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年级班级姓名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学会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 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三、内容:(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313. 2005年的发病率4. 2006年的发病率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行连续1-1)资料4: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1-2。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思考题: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资料6:1964年~1965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麻疹血凝抑制抗体调查。
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如表1-3。
龄~~~~~~~~~~~~人数475 52 54 49 45 39 30 3630 22 25阳1948683494020108.162724性率(%)0.7 .5 .0 .0 .0 .5 .0 3 .7 .3 .0思考题:请解释8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五)现况调查资料7:某省部分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的现况调查7.1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年来,通过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我国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及HBV流行率均有所下降。
本研究通过对某省部分地区抽样,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并与全国乙肝流行特征进行比较,了解该地区自然人群HBV的感染状况、流行特征及其免疫情况。
思考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你认为应该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更合适?本次调查的目的何在?(2)该种研究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用途?7.2调查设计7.2.1调查方法及对象以该省2个地级市为研究现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个城市小区、7个农村行政村的自然人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即以2个地级市为现场,按农村、城市分层,对抽取到的每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再对调查对象抽取3ml肘静脉血标本,最终共采集血标本2282份。
思考题:(1)抽样调查的方法有几种?(2)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有哪些优点?(3)如何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4)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因素有哪些?7.2.2调查过程及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编写调查表初稿,经预调查后形成正式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以直接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每名调查对象在调查前自愿填写知情同意书。
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
(2)乙肝疾病相关知识:关于乙肝传播途径的常识知识。
(3)医源性接触史:注射史、住院史、手术史、输血史等。
(4)免疫史:免疫接种时间,免疫针次。
(5)生活接触史: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以及外出聚餐情况等。
血标本在0~6℃保存,6小时内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HBV感染标志(HBV 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对可疑阳性标本进行重复实验验证。
乙肝五项标志物(不包括单独抗-HBs阳性且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标本)任何一项阳性即定义为HBV感染,计算总感染率(即HBV流行率)。
思考题:(1)为什么进行预调查?(2)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应如何控制调查资料质量?(3)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调查对象的依从性?7.3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专业人员双录入资料,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流行率的比较先以2002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分布,用直接法进行率χ检验。
的标化,然后进行比较。
各组间流行率的比较用27.4 结果分析7.4.1 HBV感染的一般情况在2282例血清样本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HBV 总阳性人数分别为224人、993人、22人、178人、235人和926人,阳性率分别为9.8%、43.5%、1.0%、7.8%、10.3%和40.6%。
以2002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分布,用直接法计算标化率,标化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HBV流行率分别为9.3%、41.8%、1.1%、6.8%、9.6%、35.4%。
思考题:(1)上述粗阳性率如何计算得到?(2)按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流行率的意义是什么?(3)为什么此次现况研究中只能进行患病率或感染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在什么情况下现况研究可以计算发病率?7.4.2 HBV感染分布特征此次共调查男性878人,女性1404人,男性、女性HBsAg阳性数分别为100人和124人,HBsAg,HBV阳性数分别为342和584人。
