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化工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智能化工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 编制说明 (3)1.1 编制依据 (3)1.2 编制原则 (4)2 工程概况 (6)2.1 工程概况 (6)2.2 系统概况 (6)3 工程目标 (7)3.1 工程质量目标 (7)3.2 工期目标 (7)3.3 安全目标 (7)4 施工准备 (8)4.1 技术准备 (8)4.2 施工现场准备 (8)4.3 物资准备 (10)4.4 施工队伍准备 (13)4.5 下达作业计划或施工任务书 (15)5 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措施 (16)5.1 质量通病预防 (16)5.2 各阶段防治措施 (17)6 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预控措施 (20)6.1 质量保证体系 (20)6.2 质量预控制措施 (21)7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23)7.1 施工进度计划 (23)7.2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8)8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0)8.1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30)8.2 安全管理组织措施 (30)9 投资控制措施 (32)9.1 针对本工程提出的投资控制措施 (32)9.2 施工图会审控制 (33)10 施工方案 (35)10.1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法 (35)10.2 综合管路系统施工方法 (38)10.3 安全防系统施工方法 (40)10.4 通信网络系统施工方法 (41)10.5 信息网络系统施工方法 (43)10.6 建筑设备监控施工方法 (45)10.7 数字时钟系统施工方法 (47)10.8 机房建设工程系统施工方法 (49)10.9 门诊分诊叫号系统施工方法 (50)10.10 信息引导系统施工方法 (52)10.11 ICU病房探视系统 (53)11 施工难点及措施 (55)11.1 施工难点 (55)11.2 预防措施 (55)12 三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57)12.1 新技术的应用 (57)12.2 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57)13 保卫管理措施 (58)1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 (58)13.2 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 (58)14 文明施工措施 (60)14.1 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60)14.2 文明施工的管理组织措施 (61)15 施工现场协调与管理 (63)15.1 做好与业主的配合管理 (63)15.2 做好与总包的配合管理 (63)15.3 做好与监理的配合管理 (64)15.4 做好与的配合管理 (65)15.5 做好与其他施工单位的配合管理 (65)16 主要材料设备配置 (67)17 工程维保方案 (178)17.1 技术支持 (178)17.2 现场排除故障或技术指导 (179)17.3 培训计划 (180)17.4 系统维护 (182)18 成品保护措施 (184)18.1 总体原则 (184)18.2 具体防护措施 (184)19 工程资料管理 (186)19.1 设计变更的管理 (186)19.2 技术资料的管理 (186)19.3 工程竣工资料的管理措施 (186)20 合理化建议 (188)20.1 施工图深化、优化 (188)20.2 施工技术适用性 (188)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1.1 招标文件以及工程施工图纸等有关资料。

1.1.2 与本工程类似的施工经验及资料。

1.1.3 我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相关支持性文件等。

1.1.4 本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1.1.5 国家与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1.1.5.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16-20081.1.5.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1.1.5.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339-20131.1.5.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1.5.5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1.1.5.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1.1.5.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200-941.1.5.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198-20111.1.5.9 《安全防工程技术规》GB50348-20041.1.5.10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GB50396-20071.1.5.1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GB50394-20071.1.5.1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GB50395-20071.1.5.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50311-20071.1.5.1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GB50312-20071.1.5.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1.5.1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20101.1.5.17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GB50333-20131.1.5.18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JGJ49-881.1.5.19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GB50174-20081.1.5.2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GB50343-20121.1.5.2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版1.1.5.2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303-20021.1.5.23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464-20081.1.5.24 《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JGJ312-20131.2 编制原则1.2.1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将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一是符合性原则,二是先进性原则,三是合理性原则,四是满足业主要求的原则。

1.2.2 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工期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

1.2.3 满足与业主、监理、设计及相关单位协调施工的原则。

1.2.4 充分利用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积极创造施工条件,做到连续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1.2.5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1.2.6 贯彻施工验收、安全及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规和规程,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生产。

1.2.7 采用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组织措施,节约施工用料、提高工效、降低工程成本。

1.2.8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减少笨重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1.2.9 合理选择资源和运输方式,节省费用开支。

