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人成长与公司及团队共赢
培养意识
感悟: 在一个团队里,如果成员没有团队意识,各行 其是,那么,团队的目标将永远无法实现。只 有大家亲切配合,团结协作,才能使整个团队
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团队合作的四大基础
3、增强沟通 团队劳动靠沟通,面对面沟通是最有效的沟通方 式,因为双方不仅能了解言语的意思,而且能够 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比如手势和面部表情。一 切的交流沟通都是为了让大家从思想上、精神上 达到默契,从而实现行动的默契,团队的默契。
不合作是双输
• 后果: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 • 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自己。 • 两个乞丐的故事:
合作的涵义
• 合作=“利用” • “利”是创造共同利益的“利” • “用”是善用彼此资源的“用” • 合作的目的是各取其利,各取其用。 • 每个人都要创造被别人利用的价值,你被越多人利用,你
创造的价值就越大。 • 不能只看现在,不能只看一时一地。
团队合作的四大基础
2、培养意识
这里的意识是团队意识,卓越的团队不需要提醒团队 成员竭尽全力工作。 因为他们很清楚需要做什么,他们会彼此提醒注意那些无助 于成功的行为和活动。而不够优秀的团队一般对于不可接 受的行为采取放弃或相互埋怨的方式,这些行为不仅破坏 团队的士气,而且让那些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 办理。
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4、目标
你有目的或目标吗?你一定要有个目标。一个人没目标,就像一艘船没有舵 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搁浅在绝望、失败、消沉的海滩上。
如何确立目标?
• 黄光裕:给自己定一个模糊的目标 • 作为我们公司从上到下一定要保留这种感觉:设定一种目标。设定目标的标
准是什么呢?目标一定要有,但一定不能急功近利;目标也不能太清晰,太 清晰的话会左右你的日常行为,你就会放弃很多机会。但你没有目标的话, 有机会你也看不到,你不会去捕捉另外一个事情,你没站到那么高就看不到 那么远 , (那就)没办法。一听这跟我没关系 , 我从来不琢磨、不研究, 那么你就把自己封闭了,等于把接触和了解社会的窗口关掉了。
6、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 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个人与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 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氛围,阻碍团队成员间的正常交 流,并最终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
• 如果某个人因为考虑到某些其他因素(比如不愿反驳上级 领导的意见)而在会议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明确分工
感悟:
因不存在分工而盲目地从事一项工作,不 但会大大降低团队劳动效率,还会造成成 员对工作产生情绪上的厌烦。合力的分工 可以充分展现团队成员的优点,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团队合作的关键及实施
• 1.合作的关键: • ⑴.看到明确的未来。 • 找对方向走对路。 • 有一次,天鹅、狗鱼和虾,一起想拉动一辆装东西的货车
• 一味地唯唯诺诺,会后到了洗手间里再和别人说“其实我 不同意他的观点”,这种戴着假面具工作的人不
• 但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破坏公司内部的沟通和交流 渠道,对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7、自觉并自律
• 中国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 这实际上是说,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
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这意味着一个 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 、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他 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 。
建立信任
感悟: 团队成员之间只有真诚合作,才能顺利实现团队 目标。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忠诚负责地对待自己 的工作,不能因个人私利而置团队和他人利益不 顾。这样,才能形成凝聚力,增强战斗力,最大 化的挖掘出团队的潜力。
★做生活的强者,不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习惯,是阻止你步向成功的绊脚石, 要想成大事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踢开。社会不是家庭,社会也不是妈妈,社 会是充满竞争的地方。当你陷入困境、遭遇孤独的时候,如果仅仅简单地去 抱怨社会冷漠,别人自私是不行的。这只说明你对外界的依赖性太强,你太 脆弱。但这并不是教你万事不求人,而是想告诉你,一个人步入社会后,要 养成自强自立的习惯,解决自己问题,以自己为主,外援为辅。独立习惯的 养成,对一个人的事业、未来、人生都会有莫大的好处。
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我们自 己。所以,无论 我们面对怎样的环境,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放 弃对生活的热爱。要放下心里的包袱,减少心中的埋怨,每天给自己 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激发生命激情 的催化剂,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情澎湃。
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团队合作的四大基础
1、建立信任 要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并且高效的团队,第一个且最为 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信任。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 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 以人性脆 弱为基础的信任在实际行为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像团队 成员之间彼此说出“我办砸了”、“我错了”、“我需要帮 助”、“我很抱歉”、“你在这方面比我强”这样的话,就 是明显的特征。
