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教案1(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教案1(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教学目的:
1、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简介了地势高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活动方式的影响。

2、掌握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

3、通过本节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产生的影响和以填表活动的形式对我国地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进行了归纳和比较。

教学重点:
对青藏地区自然的差异的总结并突出它的特征,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人地关系,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涉及的比较对象和比较方面较多,对综合、概括、归纳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中的其中三个地理单元,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另一个单元——青藏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继而简介了地势高这一主导因素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活动方式的影响。

2、掌握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

三、出示自学提纲:
细读P18-19页的图5.34和图5.35,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和区内的主要山脉、柴达木盆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并观察它们的海拔高度。

2、比较青藏地区与前面所学的三个地区,说出本区气温有什么显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想一想,为什么横断山区的等温线曲折?
4、过去青藏高原既没有公路有没有铁路,怎样运送进出高原的物资呢?
5、读图5.41,说出青藏高原的地势对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太阳辐射、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态、植被、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学生讨论、自学,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5.34和图5.35,回答1、
2、3的问题。

2、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

在高寒低氧的青藏高原上,牦牛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被称为“高原之舟”。

3、总结、归纳问题5的内容: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势很高,使得这里气温低,尤其是夏季是全国的低温中心;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度大,水汽很难以到达,比较干旱,形成特有的高寒气候。


4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归纳。

5、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老师提问:
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区?(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七、课堂作业:
1、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

2、青藏地区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强度。

是青藏高原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3、的盐类资源的分布及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4、地热发电站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5、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6、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是印度洋水汽北上的通道。

7、全国盐类资源最多的盆地是盆地。

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8、青藏地区主要包括的省区是、、
;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9、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和地理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