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分析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分析

10.下列关于臭氧空洞对人类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癌增加B.农作物产量减少C.免疫功能减退D.紫外线辐射减少1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B.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D.所有生物的种群都可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19.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D.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9.(6分)某生态系统的成分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由于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不能构成群落。

(2)图中仙人掌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成分)。

(3)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

(4)要获得该生态系统老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法进行调查。

(5)某段时间内调查发现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鹰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能力。

若由于气候原因导致蚱蜢数量迅速增加,但当达到或者超过,就会维持在该范围内上下波动。

20.下列关于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活曲线以时间作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B.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凹型曲线C.牡蛎的存活情况符合凹形曲线D.黑猩猩、水螅的存活情况分别符合凸形曲线和对角线形,说明黑猩猩比水螅对环境更适应6. 酸雨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A.伤害陆地植物B.破坏水体生态平衡C.产生温室效应D.破坏土壤肥力8.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B. 种群内的个体都能互配繁殖C. 种群在理解条件下呈“S”形增长D. 种群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预示种群密度将下降9. 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C.食物链的环节增多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22. 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39.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示意图,图中的②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所得的能量B.图示生物所处生态系统中所有消费者在某段时间内所合成的有机物在用于细胞呼吸消耗后剩余的量即为该时段内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C.若图示生物处在某人工鱼塘中,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鱼塘中所有生产者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D.为提高初级消费者的产量,应提高图中②/(a+①)的比值40.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保持捕捞强度33%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B.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C.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D.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41.(8分)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常被称为“地球之肾”。

(1)某湿地拥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若图1表示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简图,A 、B 、C 、D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图中 ▲ (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

(2)研究人员在对该湿地进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时发现,该地土壤和水质中镉和铬均超过标准,并提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实验流程如图2;图3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

若图2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 ▲ 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两种植物中,▲ 更适宜作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的生态修复植物。

25.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 1和 t 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 t 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 t 2和t 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 t 2→t 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29. (6分)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2所示。

请回答:(1)图1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共有 条食物链,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生态系统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

图2 图3(2)图1中生物体内DDT浓度最生物是。

(3)图2 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能量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用图2 中的字母表示)。

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的同化实现的。

2.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A.多开汽车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 D.燃煤取暖6.地球上具有最丰富生物基因库的是A.水稻田B.草原C.荒漠 D.热带雨林19.下列美于种群的表述,销误的是A.种群密度的变动受性比率的影响B.环境容纳量代表种群的最大密度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D.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27. 【加试题】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许多种子。

自然状况下,其种子随风飘落到某草地上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呈非周期波动B.蒲公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集群分布C.该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对角线形特征D.动物取食蒲公英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29.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1)蛇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个营养级,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的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

(2)在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随季节更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看群落的结构。

若该群落由于火灾被毁灭,经若干年后此地又重新形成新的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第29题图(3)图中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以表示的方向。

(4)若狐侵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2.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A. 泥石流频发B. 臭氧减少C. 酸雨普降D. 大气中CO浓度增加2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一片草地B. 生物圈C.一个池塘D.一片森林14.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B. 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C. 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D.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21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 、b 1 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零B. 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 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C. 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 所示D. 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 ,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29. (6 分)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

(2)黑莺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个营养级。

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处于食物链顶位的黑莺种群数量最少、能量也最少,原因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_______________。

(3)为控制农田鼠害提供依据,可用____________法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4)若施用某农药控制三化膜的数量,会导致该农药在黑莺体内积累井对其造成危害。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3.在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抵抗外力干扰能力最强的是()A.热带雨林 B.水稻田C.北方针叶林D.草地6.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不相符的是()A.禁止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B.大量使用洗涤剂C.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D.及时拧紧水龙头8.近期“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性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改变性比率B.降低人口密度C.调整年龄结构D.降低出生率24.关于群落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森林中,树冠层对群落影响最大B.群落水平的分布格局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C.群落演替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D.火灾、洪水过后进行的是次生演替29.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农田中,褐家鼠的集合体称为种群.在该食物网中它们处干第二营养级,它们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2)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农田中将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树林.这种群落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3)若该农田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DDT.上述几种生物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蛇.此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1.下列不生物多样性范畴的是A.遗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9.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两个层次,下列研究某原始森林的种群和群落所涉及的问题中,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的是A.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B.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C.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D.各种群的年龄结构29.(6分)某原始森林被砍伐,多年后形成新的森林,但其物种组成会发生一些变化。

某兴趣小组调查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请分析回答:(1)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

(2)该森林中,有的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中,还有的动物在树上摄食,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要调查该森林中灰喜鹊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若该森林土壤中含有一定童的DDT,上述几种生物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

(3)除图示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环境以及。

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世流动具有的特点。

4.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酵母菌在繁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非整倍体变异B.酵母菌经捣碎离心后获得细胞溶胶,加入丙酮酸,可产生酒精、CO2与ATP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方格内计数次序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D.酵母菌不存在细胞分化现象,但必定存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现象23.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m1表示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m2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II同化固定的能量。

C.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营养级II、Ⅲ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F/B×100%D.C比B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该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2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草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D.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28.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30株/m2)和3种杂草(均为2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田螺(取食水生植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