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__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课件

第14课__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课件


评价: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 果。
意义: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在课本中画出来
1、1982年12月,通过新宪法。 2、1993年11月国有企业改革。
3、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 成立。1991年我国加入APEC 。
子吗?
根据生活经验,比较比较公有制 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区别?哪一 个服务意识强?
市场经济: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 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 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以市场的需 要为导向,尊重经济规律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本 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 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 段。跟制度 没关系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 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 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阅读课本77页
逐步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 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邓小平理论
提出
1997年9月,中共召开第十五次 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 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 一世纪》的报告。这次大会首次使用 了内容: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 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 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5、1997年,十五大,提出邓小平 理论 笔记79页中部
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指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不变的前提下,使中国的社会生产 力水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生 活达到世界中上等收入水平以上,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 经济社会转化的渐进过程。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 义的,我们是社会主义, 只要“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和“市场 经济”只是经济手段。 跟制度没关系,我们两 个都要!
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 1.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变 2.企业自负盈亏,市场优胜 劣汰。 3.管理体制也向市场经济转 变
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 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宗旨和目标:?阅读78页
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 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和共同繁荣。
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 由二战后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 展而来,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 世界银行(WB)共同成为现代国际经济 的三大支柱。作为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 久性国际组织,世贸组织又被称为“经济 联合国”。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国经济陷 入彻底的混乱与倒退,从本质上说,仍是一 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企的弊端
1、服务意识的缺少 2、企业领导行政任命。 3、机构臃肿。而且有很多是虚职, 亲戚朋友之类的往里头安插, 4、无经营意识。国有企业有很多都 是垄断企业,在国内基本没有竞争对 手。 谁能举出一些例 5、缺乏监督。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 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 月4日,五届全 国人大五次会 议通过了全面 反映新时期党 和人民共国意 志的新宪法。
新宪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材料一 改革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必须实行计划供 应,如(布票平均每人发1.6—1.9丈,如家中有一个 成员想做一件新衣服的话,那就意味着其他人一年中 不能买一寸布,穿一件新衣服是多少人梦以求的事; 粮票成人平均每人每月28—50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一是,政企不分,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企业成 为国家机关的附属物; 二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企业,排斥商品生产、和市 场的作用; 三是,分配方面“吃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 四是,所有制形式和经济方式单一化,一味追求“一 大二公”等。这种经济体制使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使 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 活力,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