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三级甲等医院XXXXXXXXXXXXX。

项目基地位于XXXXXXXXXXXXX。

建设用地东西长约485米,南北宽约245米,总用地面积116889㎡,总建筑面积148600㎡。

一期建设容包括门诊医技综合楼、儿科妇产科住院楼、学术交流中心,行政科研楼、连廊及室外附属用房。

一期总床位数839床。

2.2 系统概况本智能化工程共包含22个系统,分别是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一卡通门禁系统、无线巡更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耗监测系统、门诊排队叫号系统、护理呼叫信息系统、婴儿防盗系统、ICU病房探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机房工程、数字时钟系统、无线医护呼叫系统、一键报警系统、综合管网系统。

3 工程目标3.1 工程质量目标达到总承包最终质量目标,按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鲁班奖”标准施工。

施工现场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100%符合标准,污水排放(污染物)允许浓度(第二类)100%符合标准。

3.2 工期目标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X年2月20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X年10月30日,计划工期254日历天。

3.3 安全目标安全生产达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争取零事故。

消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火灾事故为零。

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1.1 审查设计图纸,熟悉有关资料。

检查图纸是否齐全,图纸本身有无错误和矛盾,设计容与施工条件能否一致,各工种之间搭接配合有否问题。

4.1.2 搜集资料,摸清情况,深入实地摸清施工现场情况。

4.1.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2 施工现场准备4.2.1 搞好“三通—平”(路通、电通、水通、平整场地)。

接通工地用电线路,布置生产生活供水管网和现场排水系统。

4.2.2 修建大型临时设施,包括仓库、食堂、宿舍、办公室以及公用设施等。

附件:1.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件1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4.3 物资准备4.3.1 做好施工材料需要量计划和货源安排。

对特殊材料要组织人员提早采购。

4.3.2 做好施工机械和机具的准备、对已有的机械机具做好维修试车工作;对尚缺的机械机具要立即订购、租赁或制作。

附件:2.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件2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4.4 施工队伍准备合理安排施工队伍进场施工,登记工人信息,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入场施工。

附件:3.劳动力计划表附件3劳动力计划表单位:人4.5 下达作业计划或施工任务书4.5.1 明确工程数量、劳动定额、计划工日数、开工和完工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

4.5.2 印发小组记工单、班组考勤表。

4.5.3 分配限额领料卡。

以上准备工作就绪后,填写开工申请报告,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可开工。

5 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措施5.1 质量通病预防5.1.1 配管5.1.1.1 JDG钢管暗敷设时,管与管的连接处,接头螺栓固定不牢固,导致后期JDG 管错位,出现线缆裸露现象。

5.1.1.2 丝杆、马鞍卡固定间距太大,造成管子固定不牢固,产生管路晃动现象。

5.1.1.3 地面及墙面开槽布管时,管与管之间距离太小,导致混凝土浇筑不严实,造成墙、地面“空鼓”。

5.1.1.4 强弱电平行管道间距过小,易形成电磁干扰。

5.1.1.5 明暗配86接线盒未采取单独加固措施,依靠锁姆与管路做支撑会导致线盒错位及歪斜。

5.1.2 线缆敷设5.1.2.1 对于管路敷设长度较大及敷设弯头较多的管线未预留带线钢丝,造成后期窝工。

5.1.2.2 穿线过程中标签标注不详,导致设备安装过程线缆误接。

5.1.2.3 线缆敷设过程牵引超过规定拉力,导致线缆截面及绞距异变,使线缆相关性能指标降低。

5.1.3 桥架安装5.1.3.1 伸缩缝处桥架未做软处理,导致桥架变形。

5.1.3.2 桥架吊装时采用的支架不牢固,影响整体吊装平整度。

5.1.3.3 桥架安装时支、吊架的间距较大及排布不均,承重后造成桥架弯曲。

5.1.4 机房设备安装5.1.4.1 事先没有规划机房设备的数量及摆放位置,造成摆放零乱。

5.1.4.2 机房设备静电保护不到位,造成漏电现象。

5.1.4.3 机房设备设置单独接地体,距离建筑物3米以上。

5.1.4.4 机房UPS配置时未精确核算设备用电负荷,造成UPS超负荷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