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学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学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定义: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 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 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特征:①具有多层次性 ②一个开放的系统 ③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
㈠组分 1,非生物成分 2,生产者 3,消费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4,分解者 ㈡结构 水平结构 1,食物链 形态结构 垂直结构 2,食物网 营养结构 3,营养级
①综合性;②非等价性;③不可替代性;④限制性
二、生态因子与生物
㈠光与生物; ㈡温度与生物; ㈢水与生物; ㈣空气与生物; ㈤土壤与生物; ㈥生物之间关系:1.竞争;2.寄生; 3.捕食;
4.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定义: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构造, 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特征与长期 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统一,彼此适合的 现象。 2,适应方式: ①趋同方式: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生物,
动物有机物质的生产。
几个概念:
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
生态系统所固定的太阳能或制造的有机物质的数量。
总初级生产量或总第一性生产量:
植物在地表系统面积和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生 产的有机物质的数量。
净初级生产量(或净第一性生产量):
绿色植物呼吸之后剩余的有机物质和能量。 生物量:单位面积上净初级生产量日积月累所形 成的有机物质数量。 现存量:生物上除去被动物所食和微生物分解后 的剩余量。
空间内的个体数叫密度。
㈡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根据各龄段个体的多少将年龄结构区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㈢、种群中个体的水平分布格局 1、随机分布;2,成群分布;3均匀分布。 ㈣、出生率和死亡率 ㈤、种群增长 ㈥、种内关系: 主要有竞争,领域性,婚配制度。
二、生物群落 1、定义: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一起,形成为一个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大功能:
①单向的能量流动; ②循环式的物质流动 ③信息传递
①②均可以系统的有机物质的生产为基础。
㈠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生产
1,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
产有机物并固定太阳能。又称植物为初级生产者或第一性 生产者。
2,消费者动物的次级生产:次级生产或第二性生产 :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一、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1,几个概念: ①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②环境:生态学上的环境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
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总和。
③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
影响的环境要素
④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 2,生态因子的特性:
5、生态系统是一个能量开放系统 要维持生态系统各种机能的正常运行, 必须不断地向系统输入能量。 6、“林德曼效率”——10%定律 在能量流动中,后一营养级所获能量大 约只有前一级能量的10%。 7、生态金字塔 因能量梯级般递减,用图即可表示为能 量或生产力金字塔
㈢ 生态统的物质循环
维持生态系统还需要各种化学元素的供应即 物质供应。 各种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大约需要30~40种元 素。
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2、能量的两种输入形式
日光能输入 现有有机质输入
3、能量输入渠道差异所形成的两类不同生态 系统:
自养生态系统: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质的输入量。 异养生态系统: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为主。
4、生态系统内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即一次性穿过生态系统而不能再被生产者植物所利用。
因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环境中,通过变异和选择, 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特征和适应方式。
②趋异方式(辐射适应):指同一种生物的若
干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形成了不同 的适应特征和适应方式。
第三节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一、种群及其一般特征 种群: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形成的群体。 群落:不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形成的群体 特征: ㈠、种群的数量与密度:一定空间中生物个体的总数量;单位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 系统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界
现今已被记载定名的生物140×104种(其中动物约为 100×104 种,植物计有40×104种。) 估计实际 存在的生物1000万种。 一、原核生物界: 起源古老、细胞结构简单、不具备 核膜、没有明显细胞核的原始生物。包括细菌和蓝 藻。 二、原生生物界: 以单细胞为主,有细胞核。 三、植物界 : 真核多细胞生物,植物的细胞中 均含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能够利用太阳光能制造 有机物 四、真菌界: 属于真核生物,其体内不含可行 光合作用 的色素,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 真菌有分解有机质的作用。 五、动物界
下述为生态系统内的小循环
元素 化合物 植物 下一营 养级 动植物 死亡
微生物 分解
㈣、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是个动态系统,不断变化发展。 发育早期,脆弱不稳定;当演替发展成熟 阶段,稳定程度提高。 2、生态系统的物种类型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杂,便越稳定 3、生态平衡(P319) 4、生态系统通过反馈机制使自身具有调节功 能 5、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多生物种的,完整有序的生物体系,即生物群落。(植物 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2、生物群落特征: ㈠种类组成: 丰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均匀度: 群落中各种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 优势种:在群落的每个层次中占优势的种类 生态位:每个生物种所占据的小环境(位所,空间)和 它
的功能的结合。
建群种: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 伴生种:群落中其他次要的种类。
㈡群落外貌与植物的生活型 外貌:植物长期适应一定自然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
外部总体相貌。
生活型:植物长期受一定环境综合影响所表现的生
长形态。
㈢群落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3,生态结构(层次)
㈣群落环境
㈤群落动态:
1,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2,生物群落的演替
㈥群落分类:
指按植物群落分类或称植被分类 植被型: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水热条件一致。 群系:建群种或共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群丛:层层结构相同,各层间的优势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