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学生偏常心理与行为离不开情商教育吴巧萍意图:新课程的实施,赋予师生关系以新的定义: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知已。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
其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正在成长的活生生的人。
这就更加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深信:每个行为后面皆有正向的目的;人在有选择余地时皆会为自己做最佳选择。
唯有如此,在运用技巧时的态度、语调、措辞才能够一致并取信对方,得到正面的响应,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主体,视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允许他们自由发展,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我看来,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服务的核心在于质量。
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也许学习的知识会有所忘记,但是学生一旦形成稳定的健康心理和养成良好的自学、生活习惯,将受益一生.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在人的成功的诸多主观上的因素里面,智商(IQ)因素大约占20%,而情商(EQ)则占80%左右。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还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竞争,不仅仅是智商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情商的竞争。
因此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关心孩子的智商教育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情商教育。
案例背景:“在这个社会中,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所以家长们从小就告诉我们要学好,只有学习成绩好,你将来才会找到好工作,才会有好的生活,我们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也就从那时起,我们已经无法再选择自己该往哪里走,只能低着头走向那条陌生的路。
慢慢地我们已经不会去感知身边的事物了,渐渐淡忘了喜怒哀乐,成了一个有着空空的躯壳的机器,而制造者则是一直希望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爸爸妈妈。
”这是我班胡天一同学的困惑,现在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在家长们忙于抓紧孩子的学习时,他们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导致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在现在,必须要对孩子的EQ培养引起重视,只有使孩子的EQ和IQ都得到发展,我们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健康。
案例过程:本班学生杨圣洁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易于激动。
一旦引起冲动,难以平静。
所以在班上朋友很少。
为了让他学会与人合作,本学期我让他担任体育委员。
一天早上,他在整队,可是无论他怎么喊,队伍就是站不齐,他气得暴跳如雷,冲着那几个站不齐的同学又吼又骂,可是任凭他怎么叫喊,被骂的同学一边用充满仇视的眼神望着他,一边“我自岿然不动”,见此情景,我走上前去,想劝劝他注意工作方法,哪知我刚一开口,他就冲我喊了起来:“他们那些人就是站不齐,凭什么怪我?”,“我并么怪你,只是觉得你应该注意工作方法。
”“他们不听我的,我咋办呢!我本来就不想当这个班干部,你非要我当,我……”他委屈地声泪俱下。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匆匆和他谈了几句,就让他上课去了,联想到前不久我年级篮球联赛时,因队友久投不中,连连失分,他气得破口大骂,并一脚把篮球踢出场外,我明白,要彻底解开他的心结,必须先触摸到他的心灵,触及到他的痛楚。
凭着与他两年下来的接触以及作为班主任的那份敏感,当时我已心里有一些底了,只是在想如何用最佳的方式方法来解决一些势必解决的问题。
问题解决针对此事件,我给全班学生上了一堂以《“情商”—不容忽视的心理指标》为题的心理辅导课,介绍了什么是“情商”及“情商”在人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情商(情感智力)(EQ)是由哈佛大学的彼得.萨洛瓦里和新罕布什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家在1990年首次提出来相对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的非智力活动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直觉、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说得通俗点就是指心理素质,指一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 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洞察人生价值、揭示人生目标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生活智慧。
课后,同学们纷纷谈感想,找差距,方欣同学在周记中写到:“高情商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在我看来,情感教育的核心还是需要有锻造心情的能力,有了好心情,面对履遭的挫折,才能豁然大度;面对芸芸众生的挑战,才能自信十足;面对竞争的社会,才能独善其身……心情左右着我们的人生,沉静、广博、宁静的心会让生命之树常青,让成功之路常阔。
心情可以锻造,情商同样也可以训练,若把情绪比作一叶扁舟的话,只有用心去驾驶它,才能突破重重险滩。
我们应该用宁静平和的呼吸去感受社会,睁开双眼用单纯而善感的心灵乐观处事,用信心、恒心去打造基石,用乐观和忍耐勇往直前,用敏锐的直觉和协作的精神去创造机会。
”学生杨圣杰在周记中写到:“通过这堂心理辅导课,使我真真切切地明白情商教育的确是刻不容缓!倘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成功离我们将总有一步之遥,却又可望而不可即,因此,我们不仅要有好的智商,更要有一个乐观豁达的心态,能积极向上进取并善待人生的机会。
”高新禾同学说:“快乐的钥匙在我们自己手中,何必要让别人来保管呢?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你无法容忍的一部分,爱护每一株玫瑰,并不是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只需要学习如何不被它刺伤,如何不让自己刺伤身边的人。
