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常见压铸产品问题及原因流痕:在表面出现波浪或条纹,原因为流入模具内的熔汤熔融状态不充分。
缺料:由于模具充填不充分或入料口、溢料口设计不当而导致。
裂缝:由于外力产生微小的裂纹。
原因为铸件凝固收缩,或脱模时模具有轻微的移动。
缩水:材料有像火山口一样的凹陷。
原因为铸件在肉厚处的收缩。
起泡:铸件表面的砂孔,有像水泡或肿块凸起,为铸件开模或热处理时膨胀。
积炭:熔汤熔着模具表面,使得铸件表面产生缺肉或粗糙的现象。
热裂纹:模具表面有热裂纹的伤痕时使得铸件表面产生同样形状的伤痕。
冲蚀:熔汤高温高速冲蚀模具,使得铸件产生与模具相同的伤痕。
脱皮:铸件表面部分剥离的现象,最易发生在表面光滑的铸件上。
针孔:针状细小的砂孔,或因卷入气体而产生小孔状的内部缺陷,此缺陷有时出现在表面上。
擦伤:由于磨损使表面不理想,有比较长的痕迹。
缩孔:因熔汤凝固收缩而产生的内部砂孔。
气孔:因卷入气体或空气导致铸件内部存在的砂孔。
玷污:其它材料或其它材料的加入使表面变色,如机器润滑油,离型剂等。
隔层:铸件层剥皮。
变形:塑料在模具中部分变形。
凹陷:由于不同的材料的结合度和收缩率不同,引起表面凹陷。
拉伤:铸件表面的磨损或磨擦使得表面不理想。
腐蚀:在材质表面有不连续的痕迹,由氧化引起。
凹痕:由于挤压或撞击而产生的凹坑。
毛刺:在孔或边有粗糙和锋利的棱角(相对于材料的厚度和凸起的高度)。
结合线:在两处或更多的材料融合点有线条(并且终止了结合或流动)分模线:在模具的两块或镶块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线,例如:如果模具安装不当,在模具的主要部分能明显的看到明显的看到微小的凸起的线条模具制作工艺流程:审图—备料—加工—模架加工—模芯加工—电极加工—模具零件加工—检验—装配—飞模—试模—生产A:模架加工:1打编号,2 A/B板加工,3面板加工,4顶针固定板加工,5底板加工B:模芯加工:1飞边,2粗磨,3铣床加工,4钳工加工,5CNC粗加工,6热处理,7精磨,8CNC精加工,9电火花加工,10省模C:模具零件加工:1滑块加工,2压紧块加工,3分流锥浇口套加工,4镶件加工模架加工细节1,打编号要统一,模芯也要打上编号,应与模架上编号一致并且方向一致,装配时对准即可不易出错。
2,A/B板加工(即动定模框加工),a:A/B板加工应保证模框的平行度和垂直度为,b :铣床加工:螺丝孔,运水孔,顶针孔,机咀孔,倒角c:钳工加工:攻牙,修毛边。
3,面板加工:铣床加工镗机咀孔或加工料嘴孔。
4,顶针固定板加工:铣床加工:顶针板与B板用回针连结,B板面向上,由上而下钻顶针孔,顶针沉头需把顶针板反过来底部向上,校正,先用钻头粗加工,再用铣刀精加工到位,倒角。
5,底板加工:铣床加工:划线,校正,镗孔,倒角。
(注:有些模具需强拉强顶的要加做强拉强顶机构,如在顶针板上加钻螺丝孔)模芯加工细节1)粗加工飞六边:在铣床上加工,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留磨余量2)粗磨:大水磨加工,先磨大面,用批司夹紧磨小面,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在,留余量双边3)铣床加工:先将铣床机头校正,保证在之内,校正压紧工件,先加工螺丝孔,顶针孔,穿丝孔,镶针沉头开粗,机咀或料咀孔,分流锥孔倒角再做运水孔,铣R角。
4)钳工加工:攻牙,打字码5)CNC粗加工6)发外热处理HRC48-527)精磨;大水磨加工至比模框负,保证平行度和垂直度在之内8)CNC精加工9)电火花加工10)省模,保证光洁度,控制好型腔尺寸。
11)加工进浇口,排气,锌合金一般情况下浇口开,排气开,铝合金浇口开排气开,塑胶排气开,尽量宽一点,薄一点。
滑块加工工艺1,首先铣床粗加工六面,2精磨六面到尺寸要求,3铣床粗加工挂台,4挂台精磨到尺寸要求并与模架行位滑配,5铣床加工斜面,保证斜度与压紧块一致,留余量飞模,6钻运水和斜导住孔,斜导柱孔比导柱大1毫米,并倒角,斜导柱孔斜度应比滑块斜面斜度小2度。
斜导柱孔也可以在飞好模合上模后与模架一起再加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压铸常见缺陷本人从事压铸设计多年,收集了很多资料,也要很多经验,大家如果喜欢以后常发资料上来。
压铸常见缺陷1).冷纹:原因: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迭时有痕迹.改善方法:1.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设计或制造),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2.检查形状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闭区域(如鳍片(fin) 、凸起) 、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并注意是否有肋点或冷点.3.缩知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4.改变充填模式.5.提高模温的方法:…6.提高熔汤温度.7.检查合金成分.8.加大逃气道可能有用.9.加真空装置可能有用.2).裂痕:原因:1.收缩应力.2.顶出或整缘时受力裂开.改善方式:1.加大圆角.2.检查是否有热点.3.增压时间改变(冷室机).4.增加或缩短合模时间.5.