冒初起症状,应立即服用抗感冒药。
若等病症起来后再服用,一般已无效。
比如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比较轻微的,可选用新加坡“头痛
片”,中药;头痛较重,推荐“加合百服宁”,效果不错,头痛药准备一样就可以。
当反应较重时,应及时到医院去看。
建议反应稍重的人,在没有危险且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尽量不吸氧,努力依靠自身适应。
一旦吸上,依赖性确实很强,这将会带来很多施工的不便和麻烦。
8 充分沟通
当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异样时,应该向领导或有经验的人反映,听取他们的意见,进一步做好调整和适应;如果是感到情况较为严重时,应当及时就医。
千万不要逞强硬撑、不要隐瞒。
工友之间要彼此多关注,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反应特别异常(如神志不清等),应及时告诉领班或工友,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9 尊重当地民俗和宗教
青海少数民族较多,民风多剽悍不羁,信仰、风俗各异。
工程全体人员应当注意尊重当地民俗和宗教,遇事忍让。
一旦发生冲突,应及时向领导汇报,避免激化和升级矛盾,以免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严重后果。
10 高海拔紧急情况的处理
高原不同于平原,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疏忽和大意,付出的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
因此务必高度注意,在高原,最要命的当数高山肺水肿和高山脑水肿,这两种高山病发病快,死亡率较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积极预防,注意观察,尽早识别,及时治疗,迅速下撤。
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主要症状:
(1)高原肺水肿
主要症状为:开始有些像急性高原反应,运动能力下降,疲倦乏力,静止休息也觉得呼吸困难,头痛,胸闷,心慌,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唇、颜面青紫,胸痛,难以平卧,不断咳嗽,咳出稀薄的泡沫痰,开始为白色或淡黄色,后即变成粉红色。
如果将耳朵贴近患者胸
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
病人会烦躁不安,严重者逐渐神志不清,如不采取措施,数小时内病人会昏迷、死亡。
(2)高原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的主要症状有:初期表现神情恍惚,萎靡不振,疲倦乏力,行为协调能力下降(直观识别:患者步履蹒跚,走路不直,有些醉酒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系鞋带、拿放小物品都困难,不能用手指准确指点自己的五官位置);随着病情发展,会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反应迟钝,智力降低(直观识别:简单的算术题都出错),失忆,嗜睡,渐渐神志模糊、昏迷,个别病人出现抽搐。
严重昏迷者,多并发脑出血并危及生命。
在高原上除做好一系列防护措施外,还要关注自己和队友,一旦发现上述相关症状,及时沟通和报告。
对待疑似或确诊的高山肺水肿、脑水肿患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送医院。
如果是在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地方,作为非专业人士,立刻做三件事:高流量输氧,口服两片“速尿”(情况严重者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以最快速度下撤。
对于脑水肿患者,可以同时冷敷额头,降低颅内压。
千万不要拖延,更不要在原地等待救援。
立即下撤600-1200米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越快越好,越低越好,撤下后立即到医院去。
千万记住,延迟一秒,患者生存的机会就小一分。
以上是为大家总结的一些高原反应常识及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仔细了解并认真执行,保护好自己和顺利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