”陈俊在周记中写到:“面临悬崖绝壁时,我们渴望通过它来横跨天险,在面临急流险滩时,我们盼望能借助它顺利到达彼岸,我们需要它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让我们看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奇景,它便是我们都拥有的情商,在面对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利用情商来冷静思考。
”孙玮玥同学说:“心态是情商的根本,学习时我们需要解压解脱而不是绳索缠绕的心态,比赛时需要积极而不消极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宽容而不苛刻的心态,遇到困难时应多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的心态,对待生活应充满爱心而不充满仇恨的心态,做好这些,相信EQ的指数会提高很多,与IQ结合就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有三要素:认知,情感和行为,其中,情感是起主导作用的。
情感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认知和行为都是依赖于情感的。
认知的作用是为了保护个体的情感系统,以免受到更进一步的伤害。
但是如果认知的力量还没有能力保护好情感系统,则个体会陷入某些或者是某种情感里,导致这些情感不能很好的发展。
一个人如果积累了过多的某些或者是某种情感,那么一个人对它们的控制能力就变弱,为了使同学们对自己的情绪有更深的探索和了解,增强表达情绪和控制情感的能力,我第二周又召开了以《怎样当好称职的班干部》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大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胡雨薇同学说:“首先我认为班干部也是学生,处事都有不成熟之处,面对同学的不合作,往往会气得面红耳赤,以前我也这样,因此凭添了不少伤心和烦恼,但现在我干嘛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他不听我再换一种方法让他听,用让自己开心的方法,让别人心甘情愿达到我的目地,再者,我认为班干部肯定要做到公平,虽然不得罪人是不行的,但也不要逼得别人无台阶下,更不要因为某些人特别厉害,特别难缠便放任不理,找个大家都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另一个重点便是要能听进别人的批评建议,不断激励自己进步,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笑脸多了,闲言少了。
”尹娜同学说:“首先,如果你是一个班干部,你一定要懂得这是一个机会,这是老师对你的信任,这是个磨练能力的过程,同时,你也要知道,这会比较辛苦,你需要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再则,身为一个班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先做好自己,再管好同学,这样同学才会信服你,若连自己都无法管好,又怎么去管好别人呢?然后,要克制自己的脾气,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当同学不听你的命令时,不要发脾气、摆架子、大吼大叫,这只会激化彼此的矛盾,要心平气和,耐心地说服,如果能做好这一点,对你现在或以后的生活都会很有用,最后,就是平时的生活中,多一些笑脸,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帮助,付出多一点、主动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自然就能与同学很好的相处。
当好一个班干部,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努力尝试,就一定可以做得比以前好。
”赵国威同学说:“魄力和威信,决不是靠嗓子和肌肉练出来的,只有当下属从心底里佩服领导时,这位干部才有威信,若要具有领导能力,这位干部还必须要与下属相处融恰,自身技术高超。
不仅如此,要学会替下属着想,在下属陷入难堪的境地之后,当干部的要学会给下属铺楼梯,当下属遇到困难时,作为干部也要主动帮忙,显示自己的平易近人,只有这样的领导,别人才会喜爱他,尊敬他。
”李梦林同学说:“当一个好班干部,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班同学给予他一定的配合的,一个班干部要让同学们配合他,就必须具备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要以德服人。
作为一个班干部,更不能动不动就指责他人,要学会和同学之间建立友好的交往,要让同学心甘情愿地服从于你,而不是被迫就范,这样的后果只会让你的人气值降低,并且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严也打折扣。
有些事情,本可以轻易解决,就没有必要让事情陷入一个僵局,导致双方难受的局面,最后弄得大家都十分尴尬,以后再和那个同学见面时就‘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了。
”最后杨圣洁同学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深有感触的说:“通过这次班会,使我明白当自己和同学们发生争执时,要以理服人,而不是做出一副要和别人吵架、打架的姿态,面对焦燥的事情,不要硬拼硬抢,退让几步找出缝隙,然后迎头赶上就容易多了。
还要学会宽容和谦让,因为心一旦变小了,所有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变大了。
这不仅是处事的智慧,也是一种做人的技巧,更是一种风度。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很难让每个人都顺自己的心,称自己的意,只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与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才能有利于同学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一个班干部要学着认错和原谅他人的错误,原谅他人的错误,不一定是美德,但漠视自己的错误,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释放。
”听着他的一席话,同学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看着他的变化,我会心地笑了。
案例反思:“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我们不能单单解决表面的问题。
如果只想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他们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有其他问题产生。
只有心理上的转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只有学生的人格健全了,学生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地改善。
班主任要想真正地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必须先触摸到学生的心灵。
正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