• 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 己的优点,有了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之后要通过演讲、展示、交流、 论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
• 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 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成长的机会。
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5、培养主动意识
• 坦白地说,我们的企业里面大多数同事属于比较偏内向的类型,在学 习和工作中还不够主动。常常要等领导吩咐做什么事、怎么做之后, 才开始工作。
• 此外,许多中国人并不善于推销和宣传自己。其实要知道任何一件事 物均是可以物化的商品;
• 要想加速个人的成长,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 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
• 第三,只有拥有黄金心态的人,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2、观念:人生没有定局,一切皆有可能。
同样是半杯水,有人说杯子是半空的,也有人则说杯 子是半满的。水没有变,不同的是人的观念。有什么样的 观念,就有什么的世界。观念是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 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 ,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 准。
连城的金子,不是取决于别人或者外在的环境,而是取决于自己是否 具有让自己成为黄金的心态。应该说积极端正的人生态度不仅仅有益 于企业、老板或他人,最大的受益者应是自己。
• 第二,心态比知识和能力重要,拥有黄金心态才能拥有黄金知识和黄 金能力。所以,从根本上决定自己生命质量的不是金钱、权力、能力 ,甚至不是知识,而是心态!心态是一个人决胜职场最核心的竞争力 ;是自己创造幸福人生最根本的驱动力。
制度化
共同价值
凝聚力
创造力
自我成长
成长壮大
竞争力
文化发展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 作为个体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和综 合素质,首先需要的是一种结束过去、从
头开始的勇气。
• 成长的道路就在每一个人脚下,它 从每一天开始,无限延伸……
• 只有认识自己的缺点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 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们要 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
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
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
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 性就越大。
我的感受:
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 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 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 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 竞争合作的真谛。
3、习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习惯左右着人们生命的轨迹。成功人士并不见得比他人聪明,但是好习惯 让他们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更有毅力和耐力,好习惯成就好人 生。因此,改变坏习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
★忍小事成大事。一件小事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水准,在小事上,能够忍让的 人,他的成功之路上,定会少去许多麻烦。生活中,有些东西需要我们去忍 一时,才会有更多的快乐在后面等着你。如果不能忍一时,不能将痛苦忍一 忍,不能将小事忍一忍,那么就会因小失大了。因此,无论在生活、工作、 学习之中都要养成善忍小节的习惯,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好逸恶劳乃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 的心灵,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 人,乃至一个民族。把勤奋作为你人生的习惯,这是你做任何事必须 先记住的。学生要勤于读书,政治家要勤政,商人就更不能慵懒,必 须以勤克惰,才能有所收益。你必须忍受勤劳所带来的辛苦,并且不 沉溺于嬉乐之中,方能办好事情,有所成就 。
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3、习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坚持到底。在奔向成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挫折,会面临着许多 意想不到的挑战,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成功学家们考察了那些具 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大成功的人,得出了下面的结论:能够把一 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拥有的优秀品质。坚持是成功 的必备要素。你能有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机遇,同时也能果断的行动去 抓住机遇,但是最后还需要用你坚韧不拔的毅力去行动。
让个人成长与公司及 团队共赢
提纲
• 一、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个人成长 • 二、积极与团队合作,实现与公司共赢 • 三、团队合作的基础及关键点; • 四、高效团队成员的职业价值观。
个人与团队发展的关系
• 只有在把自己融在相对合适 的公司和团队之中,个人的 能力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契约关系
自我成长是团队成长的保改变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组织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把员工分成五种不 同状态,然后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