增加拔模角.6.增加顶出销.7.检查模具是否有错位、变形.8.检查合金成分.3).气孔:1.空气夹杂在熔汤中.2.气体的来源: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改善方法:1.适当的慢速.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减.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于最后充填的地方.4.检查离型剂是否喷太多,模温是否太低.5.使用真空.4).空蚀:原因:因压力突然减小,使熔汤中的气体忽然膨胀,冲击模具,造成模具损伤.改善方法:1.流道截面积勿急遽变化5).缩孔:原因:当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所占的空间变小,若无金属补充便会形成缩孔.通常发生在较慢凝固处.改善方法:1.增加压力.2.改变模具温度.局部冷却、喷离型剂、降低模温、.有时只是改变缩孔位置,而非消缩孔.6).脱皮:原因: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汤重迭.2.模具变形,造成熔汤重迭.3.夹杂氧化层.改善方法:1.提早切换为高速.2.缩短充填时间.3.改变充填模式,浇口位置,浇口速度.4.检查模具强度是否足够.5.检查销模装置是否良好.6.检查是否夹杂氧化层.7).波纹:原因: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汤流过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够的融合,造成组织不同.改善方法:1.改善充填模式.2.缩短充填时间.8).流动不良产生的孔:原因:熔汤流动太慢、或是太冷、或是充填模式不良,因此在凝固的金属接合处有孔.改善方法:1.同改善冷纹方法.2.检查熔汤温度是否稳定.3.检查模具温充是否稳定.9).在分模面的孔:原因:可能是缩孔或是气孔.改善方法:1.若是缩孔,减小浇口厚度或是溢流井进口厚度.2.冷却浇口.3.若是气孔,注意排气或卷气问题.10).毛边:原因:1.锁模力不足.2.模具合模不良.3.模具强度不足.4.熔汤温度太高.11).缩陷:原因:缩孔发生在压件表面下面.改善方法:1.同改善缩孔的方法.2.局部冷却.3.加热另一边.12).积碳:原因:离型剂或其它杂质积附在模具上.改善方法:1.减小离型剂喷洒量.2.升高模温.3.选择适合的离型剂.4.使用软水稀释离型剂.13).冒泡:原因:气体卷在铸件的表面下面.改善方式:1.减少卷气(同气孔).2.冷却或防低模温.14).黏膜:原因:1.锌积附在模具表面.2.熔汤冲击模具,造成模面损坏.改善方法:1.降低模具温度.2.降低划面粗糙度.3.加大拔模角.4.镀膜.5.改变充填模式.6.降氏浇口速度.压铸件气孔分析气孔分析压铸件缺陷中,出现最多的是气孔。
气孔特征。
有光滑的表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
表现形式可以在铸件表面、或皮下针孔、也可能在铸件内部。
(1)气体来源1)合金液析出气体—a与原材料有关b与熔炼工艺有关2)压铸过程中卷入气体—a与压铸工艺参数有关b与模具结构有关3)脱模剂分解产生气体—a与涂料本身特性有关b与喷涂工艺有关(2)原材料及熔炼过程产生气体分析铝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约占了气体总量的85%。
熔炼温度越高,氢在铝液中溶解度越高,但在固态铝中溶解度非常低,因此在凝固过程中,氢析出形成气孔。
氢的来源:1)大气中水蒸气,金属液从潮湿空气中吸氢。
2)原材料本身含氢量,合金锭表面潮湿,回炉料脏,油污。
3)工具、熔剂潮湿。
(3)压铸过程产生气体分析由于压室、浇注系统、型腔均与大气相通,而金属液是以高压、高速充填,如果不能实现有序、平稳的流动状态,金属液产生涡流,会把气体卷进去。
压铸工艺制定需考虑以下问题:1)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内能否干净、平稳地流动,不会产生分离和涡流。
2)有没有尖角区或死亡区存在3)浇注系统是否有截面积的变化4)排气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够大是否会被堵住气体能否有效、顺畅排出应用计算机模拟充填过程,就是为了分析以上现象,以作判断来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4)涂料产生气体分析涂料性能:如发气量大对铸件气孔率有直接影响。
喷涂工艺:使用量过多,造成气体挥发量大,冲头润滑剂太多,或被烧焦,都是气体的来源。
(5)解决压铸件气孔的办法先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孔,再来取相应的措施。
1)干燥、干净的合金料。
2)控制熔炼温度,避免过热,进行除气处理。
3)合理选择压铸工艺参数,特别是压射速度。
调整高速切换起点。
4)顺序填充有利于型腔气体排出,直浇道和横浇道有足够的长度(>50mm),以利于合金液平稳流动和气体有机会排出。
可改变浇口厚度、浇口方向、在形成气孔的位置设置溢流槽、排气槽。
溢流品截面积总和不能小于内浇口截面积总和的60%,否则排渣效果差。
5)选择性能好的涂料及控制喷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