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全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全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34第二节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重点)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教学方法: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约分钟。

5○教具: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

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教学过程第一章地球(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地球形状是:球体。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最大周长在哪里?答: [结合经纬仪回答] 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

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6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

地球的最大周长叫赤道。

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字回答]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两者相差21 千米。

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1、什么是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 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7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体、地轴组成的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

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

告诉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

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8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6、课堂练习:(1)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

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引入] 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学,请对方判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形状是半圆,还是圆圈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4、所有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9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示经纬仪,学生观察回答)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别每一条纬线的[边指示边讲解] 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

(这就好像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字,我们就能区别它们了。

)[多媒体展示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最大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最大是90°。

位于南、北极点。

10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

[板书] 北纬——N,南纬——S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20°S。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

(多媒体图示变化规律)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中纬和高纬三部分。

其中0°~30° 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 [多媒体展示] “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将课本、练习册或教师给出的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示例题] 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示例题] 中国和南极洲分别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第三节地球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教学用多媒体。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

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大家此时虽静坐于教室,实际上,你仍然与地球同行。

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角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

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

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出示课件1】观察讨论一: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

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

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出示课件2】观察讨论二: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倾斜方向有无变化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边巡视边答疑。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我们一起看投影。

【出示课件3】观察讨论三: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请同学们根据上述要求认真观察和讨论,并完成下表的填写。

学生演示、观察、讨论并填表。

【出示课件4】【教师指导】教师分别请四位同学各完成一个节气的填表内容。

请一位同学根据演示用红笔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线,并回答教师提问。

【提问】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哪条纬线那么最南界线呢一年中太阳直射一次的纬线是哪两条纬线那么直射两次的地区呢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得到太阳直射,地面获热就多。

教师讲解同时,演示自制的计算机软件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演示自制计算机软件2——地球绕日公转。

提醒同学记二分二至的日期等。

请同学们注意,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例如暑假后,白天是越来越长了还是越来越短了呢?【出示课件】观察讨论四: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时,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