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105(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7,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
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
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查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
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
甲的行为属于( )。
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C.纯正的不作为犯√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不作为犯罪可以分为纯正的不作为犯和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其分类的标准是完成该罪的行为方式,如果该罪只能由不作为的方式实施,那么就是纯正的不作为犯;如果该罪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那么就是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行为人只能以不履行特定义务的方式构成遗弃罪,所以遗弃罪是典型的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另外,纯正的不作为犯和不纯正的不作为犯是对不作为犯的划分,而作为犯是不能划分为纯正的作为犯和不纯正的作为犯的。
故应选C项。
4.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 )。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从重处罚B.从一重处断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D.以故意杀人罪、绑架罪或爆炸罪从重处罚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又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故选C项。
相似的还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处断原则。
5.下列表述中,依据消灭处理方式解决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是( )。
A.甲是某国外交官,多次倒卖文物,其刑事责任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乙犯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且有重大立功表现而被免除处罚C.丙因特赦被免予刑事处罚√D.丁因贩卖毒品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灭处理方式和转移处理方式。
消灭处理方式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本已成立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但由于存在法律的规定而实际阻却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中的被害人没有告诉或者在判决确定前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死亡或者被赦免等,使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归于消灭。
可见,选C项。
转移处理方式是指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不由我国司法机关处理,而是根据《刑法》第11条的规定通过外交途径予以解决。
A项表述的是转移处理方式。
定罪免刑方式即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对犯罪人作出有罪宣告,但同时决定免除刑罚处罚。
B项表述的是定罪免刑方式。
定罪判刑方式即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对犯罪人作出有罪宣告的同时确定对其适用相应的刑罚。
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方式。
D项表述的是定罪判刑方式。
6.国有公司仓库保管员甲与社会上的乙、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
此案( )。
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C.甲定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乙、丙定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D.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伙同他人贪污的,应当按照贪污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所以本题应当选择C项。
不但对于贪污犯而言如此,对于其他的身份犯,只要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都按照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来定罪量刑。
7.下列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是( )。
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杨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杨某失去晋升机会B.乙捏造宫某收受他人贿赂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C.丙捏造同事贾某挪用公款20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多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屠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
事后查明,屠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 000元根据刑法的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A项中,甲主观上没有“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应当予以排除。
C项中,丙没有向有关司法机关告发而是向社会公开,其行为不构成诬告陷害罪,而是构成诽谤罪,故应当排除。
D项中,丁主观上没有诬告的故意,只是举报失实,不构成诬告陷害罪,故应当排除。
8.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A.甲持匕首在张三每天下夜班经过的路口守候,准备杀死张三,但张三当夜没有出现在这一地点B.乙携带匕首乘坐出租车,准备对出租车司机进行抢劫,因形迹可疑,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了派出所将其抓获C.丙非法购进两支手枪,还未来得及出卖即被抓获D.丁为抢劫李四的钱财,假装劝酒将李四灌醉,没来得及取走李四的财物,因被李四的妻子发现而慌忙逃走√A项和B项中,由于甲和乙都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行为,故其犯罪形态为犯罪预备。
C项中,非法买卖枪支罪只要行为人购买了枪支,就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故丙的犯罪形态是犯罪既遂。
D项中,丁已经着手实施了犯罪,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故其犯罪形态是犯罪未遂。
9.李某欠赵某1万元,赵某为了索要1万元将李某关在地窖里,后由于地窖缺氧李某死亡,赵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故意杀人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为了索取债务而将他人拘禁的,由于不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所以不构成绑架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在非法拘禁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才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而本题中,赵某没有使用暴力,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同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拘禁罪是结果加重犯,过失致使被拘禁人死亡是非法拘禁罪的加重处罚情节,所以赵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故选A项。
10.甲将10岁幼童乙拐骗离家出走并欲将乙带至外地卖掉,途中甲被抓获而乙得救。
甲的行为构成( )。
A.拐骗儿童罪B.拐卖人口罪C.拐卖妇女、儿童罪D.拐卖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由于甲存在出卖目的,同时其仅仅实施了拐卖儿童的行为,而没有拐卖妇女的行为,所以应当认定为拐卖儿童罪。
故选D项。
11.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这一规定是我国刑法在空间适用效力问题上采取的( )。
A.保护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有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
根据我国《刑法》第7条的3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外违反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年以下有期徒刑,则可以不予追究;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违反我国刑法的规定的,都适用我国刑法,没有任何限制。
这显示了身份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故选D项。
12.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上,头部着地死亡。
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主观罪过中间接故意的区分和辨别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历年考试均有涉及。
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一般有三种情形:(1)行为人追求某种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故选B项。
13.下列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有( )。
A.甲为美国的军工厂窃取我国长征三号火箭的点火技术,经鉴定,该技术属于国家秘密B.乙接受国外间谍组织的指派,在我国境内收买经济情报C.出租车司机丙在公安机关进行查处卖淫嫖娼专项行动时,将相关信息透露给卖淫嫖娼者,导致专项行动失败D.计算机爱好者丁侵入教育部网站,获得即将开考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题,自己使用,没有泄露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
乙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根据《刑法》第362条的规定,丙的行为构成包庇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将秘密泄露出去,故丁的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14.侯某(15周岁)教唆赵某(17周岁)实施盗窃,价值5 000元;又教唆张某(17周岁)实施绑架犯罪,同时还帮助卢某实施了抢劫犯罪。
侯某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绑架罪、抢劫罪B.盗窃罪、绑架罪C.绑架罪、抢劫罪D.抢劫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绑架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也是16周岁,而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4周岁,所以侯某的行为只能构成抢劫罪。
故选D项。
15.下列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限制减刑的是( )。
A.累犯B.抢劫犯C.贩毒犯√D.放火犯《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贩毒没有规定在其中,所以,应选C项。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限制减刑的7种犯罪和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8种犯罪情形并不完全一致,注意区分。
16.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
抢到钱后,突然发现该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是( )。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犯罪行为停止下来后的相对静止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可逆转性,即如果已经实施了犯罪实行行为,那么就不可能是犯罪预备;如果犯罪已经既遂,则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
本题中,甲已经将女青年的钱包抢到手,是抢劫罪的犯罪既遂。
即使其又主动将钱包还给女青年,也不可能再构成犯罪中止。
当然,甲主动返还钱包的行为可以作为酌定的量刑情节加以考虑。
故选D项。
17.多项选择题第21-2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行为中即使没有达到数额较大,也构成盗窃罪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