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2.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5.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随访方式不同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7.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8.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
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10.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1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12.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1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D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1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人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人率15.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
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16.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指标是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B.标化率、续发率C.引人率、抗体阳转率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E.保护率、效果指数1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盲法是指A.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B.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试验设计C.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结局D.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目的E.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18.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双盲试验是指A.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B.观察者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C.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D.试验组采用疫苗,而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的试验方法E.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如何评价预防效果1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采用盲法的目的是为了A.受试对象的安全B.减少主观偏倚C.增加统计检验效力D.减少样本量E.防止失访20.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DA.安全性B.接种后反应率C.临床表现D.保护率E.抗体水平21.现场试验的三项原则是A.单盲、双盲、三盲B.随机、对照、盲法C.真实性、研究对象、研究因素D.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因素E.以上都不是22.下列哪项研究目的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A.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B.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果C.探讨病因线索D.评价某种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E.筛查早期患者2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B.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C.选择预期发病率低的人群D.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E.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2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A.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B.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C.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D.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E.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25.用盲法进行临床实验可减少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入院率偏倚D.混杂偏倚E.志愿性偏倚26.下列哪项指标不能用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评价A.患病率B.治愈率C.效果指数D.保护率E.有效率27~28.为了探讨某种药物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100例患有该病的人,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50名患者中有32名有效,对照组中5名有效,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27.评价该药物治疗措施效果的有效率为A.10%B.15.6%C.64%D.74%E.不能计算28.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C.样本量不够大,不能下结论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29~30.为了评价水痘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如下表:组别接种人数病例数接种组40010对照组60090A.80%B.83.3%C.90%D.92.5%E.78.5%30.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6 B.7 C.8 D.9 E.5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实验流行病学的范畴A.筛查B.现况研究C.社区试验D.现场试验E.临床试验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是A.研究者能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研究对象B.研究者可根据实验设计施加干预措施C.研究对象能按随机化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D.实验为前瞻性研究E.可推算归因危险度3.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示是A.感染率B.治愈率C.病死率D.保护率E.发病率4.实验流行病学选择对象时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A.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B.人口流动性小,人口相对稳定C.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D.评价疫苗效果的实验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流行的地区E.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三、名词解释1.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2.依从性(compliance):3.安慰剂(placebo):4.盲法(blinding):5.失访(loss to follow-up):四、讨论题1.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分类?3.社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试比较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实验研究队列研究回忆误差引起的信息偏倚用均衡性检验假设的能力实验条件的设计所需时间、人力、花费5.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6.实验流行病学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病因推断一、单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D.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2.关于病因概念叙述哪项不正确A.引起疾病的病因B.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C.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D.是与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致病因子E.某些因素的存在或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增加或减少3.下列哪种联系是病因研究所寻找的A.统计学联系B.虚假联系C.间接联系D.直接联系E.因果联系4.关于病因观,错误的是A.传染病的病因是单一的B.病因来源于环境和宿主C.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括病因、宿主和环境D.病因网络模型有利于病因探索E.有果必有因5.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A.肯定病因B.代替病因C.否定病因D.验证病因E.探索病因的关联强度6.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遗传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病因、宿主和环境D.遗传、环境和社会E.患者、家属和社会7.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三角”的基本内涵A.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B.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C.任何—个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两个条件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新的动态平衡D.三者关系的平衡失调,疾病就可能发生E.一个条件变化,另两个条件不能适应、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8.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A.环境B.遗传因子C.宿主D.生物环境E.社会环境9.下列哪一种因果联接方式是正确且完整的A.单因单果B.单因多果C.多因单果D.多因多果E.直接病因链10.病因研究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以下哪条不正确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11.儿童龋齿随饮水氟含量减少而增加,建立病因假设的最佳推理方法选用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12.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E.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辅助病因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范畴B.只要致病的生物因子存在,疾病一定发生C.所有疾病都有明确的必要病因D.必要病因是组成各种充分病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E.必要病因是疾病唯一病因14.因果推断中的必要条件是A.因先于果B.关联强度大C.关联可重复出现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E.病因和疾病分布一致15.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 C.疾病的患病率高D.疾病的发病率高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16.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A.关联的时间顺序B.关联的强度C.关联的特异性D.关联的合理性E.关联的可重复性二、问答题1.叙述因果推断的基本原则2.简述Mill法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