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设计巧用对话提示语-丰富人物显形象

微课设计巧用对话提示语-丰富人物显形象

巧用对话提示语,丰富人物显形象
训练目标:准确地添加对话提示语,训练对话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训练重点:掌握添加提示语的几种方法。

训练难点:巧加提示语,符合人物身份及性格特征,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

方法研究:以课本中的经典对话描写为范,课外延伸,总结对话提示语的规律,设置情景进行训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1)《家有儿女》之《藏不住的秘密》台词片段展示
爸爸:尊重孩子的隐私,恰恰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往小了说,一个孩子得不到尊重,他怎么能学会尊重别人呢?所以说啊……
妈妈:我还是赶紧给她收起来吧
小雪:诶,妈
妈妈:小雪啊……
爸爸:小雪从医院回来啦?
(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笑)
爸爸:诶,那个小雪啊,你不要太难过啊!
妈妈:别太伤心了,啊!
小雪:我怎么会伤心难过呢?我开心死了,我高兴死了
妈妈:你干嘛呀?
爸爸:就是呀!
小雪:看月亮啊,难道你们没有发现今晚的月亮是那么的圆,那么的大,那么的亮吗?刘星:小雪她受刺激受大发了!
……
(2)第(1)中相应视频播放
通过文字和视频的相比,学生自然更喜欢视频展示的内容。

小结,学生更偏爱视频的原因是视频中的人物不仅仅只有对话,人物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音语调等的展现使人物个性鲜明。

(3)知识储备:
对话中的提示性语,即对话中除了人物所说的话外,所作的启示性说明文字。

它不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交代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

提示性文字的作用: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那么,怎样才能添加好提示性文字呢?
二、探究训练
训练一:描摹——添加人物外形、身份的描写及直接揭示性格特征的描写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看看人物对话前添加了哪些指示性文字?
示例一: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现在,我就请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来,用不着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画圆和三角形……”
示例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赞叹地说道:“这个小伙子画得真好啊!这样的画技没有三年五年是练不出来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活泼的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听到这话,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公园里的清洁工、在旁边茶室里喝茶的人,活泼可爱的孩子都聚集到这里来了。

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认真地说道:“小伙子,你画得太好了,把它卖给我行吗?”有一位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友人羡慕地说:“你画得真好,画得好像和活的一样。

”一个挎着书包的学生称赞道:“叔叔,你画得真好,能不能教我呢?”青年人没有任何反应。

这两段示例中,“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白发苍苍”、“黄头发高鼻梁”添加了人物外形、年龄的描摹;“商人模样”、“挎着书包的学生”揭示了人物身份,描摹说话者的外形特征及身份,能让读者形成对说话者的最初印象,为下文更好地刻画好人物;示例二中,“活泼的小女孩”则直接点明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人物话语前,或添加对人物外貌、身份、年龄的描写文字或是直接添加对人物个性特征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学生小练:运用添加人物外貌或是性格特征的方法,描述正在给你授课的教师的一段语言。

训练二:绘彩——添加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及声音的描写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看看它们分别添加了哪些指示性文字的,有何效果。

示例三: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示例四: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示例三中,“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狼狈”、“暴怒”等神态的描绘,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唯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哑着嗓子”、“结结巴巴”、“低声嘟哝”对于人物说话时声音的描写,让我们真切地看到菲利普夫妇自私、势利的嘴脸。

示例五中,“小声地说”、“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妈妈坚定地说”这些对声音的描写的添加,使“我”作为孩子在严厉的父母面前的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小练:可怜的教室门在被几个同学你一下我一下来回的推拉下,终于,“哐当”一声,一块木板直接坠下。

这时,班主任李老师来了……(请你根据所示情景,首先运用添加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写一段对话;再给人物话语前添加合适的语气、语调。


描写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积累):
大惊失色从容不迫毛骨悚然心不在焉六神无主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目瞪口呆半信半疑毕恭毕敬喃喃自语含情脉脉
忸怩作态没精打采幸灾乐祸若有所思和颜悦色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恼羞成怒笑逐颜开惊恐万状笑容可掬黯然神伤
神思恍惚屏息凝神嫣然一笑愁眉不展惊慌失措横眉冷对
形容说话时的语气语调的词语(积累)
滔滔不绝天花乱坠口齿伶俐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能言善辩
口齿伶俐娓娓动听对答如流妙语连珠谈笑风生花言巧语油嘴滑舌
小结:在人物的对话描写中,一般在“说”前添加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外貌、动作、神态、声音等描写,能使人物特征更加丰满、形象。

语言文字是灵动的,这些添加成份也应该是灵活的:若是要突出对话内容,可以将提示语放到语言之后,先闻
其声,再见其人;若是要突出说话对象,可以将提示语放到语言之前,先睹其人,再闻其声。

当然,提示语也可以放在句中,用以突出话语的其中一个部分。

小结:在人物对话中巧妙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的描写,既能丰富语言,更能使人物形象丰满,活灵活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

当然,在添加这些描写时,一定要注意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

相关主题