不同年龄组HBV 感染标志物流行率见表1-4,HBV 流行率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HBsAg流行率为10.0%(69/692),农村HBsAg流行率9.7%χ=0.027,P > 0.05)(155/1590),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表1-4 不同年龄组HBV感染标志物流行率(%)思考题:82 4(2)什么是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从以上疾病的分布特征能得到哪些线索?试进行分析。
(3)对该地区年龄和HBV感染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得出年龄和HBV 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HBV感染率高,试分析其可能原因。
实习二分析性研究资料分析一、目的:1.初步掌握分析性研究的设计、调查方法及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2.初步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二、时间:4学时。
三、内容资料1:(一)为了证实非职业性环境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的关系,1996年对×县青石棉污染区和作为对照的同省无石棉污染的×县(两县在民族构成、生活习惯、地9注:★假设非暴露组有1例间皮瘤,死亡率则为2.07表2-233~49岁男子按血清胆固醇水平分组的冠心病10年累积发病率血清胆固醇(mg/dl) 观察人数病例数累积发病率(%)114~209 2 0.96 194~209 11 5.26 214~209 14 6.70 231~209 26 12.44256~209 32 15.31合计1045 85 8.13 (二)表2-2是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心对血清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研究的部分资料。
首先检测了1045名33~49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按其水平高低分为5组,随访观察10年后计算各组冠心病10年的累积发病率。
(三)某医院欲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收集本院诊断为肺癌的男性病人113例为调查对象,配一例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男性113例作为对照,对子均衡性分析检验结果: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吸烟习惯比较见表2-3 。
思考题:1、2资料2:某地从1977年1月1日到1986年6月30日对HBsAg阳性和阴性两组人群的肝癌发病情况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HBsAg阳性组发生肝癌41例,HBsAg阴性组发生肝癌16例。
两组的观察结果见表2-4。
表2-4随访人群观察人年计算表年份HBsAg阳性人群HbsAg阴性人群年初人数A 不变人数B退出人数人年数(A+B)/2年初人数A不变人数B退出人数人年数(A+B)/219 77 119511932 1194.50775070 719 78 119311885 1190.55075059 1119 79 118811871 1187.550595055 419 80 1187117611 1181.550555037 1819 81 1176116610 1171.50375033 4 5035.19 82 1166115313 1159.550335012 21 5022.519 83 1153113518 50124982 30 4997.19 84 1135112213 49824949 33 4965.519 85 112211139 49494924 25 4936.519111110 4 4924902 22 2456.86★3 94 5合计- - 86 - - 175注:★随访截至1986年6月30日,故1986年的人年数=[(A+B)/2]/2思考题:请计算出上表中空出的人年数。
分别计算HBsAg阳性和阴性人群肝癌的发病密度,并计算RR、AR、AR%。
资料3: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分析(一)队列研究调查的设计1.研究对象的选择(1)实验组的确定:在34494名男医生中,凡吸烟者作为实验组,并根据不同程度的吸烟量(支∕日),把实验组再分成轻度吸烟组(1~14支∕日)、中度吸烟组(15~24支∕日)及重度吸烟组(25支以上∕日)三个不同组。
(2)对照组的选择:采用内部比较法以研究对象中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组。
2.随访划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对被研究对象进行追踪随访,观察比较各组中肺癌死亡的情况。
随访共分两期,每期时间约五年。
从1951年11月1日开始,第一期随访至1965年4月30日,实际时间是四年五个月;第二期随访至1961年10月31日,两期共十年时间。
自开始观察日起,每12个月统计存活数及计算暴露人年数。
队列研究调查的结果是通过经常性的死亡登记资料来了解。
由于事先联系,凡是医生死亡的名单和情况将通知调查者本人;凡是男医生死亡者(包括肺癌及其它原因死亡的)都按随访登记卡项目登记。
(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1.暴露人年数的计算队列研究调查时,常用暴露人年数作分母来计算死亡率,再进行比较分析。
本资料研究对象男医生34494人,共观察了10年,共获暴露人数269000。
自开始观察日期起,就不允许另外医生进入研究组内,因此每年各年龄组的) (‰)(‰)(‰)(‰)35~54 112660 0.00 23102 20.09237514 0.17 15248 40.2655~64 19070 0.00 6333 20.3265146 0.92 5155163.1065~75 10780 0.00 5201 71.353893133.232290114.8075 ★856 11.173950112.7819314 2.07 722 3 4.16合计15107- 0.07 38586 -0.4736089- 0.86 23415 -1.66★合计的各级死亡率都经过标化图2-1 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图表2-7英国男医生各种死因的危险性与吸烟之间关系(1951~1961年)死因不吸烟者死亡率(‰) 重度吸烟者死亡率(‰) R R AR (‰) A R %肺癌 0.07 2.27 其它癌 1.91 2.59 慢性气管炎 0.05 1.06 心血管病7.32 9.93病人的85%,在调查每一例肺癌病人的同时配一例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癌症病人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